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技术“入海”,凝聚向“新”力量——海洋科技与产业融合观察 - 海洋观察航空器技术

[复制链接]
- ?+ l- Z# W- U7 I

  和“油耗刺客”藤壶水下对决,在狭窄的海底管道清洗顽垢……这些工作,水下机器人均可代劳。在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一批针对特殊场景、应对未来产业之需的黑科技新装备,凝聚起海洋向“新”力量。记者在大会上感受到,一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劲头不断涌动。

$ J; y( j. J4 M3 z

  技术攻关,让“入海”更自如

7 N& R7 s4 T$ m! k

  14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中国电建中南院520海上自升式勘测试验平台,在山东黄海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开展首次勘测作业。作为集自动化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于一体的超大型高端海工装备,520平台极限作业水深85米,最大抗风等级15级,具备“一次站桩、三孔作业”全工况勘测作业能力。

' P6 {4 w/ y8 |' A: ]! o

  “这台设备是由我们公司制造的!”在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现场,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员工王洪川难掩激动之情,“海洋是资源宝库,我们将不断提升深远海工程勘测设计能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 p7 R) E- M8 u4 u4 u! R# A

  记者在展馆看到,随着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5 P1 B* P6 l: ~

  在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众多海工装备悉数亮相,除了大型钻探平台的模型外,还有大型船用发动机、适用于3000米以上水深的输油管道等。通体米白色的ROV释放回收系统模型,船头挺立着巨大的A型架,既像一座海上的起重机,又如一艘“维京海盗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J# \# A' x7 _) H

  “ROV是‌缆控水下机器人的简称,可用于挖沟、敷缆、采矿等水下作业,使用海缆进行供能和控制。”王洪川介绍,该系统可实现锁紧和释放ROV,并通过选配波浪补偿功能,保障海缆和ROV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 I T0 H& E& Q$ A, q0 f

  邻近ROV释放回收系统模型的是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的展位。这是一家深耕水下机器人研究和工程化应用的公司,该公司市场部员工王永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市场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提升,该公司自2004年进入ROV市场以来,强化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已向全球交付工作级ROV160多套。

7 N, U" ~# u" K0 k' r

  强化海洋产业技术攻关,是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展馆里,一批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装备,正是强化技术攻关的结果。

/ f7 [: @, O$ z) k% T$ W) V D

  引进平台,让创新水平更高

$ U. I! X; b# C9 l$ ?- H/ w

  在位于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的申昊科技展区,记者看到一款“戴”着黄色头盔、脚踩履带、大号纸箱大小的装备。

% @0 d7 E, G1 i" F/ J

  “这是履带式水下机器人,本届海装展是它的首秀。”申昊科技营销总监张灿伟说,这款机器人可以潜到约300米深的水下作业,实现360度翻滚、贴壁爬行或座底式爬行,主要面向水库大坝、桥墩的裂纹检测,船舶海生物清洗,海上养殖网箱清洗以及海洋平台导管架检测运维等。

" @" ~8 A T o; ^

  一年前,乘着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榕举办的东风,来自杭州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昊科技毅然将福建总部落户福州。今年5月,福建申昊科技与连江县现代海洋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申海创新实验室建成投用。投用后,申海创新实验室加快海洋高端装备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实现水下机器人申龙一号在福州黄湾屿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应用。

2 q2 F7 C. K" T

  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是前沿海洋技术的“发源地”。东福研究院是福建引进落地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之一。

# h6 l7 z4 ~6 Y+ {7 n

  在东方电气展位,东福研究院在海水制氢、防腐材料、膜材料、波浪能发电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受到关注。2022年12月,东福研究院将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全球首创的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引进福建,中试获得成功,向世界展示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 s/ U. c3 x* M8 N% r% T" ?

  展位上,多个牌号的防腐材料最新产品引来行家咨询。“我们针对大型海上风电等海工装备的腐蚀防护需求,完成国产化海洋防腐材料的体系设计、自主核心改性工艺等开发,试制形成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东福研究院研发工程师裴景克介绍,产品符合CX海洋最高防腐等级的相应指标要求,技术成果经第三方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R" F/ @/ v) R7 e9 F0 s

  “今年1月,我们获得中交集团福建跨海大桥的首张订单,实现了‘福建研发、福建应用’。”裴景克说。

& T% h8 ]6 d$ P- [( g: r @

  加快打造一大批建设起点高、创新产出高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全省省部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117个。

" _' c; v& h7 w8 s- t3 q

  提升能级,让创新要素集聚

: k( {$ l& R! g4 y3 `5 [ P: u

  在16日举行的海洋经济科创专题报告会上,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及中船712所分别与福州市鼓楼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

0 A% g- h/ \8 M( Q: R- m

  近年来,鼓楼区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了集海洋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短短两年,海创高地就吸引了73家涉海企业入驻,落地了福建省领创海洋院士科创中心,组建了涵盖29家金融机构的海洋金融产业联盟。

5 J( @( ^* J G; o, K" J8 q

  形似鱼雷的无缆遥控机器人、会摆动尾巴的仿生机器人、形似“蛟龙号”的深潜器……11月中旬,福州旗山湖畔,我省首届大学生智能海洋装备设计制作大赛开始了决赛角逐,颁奖仪式将于18日在本届大会上举行。

$ x: @# ^8 n$ k/ N6 q; n

  “比赛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福建理工大学是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之一,该校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秀晶告诉记者,学院聚焦小型化、智能化、民用化的海洋装备设计与制作,经过实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将有更深的理解,也为学院开展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思路。

/ E6 t1 B2 f2 S# z

  如今,我省多所高校纷纷发力水下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积蓄了雄厚势能。本次大赛吸引了省内17所高校共83支队伍参与。

3 j' A7 p" H6 E2 ^* P1 d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我省强化海洋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和人才保障,加快构建良好的海洋创新生态,目前与东盟、印尼建立海洋食品、水产绿色养殖联合研发中心2个,建立海洋领域闽台科技合作基地3个。据悉,我省在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还将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海洋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推动全球海洋领域创新要素集聚。

2 v5 c3 N; ?* _

  (记者_李珂 赖昊拓)

! J' @% ^/ U. ]% a5 V 9 L/ u7 c5 B7 |' \' `! [- g' ~% b) {' x- Z 9 \/ Z: @* f( S: y+ Z8 p2 Y, x+ N8 p' c 9 M. o4 d' [5 s7 x8 o8 ^% F" z' N( `, C4 m* d9 w 8 J7 D" j) q7 S- e" T9 h2 @ / ?% ~7 l; x8 u& s' W4 x* G . e2 y1 f( z/ |- B5 Z7 c8 A: }( k/ [+ G9 x% J ( d! e1 @ U9 J I( K" T ( h2 C6 E/ E9 \' b+ O9 a' ~/ z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為了你我愿給
活跃在6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