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0 R& P) x/ p$ X1 V 中新社青岛11月17日电 (胡耀杰 王禹)中国首部蓝碳领域蓝皮书——《中国蓝碳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17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24蓝碳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海洋碳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蓝碳交易前景广阔。
1 @- T& g ~: J% r4 e 蓝皮书提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以其巨大的碳储量、多样的固碳方式、稳定的保存形式和广阔的增汇潜力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蓝碳(又称“海洋碳汇”)是一种重要的碳汇资源,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M( ?* w" b$ \6 f, @8 q 蓝皮书指出,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和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同时拥有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三种蓝碳生态系统。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蓝碳项目尚未被开发利用,拥有大量的“潜在”储备蓝碳资源。 % E/ A+ U1 D* W" [0 R
蓝皮书显示,中国通过蓝碳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呈增长趋势,预计在2023年至2035年以平均每年约2%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增长至41.2亿吨,吸收量将比2022年增长20%,这表明未来中国蓝碳市场的需求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海岸带蓝碳发展潜力巨大且增汇潜力巨大。 0 @8 u9 ]0 H, P. B. O# K% W
蓝皮书指出,中国海洋碳汇进入市场化交易阶段,蓝碳交易前景广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扩大,蓝碳产业将获得更多市场认可和支持,社会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 O; v6 l6 v9 y+ X 蓝皮书称,中国蓝碳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面临很大机遇。未来需继续完善蓝碳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对蓝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蓝碳的计量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以促进其发展和推广。
2 W7 Q- I0 k6 p8 u 据介绍,该蓝皮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和机构的科学家共同编写而成。(完) / o' t/ M' F1 \0 A5 B: j! {
" s; ^# w( a0 Z. w1 v, z) O
1 v- q+ N$ O3 [, V: s0 q, V3 i2 ?- D7 r; k; ?7 j) C
8 E/ o/ Z9 [- d. `: B
5 \9 Y( D9 k- C$ B& \: F
! }# x! `) }% r! b) _5 J; W0 O" J
+ f% A2 t7 j, w
( q; i9 P% q; H- L2 }# D, x: z$ }( |
% H+ c3 D) T5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