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 q! l5 E# V& d; ]5 ?* h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摄影报道
2 ?( I# H; V- ]& K 在黄河边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水文站,这里人烟稀少、偏僻闭塞,进出只能通过悬吊在缆道上的吊箱横跨黄河……
& _# {! }$ n. \6 i" r 近日,记者冒雨驱车来到这座位于晋陕峡谷悬崖之间的龙门水文站。该站隶属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三面靠山,一面临水,自1934年建站至今已经90年,曾6次迁址,是黄河上唯一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水文站。
& c, {7 c3 k) a3 S/ R 鸟瞰龙门水文站。
" Q1 I4 K) m6 ? ~( j 龙门水文站是黄河干流控制站和黄河中游洪水编号站,也是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黄河重点报汛站,承担着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部门提供重要水文信息的任务,每天要为防汛抗旱减灾、水库调度运用、水资源配置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的水文数据。
9 P' Q* P3 P `6 g, t/ u1 C6 `) @2 h 横跨黄河的缆道上,悬吊着的吊箱摇摇晃晃,这是进出龙门水文站唯一的交通工具。
) |, F9 p* D, w( Y' G7 p 悬吊在黄河缆道上的吊箱是进出龙门水文站的唯一交通工具。
- y" V/ }( @; a" P c: o# j 水文站的职工们兴奋地从吊箱里搬运从对岸送过来的快递包裹。
" _4 c7 m( f0 G; V7 e 每年,夏遇洪峰,冬有凌汛,大自然的力量在黄河汇集。每到汛期就是龙门水文站最忙碌的时候,全站职工要通宵达旦地在峡谷里与惊涛骇浪连续搏斗。而与忙碌相伴的是危险,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及时,风浪越大,他们越要迎难而上。 + ?8 K1 q O" D
在龙门水文站的荣誉室里记载着,自1934年建站以来,涌现出卢振甫、阎学仁、胡金星、田双印等一批“治黄劳动模范”。 ( ~) s5 Y ]2 V' G7 X1 O
面向奔流不息的黄河,背靠绝壁万仞的山崖,龙门水文站就像一座“孤岛”。“龙门站房像孤舟,路窄难行走,山高掉石头,浪大难测流,鬼不下蛋神不求”,是老龙门水文站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6 W, N1 P) O' l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门水文站职工自己动手架设测验缆道。 龙门水文站供图 & J7 \4 ?3 u: }. J
摄于1964年的老龙门水文站全景。 龙门水文站供图
. v: p) Q% w4 O1 G% M' @6 e 龙门水文站第十九任站长杨文博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的龙门水文站,办公室、标准化宿舍、食堂、活动室一应俱全,已从悬崖边的窑洞“蝶变”为花红草绿生机盎然的花园式水文站。 0 B: e! f) m6 d N% K% r
年轻职工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水文站的空地上打起了羽毛球。 : r( `4 R( \" C2 X7 e
杨文博介绍,和老一辈用木船流量测验、手架测验缆道吊箱取沙等传统测量相比较,现在的水文数据测量很多都用上了高科技。最新使用的视频图像水尺水位识别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获取波动的水位信息,还能自动生成数据。测量黄河流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只需要一人操作。而正在试验的在线测流系统,甚至不需要人操作。机器设备增加了,测验方式改变了,人工测验的次数少了;远程测控中心建立了,管理模式改变了,驻守龙门站的人变少了。
6 R7 g, }% g9 L0 \ 工作人员冒雨利用铅鱼缆道采样。
2 y# y. y3 N: Y2 S* J" ~ 龙门水文站站长杨文博在指导青年职工进行水文分析。
$ l9 L- q& n) C1 U3 G 龙门水文站站长杨文博在指导青年职工对采样工具进行远程操控。
. A- j6 w! X3 }. \ ~ 龙门水文站站长杨文博(中)带队登上悬崖高处,进行防汛巡查。 - h' Q- w9 Q; ~4 i& n) ?' q6 a( `
如今,老一代职工已经全部退休,年轻的水文人接续而上,站上17名职工,平均年龄仅28岁。 . d' @& F/ I2 x' M. F
今年23岁的张振宇毕业于新疆大学,去年7月份入职,因为热爱黄河,他选择了水文这个冷门的行业。“这是一个默默奉献的行业,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给整个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张振宇看来,默默奉献也是一种伟大,“作为新时代的黄河水文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前辈们的独门绝技和奉献精神,还要利用学到的新理论新技术更好地守护黄河、‘把脉’黄河。”
# O+ Q& X) D2 R8 N( f 龙门水文站全体职工在举行升国旗仪式。
$ n M& D1 w% l% u6 A! w* F* a% P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b: K+ T6 }+ y" N2 @2 l* v' n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今,整个黄河流域,145个水文站如星火闪烁,2000余名水文人一直传承着老“水文兵”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耳目”与“尖兵”作用,栉风沐雨,用忠诚、担当和实干,日日夜夜守护黄河安澜。
9 A- ]; j. `9 W P! M5 W7 | 《河南日报》2024年8月12日5版
- p: j% V9 u1 u! y* i1 h9 q% _: q/ x" _0 O$ T7 {1 ]
9 e7 s0 a! }, Q1 K) U+ D8 _, \/ i- h2 B; [
2 e# T# ~; W; j* [) N*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