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是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作用,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的美誉,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成为气候变化问题的有力解决方案之一。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考察时提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下一步将着重对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工程和规划体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强化科技支撑等四大方面。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也被定为“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可见红树林生态系统被寄予厚望。当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由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办的“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顺利举行。
' ?/ s: o5 Q) K! `( r4 g! r% b发布会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发布”的形式。由保尔森基金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石建斌博士担任主持,一众专家参与汇报和讨论。约20万观众在线收看了本次发布会。十八个月,多方精心打磨# B1 y" _7 r+ `4 i/ v( [5 Z) [
, D; A# Z# }' i7 G
. M4 w& y+ x% ?8 H! l2018年11月,保尔森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和老牛基金会等共同启动“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项目针对我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的现状,结合海岸带修复、“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的现状和需求,分析我国红树林管理、保护、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国内外权威的红树林研究和管理机构和专家等合作,对我国的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战略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具体保护恢复方案,共同推进研究成果形成政策建议,推动我国红树林保护战略的形成和实施,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项目全面梳理了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和利用的情况,展示了中国红树林相关领域保护的全貌,并形成多项结论与建议,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认识和决策参考。2020年正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走向世界的舞台,湿地保护冲刺期,项目成果为我国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提供更为具体的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2016年颁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推进实现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鲍达明副司长在会上致辞,肯定了该项目对我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的支撑作用:“我国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成为了世界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湿地管理司作为项目指导单位,参与历时一年半,感谢各位专家与基层的各位专家发现并提出问题与针对性的建议。”他表示,希望推动研究成果纳入到国家红树林保护的在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工程规划等多方面的规划设计中。保尔森基金会自然和环境保护项目总监牛红卫、老牛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红树林基金会(MCF)理事长雷光春教授通过线上致辞方式表达了对项目成果的期待。在发布会上回顾了项目框架、保护目标,及对我国海岸带修复及滨海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与未来推进方向,特别是红树林在气候变化、候鸟迁飞路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示,本项目通过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为起点,三方将继续探索、支持湿地保护与迁飞路上的生命线。7 r6 B* Q" w# {: U7 x' |
八大章节,分析保护成果和发展空间
* A% `2 c; M8 u' c
8 x t0 a5 B- E9 i" M: v. O& Y. Y
m# t4 _4 E7 H! h0 V* G会上,项目专家组组长、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王文卿教授对《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摘要版)》的主要结论与建议进行了解读。0 q- |# g( Y5 t% V' ~
报告结合新时期全球和中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根据我国红树林分布和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红树林退化的现实及导致退化的主要原因;从人员管理、社区参与、科研监测等方面评估了我国红树林保护管理中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及其对保护成效的潜在影响;从修复目标设定、修复地点选择、修复标准的选用和修复措施的采用、修复树种选择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红树林修复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对我国目前以滩涂造林、人工修复为主的红树林修复模式、及国内红树林造林标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报告就未来中国红树林修复的目的设定、修复途径和措施、修复标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应以恢复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及其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一味单纯地追求红树林面积增加,应以“退塘还林”作为中国红树林修复的主战场,并开展相应研究。报告还就目前中国在红树林可持续利用及外来物种入侵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分析,并在红树林的管理、修复、可持续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3 x; s% k0 c4 }3 K6 W0 X9 P
现场活动还邀请相关嘉宾举办了圆桌沙龙,回答直播观众与媒体朋友的问题。将直播间的火热气氛推向高潮,许多关注环保领域的观众借这次难得的机会对专家提问,专家们一一详尽作答。精选问题:问
2 O. ?$ a) c R* {$ C我国现在这么注重红树林的保护,那接下来会有什么具体的保护措施出台吗? " B/ \: \& x% b
+ D8 C+ g6 W3 x4 d/ }; D6 d) k) Z: v8 s) B
答2 F9 }( Z+ s) J: Z( Z6 Z
鲍达明:这个问题很好,是我们的一个难点。从红树林保护恢复这件事情上来说,我们首先注重的是保护。把现有的红树林保护好,一个需要自然保护地的形式,另外是法律法规的形式,要严格地立法和执法。其次是恢复,红树林要从过去造林、抚育的层面,转换到湿地生态系统的层面。对红树林的林地、潮沟、外滩、浅海水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保护和修复。在相关联的工作中,制定红树林保护修复标准,对现有的五个行业标准和八个地方标准,进行一定的修订和完善。要把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制定作为未来的重点工作。同时,湿地的监测和评估方面,构建红树林监测的野外台站,实现对红树林的动态监测,更好、更迅速、更及时地服务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
6 K# I9 D/ Y- @2 S! L% q+ R3 m9 t5 W
$ P: n1 J4 Q2 {. _4 Y问
B: u, c& o4 m& U我国重视红树林的保护,为什么还有25%的天然红树林不纳入保护?
S" O, Q1 v& x* t6 K' E T7 @
* @2 j3 L5 Z' e4 R* y# ^- f
# d. R# r' c c; }6 `答# l0 x4 d: [1 q
王文卿:在我们国家,红树林的保护比例已经是比较高的。全球差不多四分之一受到保护,而我国所有的红树林(保护比例)应该超过了一半,而天然林超过了四分之三。实际上在我们的保护地范围之内,还有一些天然的红树林,按照现有的法律也是不能动的。但我们也并不赞成百分之百把它保护起来,因为关键是保护成效,保护的有效性,如果说把这些有效保护起来了,现有的保护地能够落实的话,已经是很好的。1 R0 C' R d H
1 i9 g- X* k6 K3 n
( `& d; n" Q( o问
6 q% q0 E3 }/ R; S8 v; Z为什么说红树林是全球极具生态旅游和生态养殖价值的自然景观?
) q0 w2 A- ~& ?3 m4 R z$ k( `6 h; u- \( r
3 i& H, x8 O( g$ l
答; k3 U' e2 [; I$ E$ f6 I8 f
王文卿:红树林处于海跟陆之间,两种特色兼而有之,里面的动植物,每一样都非常吸引人。所以综合的生态旅游价值是其他的生态系统所不具备。9 Q o5 {7 L) w/ T- _6 \. X J
红树林的生态旅游价值的发挥,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观光,而是通过体验游,尤其是带有一定深度的体验游的方式实现。目前这点对于旅游经营从业者而言,我们的红树林管理体制要求还是比较高。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保护区里面开展生态旅游受到较多限制。但如果未来条件允许。在非保护地通过人工的方式营造一片红树林用于尝试生态旅游,前景可期。! T; r% _. m/ ~5 d8 `! t# S' w
生态养殖方面,目前缺乏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推广途径,过去红树林里面也有一些传统养殖,比如海鸭。但是老百姓效仿以后,规模容易失控,政府发现了问题,只能禁止。所以说我们需要在目前现行的条件下,寻找一种红树林保护跟生态养殖之间的平衡。这个不只是从技术角度,更多是对政府未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f- s; A0 _/ ]4 Y V2 y
' c X; k5 [9 _3 _" X4 w9 V, p7 x7 v
问. s0 ]5 T9 J+ |4 H& K" Q7 N. g
政府以及社会组织都在积极推动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与红树林或滨海湿地保护有关的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工作,能否介绍红树林基金会这些年的经验?
0 }5 @& x. z. e7 h, J/ D0 i
* d% H* L( L5 ]7 \8 T6 U2 ~& u6 h5 {9 x, m t/ f; h
答
# K% F, [. ~# J6 d6 o! x3 i孙莉莉:红树林基金会自2012年起,在深圳开展滨海社区保护和基于滨海湿地的自然教育。以深圳湾为例,2015年在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在保护区建立了第一个自然教育中心,随后与市城管局合作,在深圳湾公园建立第二个自然教育中心。而我们身处的发布会现场所在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在福田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有了各政府部门支持,我们建立了“环深圳湾自然教育中心”,每年能够覆盖周边约5万多人次。尤其重要的是,里面包括了2万多的中小学生,这在全国自然教育领域是一个特别好的成绩。
h- q! H8 U& L: O% g, w: h特别是冬季,我们在深圳湾开展红树林导览和红树林湿地生态观鸟活动,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三个自然教育中心都能很容易地、非常近距离地看到濒危水鸟——黑脸琵鹭。我相信每个深圳的孩子,将来不在深圳的时候,一定会想起红树林,想起滨海湿地,想起以黑脸琵鹭为代表的美丽水鸟,这些可能会成为他们心中的乡愁。
( e5 P9 k0 Y U0 E* c$ A另外在保尔森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多年在中国滨海湿地网络积极推动湿地教育。在北戴河湿地、条子泥珍禽保护区、湛江保护区、北仑河保护区,海口五缘河湿地,都协助创建了自然教育中心。政府部门、科研单位、NGO,共同努力推动社会化参与,湿地自然教育,一定能在全国落地,开花结果。
+ \6 \: I4 |0 R0 k) j3 O$ `& l研究成果的发布,并不是一个终点。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意味着我们对中国红树林有着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我们开启中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数据和案例。保护红树林、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生态,任重道远。我们未来仍将不忘初心,深耕不辍。愿人与湿地,生生不息。
. i: N2 A& j3 `( z
. T M" R( ~* K: R7 o( L文章来源:原刊于“红树林基金会”公众号2020-06-09
. ~& W% j3 t9 N1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