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09年始,第63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这一天确定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生态。 " b: A" L+ C" t7 g
而事实上,占地球面积71%,在整个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着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们身边那些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填充”,这些垃圾中超过四分之三为塑料。
9 x6 Y3 |! g- y% e L3 t/ {+ [那些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会就此消失了吗?研究显示,这些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分解,会变成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颗粒,再通过食物链、水等各种方式,再次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
E" C" R; E+ L中国海洋垃圾数据:海滩区域最多
+ y/ S2 T4 J& h' Q/ A作为拥有较长海岸线的国家,中国的海洋环境也正受到海洋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威胁。
2 l2 F6 S0 [& N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相关部门对57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 8 ` C/ [6 ?+ {6 J& E/ V2 R. n' p
结果显示,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港口航运及临近海域。其中,尤其是人类活动密集的海滩区域,垃圾的平均个数和平均密度都高于其他区域。 9 }/ S9 e7 q R. M( ]
不论是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还是海底垃圾,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类垃圾数量都是最多的,约占海洋垃圾的77.5%-88.7%。 & W r7 o; |6 a+ p; u& r( n
除了肉眼看得到的塑料垃圾,年度监测报告还显示,海洋中存在一些看不见的塑料“pm5.0”微粒。除了在工业生产中直接形成塑料微粒,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逐步破碎为塑料碎片,这些碎片在环境中受长期的物理化学作用也会形成塑料微粒。 : L( b9 |, j {4 O9 H# Z" E! C6 i
2018年,有关部门对渤海、黄海和南海海域开展了4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工作,监测区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42个/立方米,其中渤海、黄海和南海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分别为0.70、0.40和0.18个/立方米。
% z( [' x' T, A- ^4 a- i2 z* I% m; R全球海洋得了“流行病”:塑料海 ! J- s" }1 N# K5 y5 e6 M8 l! @
事实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已是全球各地海洋的“流行病”。 0 Y) z; o1 W% A
2014年12月,美国五环流研究所(Five Gyres Institute)等研究人员,在2007年-2013年间,24次出航,利用拖网在5个亚热带“环流”、澳大利亚沿岸、孟加拉湾和地中海中打捞塑料垃圾,并通过数据模型估算,最终结果认为,全球海洋中至少漂浮着5.25万亿个塑料碎片,总质量约为26.9万吨。 $ x3 n" p% r! u9 A2 S
从此次研究的数据看,北半球海洋塑料垃圾的存量明显高于南半球,从人口分布看,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特别是沿海人口,生活在北半球。 # r1 M- {+ z$ Q
而北半球海洋垃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太平洋垃圾带”(GPGP)。1997年,帆船运动员与海洋学家查尔斯•摩尔在美国加州至夏威夷州的太平洋中,发现了这一垃圾带。 ; M# b- j; T' r6 O. b6 q# ]
荷兰海洋清理基金会通过船只采样和航拍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建立模型后评估认为,这里的垃圾远比此前估计的更多,而且塑料微粒正在此迅速积聚——从20世纪70年代的0.4 kg/km2到2015年的1.23 kg/km2,整个垃圾带的面积达16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4个云南省的面积。
) d; M q7 O) W5 D$ v5 _' X: u2 x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形成有大洋环流的作用,而这样的环流垃圾带也不只是在太平洋上有。地球上几个大型环流,北大西洋环流与南大西洋环流、印度洋环流等都有垃圾积聚。 x- ~9 Z- y/ W* {3 a. C
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可能比上述研究数据估计得还要多,因为一些垃圾已经沉入海底或更深的人类无法测量的深度。今年5月,一名美国人乘坐潜艇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深(10927米)的一次潜水,但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海底最深处竟然发现了人类制造的垃圾——塑料制品。
% A; ]# n* _% Z9 A人类倒进海里的垃圾最后去了哪儿? 6 C5 Q% L' Y' L6 \5 U0 k
就像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振翅会引起一场美国的飓风,这些人们日常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塑料瓶......随河流一路漂流到达海洋后,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影响。 ' {- j5 ]+ A8 M3 B
2011年,澳大利亚南巴利纳海滩一只死亡的绿海龟被冲上岸,在这只海龟的消化系统里发现了超过300个塑料碎片。
/ ^9 U% e( u3 E8 h2017年2月,一头柯氏喙鲸在挪威西海岸搁浅死亡,解剖发现它的腹中塞满了大量塑料制品,包括至少30个塑料袋和其他小东西。 1 V' R+ \/ Z2 s K6 l
2018年6月,一头巨头鲸幼崽死在泰国南部海岸,尸检时在其胃里发现有80个塑料袋,重达8公斤……网状塑料可能缠绕动物身体,大块塑料可能卡住消化道,微塑料可能附着有害物质进去体内,这样的事情正在海洋中越来越多的生物身上发生。
3 l! i5 V5 D/ \* A8 a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 2012 年以来,全球受到海洋垃圾影响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从 663 种增加到 817 种;其中有519种物种发现受到塑料垃圾缠绕或吸入体内影响,约 40%的鲸类动物和 44%的海鸟类物种的体内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2 s! T9 S& g" _- ~4 ^
而这样的影响很可能通过食物链最后回到人类自己身上。2018年,一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中提到,2014-2016年,中国海域的海鱼、海水制食用盐和商业双壳类动物都被检测到有微塑料。
, l+ d O" k A) R& }! v9 m# x文章来源:新京报
- j( }( F. p) M7 R* P* W9 H/ u* z& Z& l6 v$ v9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