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养殖】石斑鱼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石斑鱼类为暖水性礁栖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目前国内市场消费的大部分石斑鱼来自钓捕作业的渔获和养殖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输入的。我国南方适宜石斑鱼养殖的海域广阔,除了众多的优良港湾可供石斑鱼网箱养殖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养殖,例如外海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及投放人工鱼礁粗放养殖等。

石斑鱼生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斜带石斑鱼隶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俗称青斑。鱼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背棕褐色,腹侧线褐色,全身均散布橙黄色斑点,各鳍均为灰褐带绿色,背鳍条部边缘及尾鳍后缘为黄色,鱼体表色彩斑斓。

2、 生态分布与生活习性

斜带石斑鱼为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多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1-41的盐度范围内,最适水温为22-28℃。据实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在水温22-30℃之间时,鱼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当水温下降到19-22℃时次之;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克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停止摄食,鱼处于静止不动状态;水温低于5.5℃时,鱼出现死亡。在淡水中最长忍耐时间为15分钟。

3、 食性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性鱼类,并有互相残杀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常被个体大的吞食。食物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主,鱼类和软体动物次之。斜带石斑鱼摄食周期一年有两个高峰,第一个出现在5月份,第二个出现在秋季的8月份以后。

4、 繁殖习性

斜带石斑鱼在华南沿海繁殖盛季在5-7月份,产卵水温范围为21.4-24.5℃,海水相对密度1.017-1.021。斜带石斑鱼为变性鱼类,雌雄是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变化的。成鱼先为雌体,产浮性卵,待长到3.5千克以上时才转变为雄体放精。

石斑鱼网箱养殖

1、 海区条件

(1) 海区 无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一类水质标准,在台风、暴雨季节能避免大风大浪的袭击,无大量淡水流入,交通、通讯、供电便利。

(2) 底质 以砂砾、岩礁底质为佳,泥沙底质次之,泥质的不好。

(3) 海况 海流速度应在15-35cm/s。要有足够的水深,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有2米以上。

(4) 盐度 海区的盐度不应有太大的变化。石斑鱼能适应的盐度为11-41,最适的盐度为25-35。海区盐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应在25-35。在大雨季节也不应低于15。

(5) 水温 大部分石斑鱼能够适应的水温为15-38℃,但生长最好的水温是23-28℃

2、 网箱的规格

石斑鱼养成的网箱规格以较大为佳。目前一般用3米ⅹ3米ⅹ4米或4米ⅹ4米ⅹ4米的网箱,但效果不如6米ⅹ6米ⅹ5米规格的网箱。大规格网箱鱼体活动空间大,减少了网箱隔层,有利于水流通畅,减少疾病的发生,日常管理比较省工。

3、 网箱的设置

许多养殖区网箱的设置是9个或16个1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成片密集排列。这样设置极易造成中间网箱水流不畅,水质恶化。比较科学的设置方法是顺潮流方向,2-3个网箱1列纵向排列,每列之间间隔2m左右留一条纵行水道,以使水流畅通。一般原则是6mⅹ6mⅹ5m的网箱2个1列,4mⅹ4mⅹ4m的网箱3个1列,3mⅹ3mⅹ3m的网箱4个1列。 在海流较急的海区,顶流的第一排网箱外数十厘米处应该垂挂一块网目较小(1cm左右)的网片(并垂以砂袋),让附着生物滋生以挡缓海流;否则当大潮流急时,网衣会漂浮起来而使网片想贴;石斑鱼鱼群在网箱中有沿网边游动的习惯,这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在网片间穿行,造成两侧的鳞片因摩擦脱落,最终染病死亡。

4、 苗种放养

(1) 天然苗种 目前养殖的苗种一部分从海区钓捕或以网笼诱捕获得。作为苗种的个体一般全长15-20cm,体重60-200g;最小的个体全长仅10cm,体重仅20-25g。刚钓捕上来的苗种一般需暂养于活水仓或水族箱中,再运往海上网箱养殖。

(2) 人工苗种 人工苗种的规格全长4-8cm,体重1-8g,可以直接放入网箱,经过一段中间培育后,再分苗养成。中间培育以鱼肉糜及鳗鱼饵料混合制作的软颗粒饵料投喂,每天3-4次,至10cm以后可酌情减至每天1-2次。进行中间培育的网箱上方30cm处,悬挂一盏40-60w的灯泡,用于在夜间诱集水中的糠虾、桡足类,以及其他的小苗、小虾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石斑鱼的活饵料。

(3) 放养密度 苗种小时候放养密度可以高些,随着鱼的生长,应按个体大小分苗并降低放养密度。密度以预计在养成时,网箱鱼容量保持8-15千克/m³为佳。每口6mⅹ6mⅹ5m规格的网箱,放养全长15-20cm的苗种1500-1600尾,中途会因各种原因淘汰一部分,余下的可以一直养至收成。全长4-5cm的苗种,可放养5000-8000尾,以后待个体长至15—20cm,再选别分苗。

(4) 养殖周期 石斑鱼在水温14-15℃及更低水温下基本不摄食,16℃左右可以少量摄食,18℃时即可正常摄食。7月未出池的全长4-8cm的人工苗种,养殖15个月左右至翌年11月份可达300-500g/尾。

5、 饵料及投喂方法

(1) 饵料种类 苗种放入网箱,大约2天后即可开始摄食。石斑鱼性多疑,所以最好混养少量相同个体大小的黄鳍鲷、真鲷黑鲷、及篮子鱼等。因为鲷科鱼类比较贪吃,见饵即抢,他们的抢食去带动石斑鱼的摄食。篮子鱼喜食海苔、残饵等,可作为“清道夫”,有利于保持网箱清洁。其他鱼种放养比例约为15%。

(2) 投喂方法 石斑鱼胃内饵料的消化时间较长,在水温24-25℃时,消化时间为24-30h。在5-10月份水温较高时,20cm以上的成鱼,可每天投饵1次,每天的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5%-2.0%;10-15cm的中苗,每天投饵量可为鱼体重4%-6%,分早、晚两次投喂;4-8cm的小苗,每天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8%-10%,每天分3-4次投喂。在11-12月份及3-4月份,隔天投饵1次,视鱼摄食的情况酌情增减投喂量。冬季水温较低时,基本不投饵。

6、 日常管理措施

(1)巡视检查 每天应对各个网箱进行巡视检查,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正常情况下,石斑鱼会沉在网箱底部,清晨和傍晚会在水面悠然自得的游动,看到人影就迅速沉下。如果无力的游于网边,受惊动也反应迟钝,或狂游、跳跃,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应该捞起或拉网检查,判明情况,采取对策。

(2)观察记录 每天对天气、水温、相对密度、透明度、风浪等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尤其是在海区情况有重大改变,如暴雨、海水突然变混。

(3)换网和清洗网衣 在夏季,当海中有机物增加时,网箱上附着大量附着生物,如牡蛎、海鞘、藤壶、贻贝、海苔、麦秆虫及其他脏物,网衣应每20-30天更换一次,培养5-10cm的苗种,由于网衣网目小,更易被脏物及附着生物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应该每15-20天更换一次网衣。在冬天(12月至翌年2月),由于海水中附着生物繁殖较慢,鱼体不大活动,大多时间不摄食,受了机械损伤而不易痊愈,容易感染死亡,不宜搬动,非特别需要,不必经常更换网衣。

石斑鱼池塘养殖

1、 场地条件及建池原则

(1)场地条件 营建池塘的海区水质要求与网箱养殖区大致营建池塘的海区水质要求与网箱养殖区大致营建池塘的海区水质要求与网箱养殖区大致相同,但要求冬季水温要比网箱养殖区的高些。海区的水温在冬季低温期由于大海的容量大,在一定的期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骤升骤降,而在陆地池塘里的情况要严峻得多。例如海区水温15℃、寒流突然袭来时海区水温可能不怎么降低或只降低1℃左右,但在陆地池塘里,水温就有可能一下子降低3-4℃,结果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当地冬季水温要在15℃以上,同时池塘的水应该尽量深些(2-3m或更深)。在水温常年较高的福建、广东地区,可以选择龙胆石斑鱼、马拉巴斑鱼、点带石斑鱼、老虎斑等生长迅速的种类。

在陆地上建池,海堤应坚固,能抗住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底质应为泥砂质,泥底质的池塘应通加砂改良底质,方适宜于养殖石斑鱼。

(2)建池的一般原则 池塘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宜,根据紧急上合算、经营管理及操作方便的原则,以1500-7000㎡为佳,水深2m以上,以使水温不太容易骤升骤降。亚由独立的进、排水口,从池塘的上方进水,下方排水。池底应该整平,从进水口到排水口应有1:1.5-1:2的倾斜度,以便进排水迅速便捷。池底中央应开有一条宽1.5-2m、深0.5m的主沟,主沟两侧再开数条沟,主沟随池底一同倾斜,支沟可比主沟浅些,并向主沟倾斜。主沟和支沟的作用一是利用石斑鱼喜欢躲在隐蔽处的特点便于捕捞,二是有利于鱼的越冬和避暑。

2、 清池及肥水

清池及肥水至少要在放苗的2个月前开始进行。将平整好的池塘露干并让太阳暴晒1-2周。进水0.5m左右,用漂白粉溶液(浓度0.002%-0.003%)消毒、清除野杂鱼等,在有太阳的日子药效1-2天即可消失。也可以用石灰(浓度0.05%)消毒,石灰对酸性底质有改良作用,不过药效要1-2周才会消失。

待水中药性消失之后,在进水闸门用筛娟网(60-80目)过滤注入新水至1.4-1.5m。每亩施入鸡粪、猪粪等有机肥40-50Kg或尿素2-3Kg;以及磷酸铵3-3.5kg用于肥水,以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施肥1-2周后,浮游植物繁殖起来,池水呈微绿色,夜间可在水边用电筒照看,检查浮游动物的密度。

在预备要放养石斑鱼之前至少30-40天,在池塘中以每亩300-400尾的密度投放罗非鱼。罗非鱼在池塘中每个月都会产卵繁殖,其小苗将来可以作为石斑鱼的饵料。

3、 苗种的中间培育

5-6月份出池、全长3-4cm左右的人工苗种,以及同样规格的野生苗种,必须经网箱中间培育为8-10cm的大规格苗种后再放在池塘中养成。经过中间培育的苗种个体健壮,成活率较高。苗种的中间培育可与投放罗非鱼成鱼同时进行。用于苗种中间培育的网箱,张挂在立于池塘中的竹子或木桩上。网箱规格为4mⅹ2mⅹ1.5m或6mⅹ3mⅹ1.5m,网箱的网目为0.5m。苗种按60-70尾/m³的密度放入网箱。投喂量可为鱼的总体重的8%-10%,每天分3-4次投喂;以后酌情逐渐减少至鱼的总体重的4%-6%,每天分两次投喂。

4、 养成日常管理

苗种经过40-50天的中间培育,长至8-10cm时,就可将它们放入池塘进行养成。小心地放低培育网箱一边,再拉起网底,鱼苗就全部游入池塘。养成的放养密度为每亩400-500尾。这时池塘中的罗非鱼苗已有相当数量,可以作为石斑鱼苗的饵料,同时有新的罗非鱼苗继续繁殖出来。

为了把握池中石斑鱼的总量并以此决定投饵量,应该每个月抛网捕取一些石斑鱼用于测量体长和体重。测量后的鱼应放回原池塘。在养成过程中,池塘的水质应保持清新,水色微黄绿或带点黄褐色,溶解氧应在4mg/L以上。每隔1-2天利用潮水的涨落更换15%-20%的池水。换水时,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应装有60-80目的筛网,以拦住池中的浮游动物不使其流失,也不使海中有害生物的卵和幼体进来。在低潮(不好换水)、天气闷热的凌晨、深夜或水质不好的时候,要用水车进行增氧。

每天应该对天气、水温、盐度、溶解氧含量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在天气骤然变化时,尤其是台风、暴雨季节,应该更加注意水质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5、 收成

生长快的斜带石斑鱼等,经过7-8个月的养殖,许多个体可达到商品规格,应该开始按捕大留小的原则收成。

在池塘中原先放置饵料台和投饵的地方,张挂可以灵活抬高和放低的网箱(规格为6mⅹ3mⅹ1.5m或8 mⅹ4 mⅹ1.5 m,网目为1-2cm),并将之沉入水中。在网箱中放置一些绑在一起的直径15-20cm、长40-50cm的硬塑料管,这些塑料管的作用是诱使石斑鱼栖息其间以便于捕捉,经过几天的投饵,石斑鱼会栖息在这些塑料管中及其近旁。每天凌晨轻轻的提起网箱,就可方便地将达成商品规格的石斑鱼挑出,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暂养网箱(规格为6mⅹ3mⅹ1.5m或8 mⅹ4 mⅹ1.5 m,网目为1-2cm)中,而将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鱼放回池中。在石斑鱼暂养等待出售期间,每隔2天投饵1次,饲料喂海水鱼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出手前1天要停止投饵,以便长途运输。

4 [: v5 @0 N+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象山港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