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启动海湾生态“摸底考”:已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119个,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稳定向好陈冲:巅峰时远走国外,曾经在餐厅当服务员,从未相信我是影后 - 海洋生物多样性

[复制链接]
1 I- S c( [6 Z- F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5 @( Y9 u. S7 K

“这是我们今年8月首次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调查发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平均密度高达47尾/平方米。”9月2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郑淑颖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现场,向与会者介绍了一位在海湾精细化调查中发现的“新朋友”。

1 o' Q3 L* D. S- W. J) v

以文昌鱼、中华白海豚、海龟等为代表的珍稀海洋生物,是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关键物种。其中,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对栖息环境要求苛刻的文昌鱼,也是反映海域环境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 ?& c. S- j& L; ^. I. n8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黄洪辉表示,近年广东曾在惠州考洲洋湾口外、大亚湾桑洲岛以东、大辣甲岛以西以及小星山岛西北等海域多次调查发现厦门文昌鱼,其栖息密度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此次文昌鱼的分布范围扩展到海龟保护区,证明随着近岸适宜文昌鱼栖息的海域水质稳步提升,这一物种的自我恢复能力也得到了保障,所以资源量与分布范围均有所扩展。

+ l. p( r/ f# c, q

作为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的沿海省份之一,广东大陆海岸线长约4100千米,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2.3倍,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上升流等多种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种类达3000余种。

* b e* `4 h) t& N/ m1 M0 @) q

为全面掌握海湾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已完成近岸海域水质春夏两个航次的调查任务,出动8艘500吨级监测船,调查点位234个,采集样品8000余份,获取监测数据2万余个,基本完成海洋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和重要水产资源保护区等海洋生物生态现场调查,并针对滨海湿地、岸线保护情况等启动遥感和无人机调查。

& c& i+ X% S) N+ f9 U4 s2 A

“2023年,我们在大亚湾滨海湿地调查中,就新发现了白腹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记录到国家级保护鸟类38种。在珠海万山海域,我们还监测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约1200头、珊瑚83种。此外,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多年难见的鲨鱼,在大亚湾和珠江口海域也时有出现。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物种数和资源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海洋生物群落结构正稳定向好发展中。”黄洪辉表示。

2 w$ e+ k$ P# t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海洋空间逐步成为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柱,广东近岸海域生态保护问题得到进一步重视。目前,广东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66万平方公里,其中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119个,总面积达3943平方公里,数量和面积均稳居全国前列。

' \( b, m& p6 R

郑淑颖表示,近年来为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广东已编制《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广东)》,并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0%左右,接下来广东将继续以此次海湾精细化调查为契机,强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点生物物种调查,系统掌握海湾生态环境状况,“一湾一策”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 l# o) |: g0 x" _2 R9 H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E/ o* w$ f0 I( B: T* V! I0 w8 V; Y, _: b5 B, E, F " @8 x3 i: O4 a9 v! v2 _* G2 J. g! H9 N2 _- C d " c4 |: @1 ^0 J+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象山港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