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主因

[复制链接]
“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经过连续多年对滨海湿地展开地质调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得出如是结论。在2019年6月11日公布的调查与治理结果中,中国地调局还对湿地不同地质单元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 F5 {) J) @) J- C( i' o0 r& S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是海岸带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我国约1万8千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分布着河口、三角洲、滩涂、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浅海水域等诸多类型的滨海湿地。
  B& z8 z9 o  l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城滨海湿地等北方地区典型滨海湿地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在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保护修复技术方法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6 W: |- w% x& @! l- n
积极探索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

4 D9 ~. f1 y# C7 ~+ p5 q; L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在辽河三角洲等湿地探索开展了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区范围包括-6米等深线至陆域湿地范围,涉及芦苇、翅碱蓬等典型湿地植被生境,研究对象包括水、沉积物、大气、生物等多个圈层,工作手段包括地质取样、温室气体监测、地表高程监测、碳循环评估、侵蚀淤积调查监测、水质调查等。

7 a& f+ t. p! v- [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5 t8 T! y% z. y8 U1 ^, B9 o
一是构建了滨海湿地水-土-气-生多圈层生态要素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温室气体测量、土壤固碳探测等技术设备,获得国内外专利16项。
' \4 g1 ~" V1 _9 k% U
二是建成滨海湿地野外生态地质观测基地,初步查明典型滨海湿地多圈层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掌握了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4 `( a. u! n& r1 A
三是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效率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评估了滨海湿地土壤碳埋藏通量,证实了滨海湿地巨大的储碳空间和固碳能力,为发展蓝碳和碳汇交易奠定了基础。
7 |  A1 {  k# z% O' q
四是首次编制了全国8个国际重要滨海湿地生境演化序列图,基本掌握了湿地退化现状,发现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对湿地不同地质单元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2 z' Q9 K. R; X& T
初步形成滨海湿地修复技术方法

& P: |& z' p8 w# B" [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在摸清滨海湿地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结合水文、地形等人工调控手段,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滨海湿地的关键修复技术方法,并在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滨海湿地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 |; u7 g. v  i/ L) s0 P; V
一是在盘锦开展芦苇和翅碱蓬湿地修复示范,通过水文调节、微地貌改造,成功恢复水文联通性,湿地水域面积增加,同时结合改变土壤基质、优选种子源、采用“春浅灌、夏勤灌、秋落干”的水位管理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了湿地植被产量,改善了湿地生态功能。
5 X+ b7 M7 S2 V4 j7 V
二是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通过建立生态水位和沉积基准面与植被生长的耦合关系,估算湿地生态需水量,提出构建黄河与湿地动态连通机制,当地通过修建引水沟渠,适时调整湿地水沙补给量,形成明水面-季节性积水-高地多级水分梯度带,满足不同植被水深需求,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功能趋于正常。

2 o& N+ c! ^$ P' P% M) O. t5 k) q# q
三是建成全球芦苇同质园,从全球范围内选取91个芦苇基因种,经过种植对比实验,优选出了4个耐盐性高、生物量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我国北方地质条件的基因种,可作为湿地修复优选品种推广使用。
. V! n+ ?- H( @2 m( c/ P/ b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滨海湿地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湿地保护修复的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积极推进滨海湿地生态地质国际研究中心建设。

8 i0 {# Q  }. C* N1 s, S
文章来源:科学网

) ^* }# }: G# C; y3 R$ c

. l; e3 @! x: S) k) I8 V$ L/ j7 d'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