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不断深化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实践

[复制链接]
        2019年和2020年的前四个多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实现“十三五”末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奠定了基础。
$ I. S" O# y# A/ V: `4 |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得到深入宣贯和落实。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讲话,向全世界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全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3月底再次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和杭州西溪湿地考察调研,指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作出了丰富和发展。
8 _8 r% D  F0 C" X' R        二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工作成为各地生动的实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高质量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模式。2019年5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要求将海南打造成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2020年4月20日和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分别考察柞水县小岭镇金米的木耳产业和大同云州区有机黄花产业时,对绿色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扶贫致富相结合提出了要求。总的来说。通过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各地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正在有序地实现其经济价,不断释放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和社会红利。
% n: v* S  p/ s4 q        三是生态环境国家治理的模式和方法更加成熟。一是通过区域和流域协同,培育区域和流域产业优势,共同形成和提升区域和流域的绿色发展竞争力,合力改善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成效。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发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区域协调具备向心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正在开花结果。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大保护、大治理”要求,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调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开启了我国大江大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二是通过制度创新,环境污染防治取得了成效。湖南宁乡市、贵州遵义市等地通过土地流转,开展大片农田集约化经营,采取施用生物农药、无人飞机撒药、深土施肥、农业废弃物发酵后还田等措施,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统筹推行城乡垃圾分类和污水收集处理,培育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文明生活方式。广东中山市、湖南宁乡市、贵州遵义市等地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畜禽养殖废物和餐厨垃圾综合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取得重大进展。为了培育全民的绿色生活习惯,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在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生效,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5月1日,修改后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效,尽管有疫情的影响,条例的实施在部分区域还是取得了实效。这对于在全国弘扬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提出的“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具有引领作用。5 N, z4 {, c! g& g" d
        上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值得欣慰。今后几年,我国仍将会处于转型期即新旧动能转换期和发展阶段转换期,即接力赛的“交棒期”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增长协同共进的瓶颈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各地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均衡,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会显现不同的问题,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须树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发展的历史信心,培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历史耐心,继续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和乡村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经济协同发展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一体化、区域产业优化相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不断展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文明新画卷,深入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的影响和魅力。
- W4 }- Q4 O& m9 u: X! ?: ^文章来源:原刊于《每日经济新闻》2020-05-22
0 ^4 y% E1 H/ y7 j5 w6 I作者: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