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浦东高桥港口繁忙、帆樯林立,热闹的场景使人难以想象,37年前这里荒无人烟。1976年,一批工人来到这里,搭起茅草房,顶着烈日、喊着号子、拼着激情,用时2年,终于建起了国家海洋局的第一座码头——东海分局上海码头。以此为开端,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长洲码头、北海分局团岛码头陆续建成。1973年,23岁的弟增智调到国家海洋局后勤部从事基建工作,亲历了国家海洋局三大码头的建设始末。
+ h* `, m3 B6 Z! Z 码头建设迫在眉睫( `7 Y6 Y1 u' h) w
1964年初建的国家海洋局由海军代管,体制也沿袭了军队的建制,分为政治部、科技部和后勤部。国家海洋局组建不久,局领导就意识到增加大型船舶对开展海洋工作的重要性。) J0 w. U: m- w3 u& ~7 G2 \3 q( Z
当时恰逢海洋局要配合执行“718”工程(洲际导弹发射工程),“718”工程需要一艘远洋调查船在大洋选划洲际导弹落点区,并提供水文气象保障。1969年2月,国务院发文,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将“长宁”轮从交通部广州远洋公司调到国家海洋局,“长宁”轮是当时中国交通部运输公司中船龄最短、性能最优越的船舶,由波兰建造,这艘船配备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导航仪器,后来,国家海洋局把“长宁”轮改为“向阳红5号”。由于一艘船难以满足水文气象的保障,后来又增加了“向阳红10号”船。! M- O1 u, h" f
“当时我们没有一个自己的码头,东海分局的船舶只能挤在宁波甬江的一个小码头上,水深只有三四米,小型船只能并排停靠,而大一点的船根本无法停靠。”南海分局和北海分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 u$ s7 T) l- |" M 随着“向阳红1号”“向阳红9号”“向阳红16号”等3000吨级大船的陆续到位,码头的建设迫在眉睫。1975年,国家海洋局专门组建了基建处,由张砚峰任处长,弟增智也被调到该处,又从海军七院抽调了丁宝林和张兆峰。+ H! W$ K3 X5 j+ y" d7 Y
东海分局高桥码头
* g- U; v6 T3 r3 C' V- H! y3 v$ K 成立了机构、配备了人员,那么,第一个码头先在哪个分局开建、建在哪里、建设规模多大……一连串的问题让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们颇费脑筋。最后,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与论证研讨,又考虑到上海的经济基础比宁波雄厚,黄浦江的水流比宁波甬江的更大、更深,所以局领导最终决定在上海高桥的黄浦江边上建设一座220米长的码头。
Q1 S O1 @& h) x2 y/ l. r6 E# E Y 东海分局的码头选址在浦东高桥,离黄浦江的出海口很近,但是这里荒无人烟。1976年,上海高桥码头正式开工建设,东海分局组建了基建班子,还派了5个人去工地作监理。“当时他们都住在一些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局领导去了,也和他们一样住茅草房,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的热情很高涨。”弟增智感慨地说,如今那个地方发展得如此之快,是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的。" C: g* ~) U1 Q$ x3 c3 _. n
建设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那里的土质太疏松,“地基很不好,一根十几米的大桩子,两锤子就打到地下去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人们采用了“筏式”地基修建法,才保证了码头的牢固。码头基地还建设了办公楼、宿舍、海洋俱乐部等一系列配套建筑,前后用了2年时间,耗资300多万元。) e' j4 P6 `+ z. W; x) b
上海码头基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东海分局船舶的停靠问题,还为1979年东海分局能从宁波搬到上海打下了基础。“东海分局的发展和上海码头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弟增智说。
8 s# K( c# {7 f* j y0 @0 H 南海分局长洲码头
. E7 I X, n- D9 m 南海分局的码头建在广州的长洲岛上,离黄埔军校旧址很近。长洲岛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1924年,孙中山在岛上创办黄埔军校,使长洲岛远近闻名。5 s: b- L o9 U S, A% o
当时,国家海洋局有权批准资金规模在3000万元以内的项目,对于南海分局的码头建设,国家海洋局在1977年批准了项目任务书。有了任务书便开始征地、选址。但建设码头需要当地政府批地才行,经过国家海洋局领导与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多次疏通和协商,广州市委市政府终于批给南海分局400米的岸线和13000平方米的陆地建筑用地。当时南海分局负责基建的是张硕副局长,具体负责人是蔡佩荆。' ~ | R' F. h, x5 A( F5 q3 ?. L
1980年,南海分局400米长的长洲码头建成,耗资400万元,同时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在码头基地建了一座十几层高的大楼。“向阳红5号”船终于有家啦!长洲码头的建成为南海分局远洋基地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B6 \, C+ `, k6 }) X3 f
北海分局团岛码头
; v$ ?" d- `5 L) E& F0 [% u% F# v+ ` 当年北海分局的船没有地方停靠,回港后,船只能停靠在崂山的小麦岛附近,登岸的船员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2 P# J1 R/ i% ~
北海分局的码头建设规划是300米长,地址选在青岛的5号码头。建设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回填土,因为建码头的地方高低不平,光是把沿海岸线填平就需要100多万立方米的沙土。由于机械能力跟不上,只能联系当地的渔民,用渔船从很远的地方运回沙土。“都是些十几吨的小渔船,一船运来的那几立方米沙土,填到低洼处,根本就显不出来,深的地方,把用水泥做的80吨重的大方块沉下去,都显不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拖运了一年多时间,才把建码头的岸线填平。”弟增智说。3 }) Q1 k& ?' m
1980年,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建设完成,从海上回来的船舶有了停靠的港湾,登岸的船员也有了落脚的地方。码头上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备。
: E2 M8 L. ]$ Z, K$ k “当年,国家海洋局的领导高瞻远瞩,提出‘先治坡,再治窝’的口号,把码头建设当作头等大事,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查看全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