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荣成海带问题调研报告(第一期)4 ^0 w$ p, T4 y3 V" |
正式发布 h( `5 |; {- V( I4 z' {
荣成是我国海带主产区,年产量170万吨鲜品。海带产业是地方支柱性海水养殖产业,维系着地方鲍鱼和海参养殖业的兴衰。荣成整个海岸线自北部的鸡鸣岛一路到东南部的镆铘岛都有海带养殖区分布(参考下面文中图5)。2021年11月中旬以来,陆续有海带栽培企业开始反映:已经夹出去的海带苗(30-50厘米)开始变黄、发白和溃烂,不得不收回,重新夹苗。这种现象从一开始的个别企业,蔓延到北部包括荣成湾、马山、烟墩角、俚岛湾等在内的所有栽培区域。位于南部、紧靠俚岛湾的寻山集团所属的爱伦湾养殖区一直到2022年的1月10日以前,海带情况相对较好。但是之后,情况急转直下,栽培区的海带停止生长,并出现颜色明显变浅、尖端部分溃烂、生长部扭曲、变白等现象。爱伦湾南部的桑沟湾养殖海域,也开始出现这种状况。截至报告发出时,这种情况没有停止的迹象,有蔓延到整个海带养殖区的趋势。粗略估计:目前荣成整个海带受灾面积在80%以上,其中大部分面临绝产风险。严重程度和受灾面积在我国海带栽培历史上均系首次。 在荣成海带大面积出现问题之前,渤海湾出现了大面积赤潮。赤潮自西向东逐渐绕过山东半岛南下。许多海带养殖企业观察到了海带养殖海域水色的变化,并普遍认为海带生长不良和赤潮爆发有关联性。2021年12月21日以来,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多个团队(首席团队、苗种繁育岗、病害岗、离岸养殖岗和威海综合实验站)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取样分析等工作。2022年1月15日,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再度在荣成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产学研讨论会,邀请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威海市海洋发展局、荣成海洋发展局、山东省藻类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受灾地区海带养殖企业,进行了座谈,会议邀请了我国赤潮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研究员,海流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德周研究员针对事发时间前后的赤潮、气象、海流、水况等自然条件做了专题报告,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藻类体系相关专家也做了工作汇报。 这份调研报告集合了上述几次实地调研、取样分析以及产学研讨论会的所有信息,由多名专家联合撰写而成(名单附后),供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科研机构参考使用。
报告撰写人 逄少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李晓捷研究员,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于仁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德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李晓东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种质库团队成员。 李杰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 李晓波总经理,寻山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实验站站长。 单体锋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秘书。 致谢 感谢所有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此次调研报告的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
$ k# g9 K. v4 k! R# {, U - Z8 P" ?6 g: b- C& g; b* h3 q
5 b% V' M( b$ |2 b
) a- G; O/ k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