张伶:大国竞争时代美国陆军的思维模式

[复制链接]
美2018年版《国家军事战略》提出,美军的战争准备要保持一种平衡的“拳击手态势”。时任参联会主席邓福德的释义是:“由于我们不知道下一场战斗在何时、何地或何种条件下进行,美军必须保持可攻可守的拳击手姿态,保持与任何潜在对手作战并取得胜利所需的力量、敏捷性和韧性。” “拳击手”一直是美军作战风格的“代言人”,许多重要作战计划或军事行动都与“拳击”有关,如冷战初期对苏作战的“吊球”计划,海湾战争的“左勾拳”计划等。作战风格只是显性表现,其背后则受军事思维模式影响,而军事思维模式又受军事传统、对近期军事冲突的解读(特别是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对当前威胁与机遇的理解,以及对未来战争的设想等的共同影响和塑造。0 W( b, s7 X; ?7 S/ }6 Z
" b, ]5 y5 q7 C- o4 b/ X8 G5 O
* @2 V; H+ r: v: w% k- V

  J2 C; T: `2 f3 o* \$ ^5 a  m  v
一、美陆军思维模式的三种类型
4 |5 C0 T# A4 K% Y/ s$ J4 Z; ?& [
0 T" p: j0 q& @. ]1 L% N4 y8 q8 i
8 D- w5 G( q) }' q( z
美陆军自1775年建军至今,逐渐形成了三种军事思维模式:
一是卫士型。
以美前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为代表,认为战争是科学与艺术的集合体,但更强调科学,主张做好关键防御、发展最新装备、建设小而精干的职业化军队等。
二是英雄型。
典型代表是巴顿,强调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更为重视军事天才、经验、勇气、荣誉、纪律等等,主张“战争是一门艺术,不可能用固定的公式来解释”。
三是经理型。
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是典型代表,认为战争是政治与经济竞争的外延,也是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切要为此服务,而且是最有效率的服务,主张指挥链的科学、兵力结构的优化、预算优先项等。相较而言,
卫士型追求战争的可预测可控性,英雄型追求军队的适应性与创新性,经理型追求战争的高效。
- l) g6 V* c. Y
* N  ?. q8 a6 {4 K% i9 d
" j9 D7 |$ q0 B" Y; @; I
上述三种军事思维模式并不相互冲突,总是同时存在,只是有时某一种稍占上风。如海湾战争后卫士型占上风,美《陆军愿景2010》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写就的。在《陆军愿景2010》中,美陆军进一步提出了“主宰机动”“精确交战”“全维防护”等概念。但与此同时,曾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具有典型英雄型特征的陆军上校麦格雷戈,在1997年卫士型最盛时写就了颇具经理型特征的《打破方阵》一书。
5 p" A3 t, I6 ~: I

* d) K8 f: M0 I% t

$ Z9 r  V& h( O. ]  Z! s0 s& {* e
海湾战争中,麦格雷戈率领10辆坦克和13辆布拉德利战车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正面对抗,在23分钟的战斗中一举摧毁近70辆装甲车,所率部队无一人伤亡。但这一不按套路出牌,具有明显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做法,受到许多人诟病,批评他在作战中没有请求炮兵支援或向上级请求支援,将部队置于险境。1997年科索沃战争使卫士型思维如日中天,但麦格雷戈认为仅靠先进技术装备无法让美军赢得未来战争,美陆军需要对兵力结构进行重构,增强可部署性和多能高效性,同时提出了“侦察打击群”概念,这一概念即是美陆军多域战的前身。根据这一概念,美军可高效吸收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现代化水平,而且运营维护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这是典型的经理型理念。可惜的是,进入新世纪的反恐战争让麦格雷戈的思想被束之高阁,本人也因此不能晋升,最终于2004年以上校军衔退役。
; f& p5 D! _3 k8 [$ i
3 V8 F& ]$ g" E$ T" q8 ^
; J% j' _* o, ?! Y. W* |9 f/ X2 s
二、经理型思维模式的重生

0 \1 X* I* C- A* h
2 b( h( n9 t5 j
' O: u3 s. q5 M
2016年,美陆军在重新评估未来部队和作战概念的过程中,开始关注“侦察打击群”概念。2017年,美陆军公开发布多域战概念1.0版。2018年,美军因应战略调整,各项战争准备和未来发展都向大国竞争聚焦。美陆军随之更新、发布了《多域作战2028》。2019年1月,首支营级规模的多域作战营正式成立,新型组织架构由情报、信息、网络、电子战和太空战链等组成,麦格雷戈的思想得以体现。同时,美军层面推出全域战、全域指挥控制等,并且在军事指导思想中对任务式指挥做了重点强调。美军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没有拨开战争迷雾,战争仍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混乱不可避免,混乱中往往蕴含着胜利的机遇,因此要给下级足够的自主权,信任是指挥的灵魂,战场仍然呼唤英雄。据此,美陆军未来司令部详细构想了赢得大国战争的作战样式,具体即“
竞势、破入、割裂、利用、再竞势
”(如图所示)。
+ {" r' V, G( p* u" o5 d

; m& k) ^. j! E6 m  i% ?5 m; C4 ]
3 J. a! X, ~  X

% d! n, \/ n2 e; ])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Y! w1 x7 ~% e& l$ |: K% \
图表1:美未来司令部赢得大国战争的作战样式构想
4 p9 F3 W8 J$ }/ W0 l6 B
# z" I* a* ]; f2 X2 }' c
1 L7 B  ?2 r1 U) n6 R
/ c' J) T7 U* e
所谓竞势,是指通过增强赢得信息战、政治战和非传统战争的能力、通过情报和反情报,以及展示可信威慑、拓展优势空间,为后续遂行军事行动赢得主动。所谓破入,是指通过使敌方远程打击能力失效(或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限制敌方部队机动能力,以及己方在战役和战略距离上高效机动等破入形式,打破战略或战役平衡。所谓割裂,是指割裂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打碎敌方依凭本土优势和近中远程警戒与打击优势所建立的“金钟罩”,尔后以多个小规模作战或欺骗性作战行动,让对方难以集中兵力,只有招架之功,打乱仗。所谓利用,是指进一步扩大机动作战的自由度以挫败敌人的作战意图,战法是使敌方的中短程系统失效,切割并打败敌方的机动作战力量。所谓再竞势,是指在取得作战胜利后进入再竞争状态,进一步扩大前期战略、战役战果。
. t! R5 S1 }  N+ z% L0 k1 X4 `

: c- f7 H( e, ]+ I

2 }, A. p( Y9 F3 q3 D% P8 n
三、能否契合大国战争
; c- ~. C! q8 r( x% w& I
, u' b) u: D8 ~" q9 |7 x
- Z9 r# U( \3 W. L
应该说,上述设想确实体现了美国所认知的大国竞争、大国持久战和全域战理念,但大国竞争与持久战并不是美国一家所能决定的,且其具体落实还受到体制机制、技术、装备、人员、预算等多重掣肘。
" P- Q; s+ }" R7 ^

9 I8 v% I* K" m  o0 R- I. S4 k
2 q) R- ]8 b! L
2021年10月,获美国第15届“国防部长‘国家安全’论文竞赛”奖第一名的文章是《见微知著:理解中国的威慑信号》,文章提出竞争中的大国均希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如果开战,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将付出惨重代价,故而大国间更倾向于通过威慑而不是强迫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美国需要读懂来自中国的威慑信号,防止因误读误判导致做出错误决策,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事实上,早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发表演讲时即指出,“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h0 W, m% n7 ]

3 H- D4 @" r5 e8 d* T5 }% V) _
4 I6 S& V8 `1 k  ]- e2 ]
从本质上说,大国竞争首先是大战略层次的政治、政策问题,军事虽然是大战略工具箱中极其重要的筹码,但单靠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政治问题,美军无论有多么强大、先进的军备,也解决不了因大战略,特别是政治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强调的“战争有它自己的语法,但是它并没有自己的逻辑。”
1 [$ ?2 f5 z3 S+ C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E' f" @$ S. I7 M- ]& e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