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经济、外交、科技等各领域能力的积累使得中国参与新疆域国际治理成为必然。中国政府在“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这一任务的提出既符合中国强国战略的发展逻辑, 也呼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多次倡导在新疆域领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15年12月,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习主席明确提出,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 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运用于新疆域治理的有益尝试。2017年1月18日, 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召开的“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特别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 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 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1 X; {4 I: \+ d4 Q1 n) L
一、中国推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客观条件
3 d( t7 `9 Y9 f& n! `5 m6 l首先, 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的积累, 中国基本具备了在新疆域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的物质条件和知识积累。在多年参与新疆域治理的实践基础上, 中国迅速地从新疆域的“边缘和半边缘国家”发展成为新疆域的核心国家, 先后建立了先进的大洋、深海和极地科考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新疆域各领域的拓展与开发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 中国的科学家一直是新疆域科学探索项目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在科技领域已取得重大进步, 如“嫦娥奔月”、“雪龙探极”、“蛟龙探海”、“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 不仅为人类在新疆域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科学贡献, 而且展示了中国为人类共同安全和福利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此外, 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为新疆域的治理提供了坚实支撑。作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大国,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重要经济体, 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和推介, 既有道义和文明的牵引, 亦有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支撑, 对于开创新疆域治理的新未来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也更具有实践意义。 ' Y# ~' F% x/ x* k9 }/ E* T% E
其次, 改革开放将近40年, 中国也全方位地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联系。在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同时, 也提升了中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和责任,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因此具有了世界意义。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在于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在肯定既有国际机制的基本成就的同时, 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与完善, 维护并增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一方面,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的变革, 改变其中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安排, 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 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另一方面, “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 不是为了另起炉灶, 更不是为了针对谁, 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 既要促进自身的发展, 又要满足国际社会的期待。当然, 这些责任的担当亦会赋予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以更多的合法性。中国致力于推动新疆域的和平利用和制度完善, 实现极地、深海、网络、外空等领域的有效治理。以北极为例, 中国作为北极事务重要的利益攸关方, 秉持尊重、合作、可持续三大理念参与北极事务, 并积极完善国际合作机制。2013年筹建的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 是一个以科学家为主的国际合作平台, 其经5年打造已成为中国和北欧国家之间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 * |2 |6 M# e% }0 X
& m) ]3 \1 j) ]' k7 e' H+ I ; e o8 H/ k) C5 c$ N
二、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努力 ( D$ D* i6 |. n
一是积极维护新疆域和平利用的价值导向。和平是合作和利用的基础, 和平本身也是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所在。中国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维护和平的内涵, 并指出: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中国政府认为, 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 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应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中国政府在其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也将“和平”列为第一目标, 将信息技术滥用、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网络空间冲突列为重点防范和遏制的任务。通过维护和平和促进利用, 使人类在新疆域的活动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服务和增进人类福祉, 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 U7 V; } M: s9 h! {二是主动支持联合国主导下的新疆域治理机制建设。例如, 在网络领域, 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 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 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中国政府在2016年12月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指出, 中国将“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加强国际网络空间对话合作, 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三是协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提供公共产品, 在国际社会树立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表率。例如, 在航空领域,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防灾减灾国际事务协调, 通过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理事会、《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等机制, 为国际重大灾害救援工作提供了卫星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 推动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道路上的前进步伐。 . [, K6 F' f! b8 e
当然,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也是需要更多的行为体参与和支持的过程。在新疆域国际治理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团结理念和利益的志同道合者, 支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治理方案。争取坚强有力的国际支持是共同体建设的紧迫任务。从理念上, 我们应当同科学家组织、环境保护组织、重要国际组织保持协调, 形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认知共同体”, 共同推进新疆域的国际治理。从立场和利益上讲, 中国一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疆域利益的维护者。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 1996年联合国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 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 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特别提到, 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 重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支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在区域性空间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重视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空间合作, 还启动实施了中国-东盟卫星信息海上应用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空间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等项目。中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也明确提出, 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互联网技术普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援助,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 畅通“信息丝绸之路”。这些努力将使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得到更加广泛而有力的支持。 , e* o! ]; @7 k# o
新疆域是新兴的国际竞合舞台, 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的最佳平台。中国参与新疆域治理, 要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 以各国的共同利益为考量, 为实现新疆域的有效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与各国一起共同创建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国智慧在新疆域治理领域的成功, 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和发扬。 , u W; i3 b+ U$ L0 y
- ~$ X7 M5 J F9 e- d
9 m% K& e2 O& V2 ~; ]文章来源:节选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新疆域的国际治理》,原刊于《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04期
; L& Y$ ~( u( o- v6 t8 b3 w& }" b
0 N ~8 [$ V* R2 }! H: g作者:杨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英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