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享丨数字化海洋中的船舶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海底地质勘探技术趋势

[复制链接]
+ H- \( \- F6 p2 v" d. e1 b! H

作者:方玉宝 

" Y. p" x. c# G2 g2 `

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 F0 t5 n6 a1 ]1 ]7 H4 r

摘要

5 |$ @2 x% t" N( I5 ]2 n! S6 J

摘要:数字化海洋时代的到来使得船舶定位技术成为海洋领域中的关键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数字化海洋背景下船舶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数字化海洋的概念及其背景意义,然后对目前主流的船舶定位技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无人机技术等。接着,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数字化海洋时代船舶定位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1 G1 v- d8 y6 Y0 e- x/ e

关键词: 数字化海洋;船舶定位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无人机技术

. m7 d0 R' l' p# e1 b6 n: `1 P

一、引言

8 {+ S" D f2 ~0 S0 K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数字化海洋已成为海洋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数字化海洋时代,船舶定位技术作为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数字化海洋中的船舶定位技术,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数字化海洋时代的船舶定位技术提供参考。

) W9 [; ~; ^ ]( [6 l+ E* O

二、数字化海洋背景及意义

/ D6 k, \5 A! W Z9 O

2.1 提升海洋运输效率

$ H7 }: G5 z [ U( F6 r8 E

提升海洋运输效率是数字化海洋时代中船舶定位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数字化海洋为海洋运输提供了更多实时数据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从而提高了海洋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首先,数字化海洋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对船舶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船舶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精准定位信息,包括位置、航向、速度等,从而使船舶的航行轨迹可视化、实时监测。这为船舶管理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海洋运输的安全性。其次,数字化海洋还通过智能化的船舶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船舶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船舶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船舶的运行状态,包括船舶的位置、航 速、货物状态等,及时进行调度和管理叫。

( h# W9 Z# G% V- j: G
- B& S& o! G6 n# i7 |& ]+ B

2.2 促进海洋资源开发

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是数字化海洋时代中船舶定位技术的又一重要应用方向。数字化海洋为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从而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数字化海洋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为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精准的空间信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船舶可以准确获取到海洋区域的地理坐标和海底地形信息,为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例如,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中,船舶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并结合声纳等设备进行海底地质勘探,实现对海洋油气资源的精准定位和评估。数字化海洋还通过无人机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海洋资源的高分辨率遥感和监测。+ Y: `+ I2 E6 y6 P' y+ U

2.3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是数字化海洋时代中船舶定位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数字化海洋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和保护。数字化海洋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遥感。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船舶可以准确获取到海洋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数据,如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数字化海洋还通过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海洋环境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利用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实现海洋环境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 s- Y$ i1 k0 b3 I

三、船舶定位技术分类与分析

0 B0 j3 w$ [: V! c7 q; ^. ?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导航的先进技术,其核心功能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三维位置、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一组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和地面控制站共同构成,这些系统包括了美国开发的GPS系统、俄罗斯创建的GLONASS系统、欧洲设计的Galileo系统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等。这些系统以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定位原理,共同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导航网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卫星信号与地面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地面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后,会与卫星发射时的精确时刻进行对比,通过计算信号传播的时间,可以推断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随后,利用三角定位或其他相关算法,可以确定接收器的具体位置。这种定位方式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随后,利用三角定位或其他相关算法,可以确定接收器的具体位置。这种定位方式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全球定位能力。在航空领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飞机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确保长机在复杂的飞行环境中能够安全、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航海领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船舶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船舶可以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航向和速度信息,进而实现航行路径的精确规划和导航。在海洋领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对于海上航行的船舶来说,准确的定位信息是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行效率的关键。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船舶可以实时获取到精确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航行方向和速度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稳定。此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时间信息,帮助船舶进行航行时间的计算和调度安排,从而提高整个海洋运输系统的效率。除了提供基本的定位服务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导航设备进行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性和效率。例如,通过与惯性导航系统、雷达等设备的结合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这种多源信息融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还增强了船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其强大的全球定位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为航空、航海、车辆导航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5 T, F5 Z% Q0 v, [8 b7 z4 y8 ?; b

3.2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来确定航行器位置、方向和速度的先进导航技术。该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和车辆等交通工具,为其在复杂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导航支持。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外部依赖型导航系统相比,惯性导航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原理,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测量装置。陀螺仪负责检测航行器的角速度变化,而加速度计则测量航行器的加速度变化。这些测量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积分运算得出航行器相对于初始参考点的位置、方向和速度信息。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它不需要外部参考物体或信号,因此不受天气、地形或遮挡物的影响。在海洋、空中或地下隧道等环境中,当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外部导航系统可能受到干扰或限制时,惯性导航系统依然能够稳定地提供导航服务。此外,惯性导航系统还具有较高的动态性能,能够实时响应航行器的运动变化。然而,惯性导航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误差累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会逐渐降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常需要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集成。通过融合不同导航系统的数据,可以相互校正误差,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集成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飞机导航系统中,惯性导航系统可以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雷达高度计等多种传感器进行集成,共同为飞机提供全面、准确的导航信息。这种集成方式不仅提高了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还增强了系统的几余性和容错能力。惯性导航系统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导航技术,在航海、航空和陆地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与其他导航系统的集成和互补,可以克服其缺点,实现更稳定、更精确的导航服务。 * d& j d& g9 j+ [

3.3 无人机技术

作为地球上最为神秘且广阔的领域之一,对于无人机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无人机可以配备多种传感器和先进设备,用于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详尽调查。例如,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无人机能够捕捉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微妙变化,为生态学家提供宝贵的观察资料;红外传感器和多光谱相机的运用,则可以用于检测水质状况,甚至追踪海洋动物的迁徙路径,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此外,无人机在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调查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借助先进的探测技术,无人机可以对海底地形、地质构造进行精准、高效的勘探,为海洋矿产、油气资源等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勘探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在海上救援和监视任务中,无人机同样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使得无人机能够在海上事故发生时迅速到达现场,为救援工作提供宝贵的空中支援。同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边境巡逻和海上安全监控,有效打击非法活动,维护海洋秩序。在科研领域,无人机同样大放异彩。海洋气候研究、海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都需要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的定点观测和研究。无人机搭载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持续、精准监测,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推动海洋科学的深入发展。此外,无人机技术还在渔业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渔船活动、鱼群分布等情况,无人机可以帮助渔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从而有效减少非法捕捞和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 o7 j1 ^. [ `# ]- |3 b0 L! c" f4 a

四、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尽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在海洋导航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们的性能仍然受到精度、可靠性和覆盖范围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在全球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进一步提升导航系统的效能,已成为海洋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现有导航系统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提高导航技术的性能指标。随着精密测量技术的不断突破,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同时,惯性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将得到加强,以减少在极端条件下的误差积累。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技术的蓬勃发展,未来的海洋导航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智能化元素。无人机和自主船舶等新型载具将成为海洋导航的重要力量,它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算法实现自主导航、路径规划和任务执行。这些智能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海洋任务的执行效率,还能在关键时刻为人员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海洋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监测和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未来,将看到更多针对海洋污染、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海洋灾害。在技术集成方面,未来的海洋技术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多种导航和感知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INS、激光雷达、声纳等多种传感器和导航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和定位。这种集成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还能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数据支持。随着海洋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提升,未来的海洋技术发展将更加依赖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 ], ^' E' M2 ~8 x; u

五、结论

数字化海洋时代为船舶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船舶定位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数字化海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海洋技术在精准导航、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在海洋监测、资源勘探、救援和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海洋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提高导航系统精度、发展自主智能系统、提升环境监测与应对能力、多模态集成技术应用以及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洋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2 H P( e; m+ E4 O v! V7 d! I) R

/ e0 w) v, i. d* h/ ^% d' [

文章来源 | 智慧海洋公众交流平台

5 i$ f0 s5 Y* t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 {/ V+ y; C+ T

本文系智慧海洋圈子订阅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章版权归原本作者,智慧海洋圈子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链接 ( l3 x1 h: E) m$ _, h2 b* T$ w4 g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并讲话,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 n. L: O! p$ a1 |

人民日报:为何要求“向海洋要生产力”?总书记近年对海洋的谋划和部署

# U8 y _9 ]1 j" m! d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召开!

. S/ \1 t. @! U. a

报告分享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白皮书

" U* q4 E. E2 R" P+ X i; L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院士:应国家需求,做一流学术;不做则已,做必完美。团队发布迄今最大规模软体动物综合数据库

. W/ _% O2 N6 e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冯士筰:我国环境海洋学学位点的主要创建人、我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 f" q5 X' r: Z5 m! \6 M( ]

招聘信息丨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数据科研助理招聘公告

5 ]" F; L: |2 _% d2 s( s' @

好文分享丨国外水下目标监视系统发展分析

5 f* i u; s6 ~

习近平在海南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抓好海洋开发,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

) w4 w1 m6 C: w6 a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中国海洋大学高度重视与深圳市的合作,将以深圳研究院为桥梁纽带,服务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H0 r- {9 t# s) j- y) v$ M

王宇任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

* s6 i5 D$ r* C/ F2 o3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建设健康可复原、丰盈可获取、绿色可持续、安全可管控的海洋!

; X/ C# _1 x, c, A# K, y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探索拓展5G在低空经济、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部署应用

* N X# }) H+ y/ w

山东日照: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重点海岸带综合治理等工程

% |. g! A' _0 w; c: F2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4)》发布

2 |2 j7 b1 Z* \( u: e9 \8 Q# v$ H

_' c: v/ b j# w i) w# Y" x6 j* O1 P0 s% Y3 C6 G 5 {: W% k6 _' X' L+ t& {. R/ I- z ) Q* F0 l- R/ R) D" a 7 }" G# X$ n1 {) `8 m: p. y3 x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碧薇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