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其沿线的安全风险管控问题在层次和内容上也变得愈加复杂多变,吸引了业界、学界的共同关注。层次上,北极治理议题是全球化时代变局投射于北极地区的博弈结果。其中,安全保障议题与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各国利益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如何平衡安全保障服务这一公共物品供给与地缘限制下的私物化管理倾向,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视角研究北极安全风险治理的范式转型。内容上,“冰上丝绸之路”视域下北极航运安全治理还需积极推动相关国家在安全建设方面的合作共赢,从极地科考、生态环境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多路径下加强考量。另一方面,“冰上丝绸之路”安全研究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一是由战略性前景展望转变为具体化行动建议,众多学者对“冰上丝绸之路”安全的关注重点已从宏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利益相关国政策影响延展到强调国家战略对接、关键节点支持与攻坚克难着力点等的关联影响;二是由内部谋划发展转变为外部寻求合作,笔者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安全与“气候变化等影响深远的问题”密切相关,是“人类世的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试图脱离北极区域范围乃至国际治理体系的努力都无法从根本上建构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声音,更是一股力量,它呼吁相关方的价值认同、协调合作与一致努力,谋求的是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 n$ T7 N$ t/ b! x/ \, }. J5 |
在此趋势下,对于“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问题的研究亟须在思维上寻求对于不确定性的灵活应对以及合作治理框架下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构建路径。随着复杂系统理论与复杂思维日益成为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韧性理论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青睐,打破了安全风险管控的消极主义桎梏,也为研究“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管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以肯定环境的持续变化和不可预测为前提,韧性理论下的安全研究转向了对研究对象本身可变性的剖析,强调安全状态的维持应建立在能够抵抗内外部扰动、主动调整自身行为或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尽快从扰动中恢复的基础之上。因此,从韧性视角研究“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意义,对于发展和完善“冰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北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 ?1 }* e1 P, }! |针对“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的管控问题,关键在于韧性治理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包括扰动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恢复能力。这些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对当前基本成型的“冰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重大推动作用。4 g2 Q6 }/ u+ \. t' I
一、形成“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定期评估制度$ o4 Q3 p8 w- X/ t) W4 R
韧性理论下的扰动吸收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扰动监测和预案准备,因此形成“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定期评估制度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定期评估总结规律、过滤风险,科学研判安全态势。韧性理论框架的风险治理,首先需要从评估中发现风险特征及演化规律,不断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做足准备、强化安全屏障。除风险本身外,韧性治理更关注作为扰动回应的韧性能力建设,定期评估风险有助于在理解安全保障体系如何正常运作中认识安全与发展韧性,从而以此为核心,逐渐拓宽韧性治理议题,促进良好制度互动并完善积极对话平台,在动态变化的北极政治、自然、经济环境中,加强全方位的风险防御和扰动吸收能力建设。/ W& I6 {" s; G5 `7 f5 n2 n
二、面向“冰上丝绸之路”风险,构建“技术—社会”安全保障体系/ V, |* O# R9 |
韧性理论下的扰动适应能力建设需要在复杂技术—社会系统范畴内开展。“冰上丝绸之路”是由相互关联的人、技术、环境、组织等因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典型的复杂技术—社会系统结构。面向“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治理,技术系统强调以基础研究和科技发展筑牢“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基石,研发满足安全需求的设施装备,制定标准操作规则、流程,面向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工作情境,实质性自下而上加强安全保障。社会系统强调自上而下的统筹控制,以软法体系平衡安全与效率的优先次序,协调多方参与者的利益冲突,引导多元主体有序行动,在流动的跨领域、跨层级控制中可靠发展。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自组织互动层面,则要通过二者协调,以“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韧性治理作为区域安全治理范式转型中可供参考的变革方法,在资源有限、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将人的自身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约束机制下韧性治理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不断提升安全承载力。
6 n6 z( o0 A+ |# n) p4 u三、全面落实“冰上丝绸之路”命运共同体理念
3 Q* W% r, Y) D# p6 K韧性理论下扰动恢复能力的建设要求外部力量的协同参与,单边行动、排外意识根本无益于安全风险韧性治理能力的提升。全面落实“冰上丝绸之路”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要明确参与成员的共同利益与行动规则。未来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亟须从中俄双边合作推进到与更多沿途国家战略对接、多边合作,从而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汇集更多的资金来源。其中,不同国家对于安全与利益的共同追求将有利于求同存异、化解隔阂,形成“民心相通”的紧密合作纽带。同时,以共同规则为指导,还要积极开展广泛的共同行动,搭建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平台。在“一带一路”“五通发展”战略框架下,形成“冰上丝绸之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发展链条,注入“政策沟通”发展动力,于世界、区域及国家等多个层面为“冰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布局全方位、多层次对接路径,采取全面统筹方针,以更为完善和包容的治理方案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安全与韧性发展的共商共建共享。6 N& `" P) u+ d/ o7 |
4 ?) P2 _7 C$ p+ t$ }6 I0 l6 q1 l- {$ d) [* m$ ]* p
文章来源:《“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的韧性治理》,原刊于《东北亚论坛》2021年第4期
7 k+ [- m' V2 X( x! c) e! B作者:马晓雪,系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刘阳,系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