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科创专题报告会观察:数智扬帆 科技兴海 - 海洋观察航空器技术

[复制链接]
F" ^0 n, Q6 n" ]# J/ s

  未来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未来是在创新中逐渐呈现的。16日上午,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召开期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渔局主办,鼓楼区委、区政府承办的海洋经济科创专题报告会在海洋科创赛事中心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在逐梦深蓝的过程中,以科创为引领,探寻可持续的未来。

' M/ W1 j" _8 [# v" R4 E7 A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大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熊树生作主旨演讲。谢赟星 摄
3 s% }$ L1 h' x- v# N. [6 I& z

  前沿对话:

, z! e3 g; ^6 e9 i

  “碳”索可持续蓝色经济

; V# r) N6 |9 D2 e. V9 J# b/ x# F

  浩瀚蓝海,潜力无限。

6 P' v% k& j3 c

  “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然而,它的实际价值可能要高得多,因为许多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难以量化。”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介绍,第七届国合会海洋专题政策研究的目标,就是探讨如何以全面的和可持续的方式治理海洋,使蓝色经济和碳中和之间的协同效应最大化。

* M: K8 X( u2 u: _7 E

  如果把海洋当作一个国家,每年海洋产品和服务的总值相当于“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戴民汉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但目前尚未成熟。“建议积极推进碳中和,同时将可持续蓝色经济纳入顶层政策框架,明确其定义和原则,并纳入下一个五年计划,切实推动海洋经济蓝色转型。”

/ D. B* f0 K: d( r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任务最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大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熊树生说,只有搞新能源动力,才能绕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能源屏障,才有希望实现“变道超车”。

& s6 [% S U. l

  “双碳”背景下,熊树生与现场嘉宾探讨绿色新能源船舶发展路线,提出建设制造、服务、研发三位一体的新能源船舶产业基地,即构建全国级船舶零部件制造基地,以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设置国家认可的新能源船舶评定实验室,提供多项检测服务;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联合知名高校形成新型创新载体,推动绿色船舶快速发展。

6 I3 E, ` y+ v
圆桌报告会上,嘉宾共话近海渔业船舶新能源化路径。谢赟星 摄
8 _; l: @5 X6 m5 l" e

  向新而行:

5 z7 a) l2 r% g x+ L b

  见证成果发布、项目签约

! \# n3 ?9 \7 z: y! f

  数智扬帆,向海图强。活动现场,企业、金融机构、高校代表轮番登台,一项项成果发布,一个个项目签约,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 @4 ~9 |( y6 N6 V Y1 `$ F

  “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引领船舶未来发展。”中国船舶第712所研究员、武汉威迈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卓通过各类动力能源型式典型应用案例分享,体现了企业为船舶提供强劲而稳定的动力支持,以其创新的绿色动力,为港口作业船舶的绿色零碳增色添彩。

' ~: x) r6 T4 P2 s" M1 O- O

  海洋产业因其特有的风险,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

a4 K% ~8 ^% F

  作为福州本土金融机构,福州农商银行围绕省联社“五福”产品架构,结合长期服务海洋产业的金融实践经验,积极打造“蓝色金融”特色服务方案。“我们聚焦普惠性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产品;提供个性化融资,赋能全产业链条发展;打造专业化服务,激发全生产要素活力。”福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2 A; j9 B7 y. Q! z4 ^

  认识海洋,才能进一步经略海洋,因此科普工作必不可少。

; s Y5 V) O! q9 J; q

  现场,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张宇发布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少年水下机器人科普计划,并与福建乐探教育完成科普计划项目签约。

6 n( S: _. c( f- `! V: {# m

  “人工智能在海洋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实施水下机器人科普计划,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平台,激发他们对海洋人工智能的兴趣,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培养更多更有创新精神的后备力量。”张宇说。

( e/ i7 @5 }* q& b4 U

  随后的圆桌报告会围绕“近海渔业船舶新能源化路径研讨”主题展开自由讨论,为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真言、出实招。

# n# E( L/ _*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作主旨演讲。谢赟星 摄
. p; J X8 r4 N

  胸怀大海:

* D) C5 ~; Q8 z) q- ]( v( K- _

  共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

; f5 x; {5 N1 g/ D+ m

  向海求新,未来可期。海风吹进不靠海的鼓楼,带来了一众生态合作伙伴。

/ a2 h" ~1 j( B: {2 n7 z

  当天,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及中船712所分别与鼓楼区围绕共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各方将聚焦环境治理、电动船舶等重点领域,在资源对接、技术转化加速等环节深化合作,高质量推动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合作共建。

( E1 \! p* s1 G: h

  鼓楼作为核心城区及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不靠海,却胸怀大海。该区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打造了集海洋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

! h2 K% B1 |8 |2 {( t/ n

  短短两年,这片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就吸引了73家涉海企业入驻,举办赛事、论坛50余场,吸引全国400支队伍参赛、近万人次来访;落地了福建省领创海洋院士科创中心,组建了涵盖29家金融机构的海洋金融产业联盟。

! b* M/ L% n7 H& f! w

  以“海上福州”建设30周年为新起点,鼓楼力争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 L( g8 q r) J9 U2 ]/ @

  持续拓宽海洋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海洋信息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科技等未来产业,推动海洋产业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深度融合,精准招引一批涉海链主企业。

0 S# h4 e/ v: l& T6 Q8 f6 `, h

  充分激发海洋科创“新活力”,推动一批国家级平台入驻,深化院士科创中心建设,打响“1+N”科创赛事品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 f% ~) o F$ `/ }/ _5 R

  全力营造海洋经济“新生态”,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广落地更多涉海应用场景,用好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朱紫坊基金港等特色平台,优化涉海全生命周期服务。(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 V, E0 O) ^* z9 N. L5 G' o$ Q1 p 9 A: _! T7 h: | [8 k1 b' k! p- D8 g$ s" r & Y1 I4 x% m+ T1 p: n. ~ ' u" T% {% @9 \/ Z# i; {* {5 S- n4 W5 y' M% e8 c , g/ L3 Q1 K+ V7 b+ m( F" j, Q' d1 \( l O" I2 ` 2 X4 `3 k6 @* R" [) u9 g $ q: z; c5 Y" [! O5 J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保温杯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