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P( J- C6 P. s 【正文】 日前,中科院正式批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筹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心由海洋所联合中科院其它12家单位共同建设。这些单位拥有10艘科考船,海洋领域大型仪器装备。
8 [2 k+ I, a, D3 e1 m+ l/ i' Y 【同期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王凡 我们把这13个研究所分布在它们原本所在区的那些创新平台,能够把它们互联起来,就相当于把科学院的涉海的这些科技资源,能够很有效地把它统筹运行起来。
]* L g; V: h8 ~' q/ h* q' W 【正文】 山东的海洋科研力量占全国半壁江山。但科技贡献度一直较低,80%左右是传统产业。海洋大科学中心的落地,有望扭转这一局面。
1 k9 A+ Z5 m1 _% F3 b( l. u 【同期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王凡 吸引一些山东省外的这些跟海洋相关,但又不属于传统海洋领域的机构和团队进来,就弥补了山东省在整个经略海洋方方面面,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中发展并不均衡这方面的短板。
# \# E: q# M% K$ M( j& W+ I/ _ 【正文】 在烟台高新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这样的构想,已经初具雏形。蓝创生物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等科研机构协助下,他们从废弃的鱼皮中提取材料,研发出医用级鱼胶原创面敷料,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 ; T9 o; @9 P) X7 H
【同期声】 烟台蓝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李东升 目前市面上主要是保健品或者是化妆品这个级别的胶原蛋白,我们做的是医用级的,我们的产品有止血和促愈合双重功能。它作为一个支架,促进细胞的长入诱导组织的再生。
" W* C# ^% L9 y1 V6 Y 【正文】 围绕大科学计划相关产业,政府也积极搭建技术转化和服务平台。从工商注册到项目申报,从实验室配套到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 \: `' B5 `7 g1 s# M2 @: q 【同期声】 烟台海洋生物功能产品研究与评价中心经理 谢则平 目前烟台市政府(和)我们联合建立了11个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围绕着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我们建立了海洋生物功能产品研究与评价中心,可以对海洋药物、海洋健康食品,以及海洋生物材料来提供检验检测和高技术服务。
' j/ @2 p% l8 q- Q 【正文】 未来,山东将围绕海洋大科学中心,打造中科院海洋科技总部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发展全链条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新动能。
" e3 @1 k# w7 l1 A 【同期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王凡 我们会积极地设计好我们自己的政策体系,鼓励我们的科学家主动跟产业对接,这个中心未来的成果,就是我们鼓励它优先在山东落地,我们也可以推荐到我们其他的沿海省市去落地开花,还有包括我们像海上丝绸之路这些沿线国家落地,推广我们山东的经验。
& y) {+ X/ D2 F3 G- `$ z; X  0 F0 |9 Z# a) T' ^* e0 z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13家成员单位LOGO
, c# G9 q- b7 Z7 }, D9 s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B* S& I- H( i) G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B0 S) e0 M7 V& F- E% B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T9 C# I4 N, j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M& G* J7 E# H9 ~* F! H( D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E4 B% c2 R1 n5 d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 H. f) Y8 T2 ]6 E0 U) M. u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J* Y: e. k1 o9 p2 ^1 b;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D. j6 t, y3 t5 k1 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n4 b, G3 \; H5 K9 Z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 P; h- \& V" k# p2 Y. m. f3 X0 K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8 ~5 t& W! t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5 h6 d- C! h4 s8 a& r3 A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Q( n( l/ F+ N* N4 j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构架体系
- X, _5 y8 w6 ^5 V  / m7 Y( ]. B/ H$ `
《中国科学院关于批准筹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同意成立以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所长王凡为组长,由其他12家共建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筹建工作组。筹建工作组全面负责中心筹建工作,负责大科学研究中心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
# A% p9 I: S, v! a% V 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参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建设运行,做到“统一目标、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构建资源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的高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 , {+ f/ I' D8 n. N1 J
通过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将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相关优势研究力量,组织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研究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打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灾害防控等领域的交叉研究集群,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
4 |: ]3 R% k) P5 j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等为重要使命,创新“中心主战、平台主建”的改革发展模式,构建由海洋科考船队、开放支撑平台、核心科研单元和交叉研究集群等组成的基本框架体系。 % A3 w+ ]9 h; U: U4 j# Y
海洋科考船队 , e7 e4 r# ]2 t; o, x
海洋科考船队是中心的核心支撑平台,由隶属于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海所和深海所的10艘科考船,以及青岛、广州两个海洋科学考察船码头和岸基基地共同组成。 + M1 m+ W$ c8 x
科考船队建设以“四统一、三统筹、双闭环”的管理理念为中心,致力于提升海洋科考船队运行效率和共享水平;推进船舶船基探测平台、岸基支撑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样品数据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统筹利用各平台资源,有力支撑海洋科学研究。
9 w) M5 e$ H/ D2 x 开放支撑平台
; c$ {7 ?* l0 |# n0 @ 开放支撑平台在融合优化院海洋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外台站、海洋观测网络以及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基础上构建。 , `: }0 i( O) l4 A/ x2 z6 w, n
通过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水平;系统融合胶州湾站、长江口站、牟平站、黄河口站和黄海浮标观测网、东海浮标观测网、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构建“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基于海洋科考及观测网络,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系统集成、高效共享、综合展示的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服务于海洋科学发现和管理决策。
8 i7 j1 h7 M; P& c' Z9 K 核心科研单元 9 i" L& O4 O+ Y, d, k! Y5 h
核心科研单元主要依托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围绕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等重要使命,依托院海洋科考船队,联合“四站三网”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开放支撑平台,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研究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
+ l5 _& y' L X1 R& L$ R4 L 以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的学科融合带动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带和近海、挺进深海大洋的发展格局,推进“三重大”成果产出。 x& m# {* G! ~' p0 B- q
交叉研究集群
' m0 W( D" d& J5 t2 h4 X3 L5 w 交叉研究集群位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内,由海洋所、声学所、地质与地球所、大气所、微生物所、大连化物所、沈阳自动化所、青岛能源所、烟台海岸带所、上海药物所、南海所、广州地化所、深海所等13家单位共同建设,集聚各所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高技术领域的优势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推进海洋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组建海洋新兴产业研发单元。 9 D% P i3 C* b) O+ O V
包括: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单元、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单元、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研发单元、海洋新能源利用研发单元、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单元、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单元、海洋灾害防控技术研发单元等,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研发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我国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8 Q& w( M& m" }' N5 W# ]8 ?
据了解,目前中科院在全国已经启动了三个“大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上海张江、合肥的大科学中心都已经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当中。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说,青岛的海洋大科学中心是中科院的第四个项目,希望它在筹建成功之后,也能顺利跻身‘国家队’。” 相关阅读交叉研究集群
$ `9 e3 i# ^- v+ b 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表示,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而启动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因此,海洋大科学中心按照‘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新机制’的建设思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参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建设运行。”
& a. P; `& T! b3 c3 U) D# x; B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交叉研究集群位于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内,由海洋所联合中科院其他12家单位共同建设。“这些共建单位既有传统的在海洋领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研究所,如青岛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海所和三亚深海所等单位,也有其他领域的院所参与其中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王凡向记者一一列举:在北京的大气物理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及在广州的地球化学所,都是地球科学领域的权威院所;在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将发挥其在生物资源利用、海洋药物方面的强劲实力;在高技术领域,声学所、大连化物所、沈阳自动化所、青岛生物能源所等纷纷参与其中。“这些研究所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代表着国际最高水平,他们的合作共建相当于将中科院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青岛集聚。”
" r' t+ {. |8 K: D; | 科考船和高端科研设施联网共享 0 u% ^0 i: S* b( U; O" n% k) B2 J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支撑平台来源于中科系10艘科考船组成的谱系化科考船队,以及分布在北京、上海、青岛、烟台、广州、三亚等城市的海洋领域大型仪器装备的联网运行,统一管理。“我们的目标是,把中科院所有高端海洋领域重大设施组成集群,面向国内外实现高度共享。我们也将依托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组成创新团队,围绕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攻关。”王凡说。
9 `/ f: O/ x" n' T1 } 据了解,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科考船队由隶属于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海所和深海所的“科学”系列、“创新”系列、“实验”系列、“探索”系列共10艘船,以及青岛、广州两个海洋科学考察船码头和岸基基地共同组成。船舶船基探测平台、岸基支撑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样品数据平台都将实行网络化管理。由此形成了从海湾、海岸带到近海、深海大洋的谱系化科考船队,船时资源、高级船员资源、设备资源都将向国内外开放共享。 + z" K8 ~! B8 o a
同时,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还将在融合优化中科院海洋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外台站、海洋观测网络以及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基础上,构建开放支撑平台。通过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水平;系统融合胶州湾站、长江口站、牟平站、黄河口站和黄海浮标观测网、东海浮标观测网、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构建“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基于海洋科考及观测网络,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系统集成、高效共享、综合展示的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服务于海洋科学发现和管理决策。 2 c( f3 F1 H+ M6 t$ c! z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7 @" K4 U, \; V1 D
据王凡介绍,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筹建期两年,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依托青岛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依托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队,联合“四站三网”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开放支撑平台,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研究方向,聚焦“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以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的学科融合带动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带和近海、挺进深海大洋的发展格局,从而面向国际前沿占领海洋科技最高端阵地。
; U8 z! C5 T9 Z: ]% u) ~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通过集聚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海洋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共同组建海洋新兴产业研发单元,包括海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防控等技术研发单元,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研发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我国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 J8 L0 g. |, P% G1 w 据了解,目前中科院在全国已启动了三个“大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的大科学中心均已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青岛的海洋大科学中心是中科院第四个项目,我们希望它在筹建成功之后,也能顺利跻身‘国家队’。”
( U0 I0 R4 |6 h0 s" k$ e6 N6 o5 | 王凡的期待,也是众多海洋科学家的殷切期盼。 ) }$ V: [9 N6 b
名词解释:大科学
0 E4 ~# T/ w' s Z0 y: J& A; R W: x 大科学,英文名称megascien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常指投资强度大、研究规模综合性高,同时依赖于各种重大科研设施作为支撑开展的复杂型科学研究活动。从运行模式来看,大科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科学家个人之间的合作、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的对等合作(一般有协议书)、政府间的合作(有国家级协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研究ITER、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强子对撞机LHC等)。 8 Q& B; I8 k! M. X# P& x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旨在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相关优势研究力量,组织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进科教融合。
9 T) z( e: }% P5 M 信息来源:齐鲁网等 $ V5 t, M. I ^6 Y1 {

# N7 B% y+ [% ]
海洋知圈 J6 E0 c9 X! j/ Z% M3 f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9 e: d: ?/ f9 C1 Z% s 
. p) Y( K& @+ P- H' L, y3 q 
' s+ ^, C4 C/ ~2 G
, S; m) U- Z& q5 l, G0 ~, l7 ~& A
/ { X1 ]% G, T4 W) d- f; i- ~" H& I- J
8 P% X) n2 M# K* \2 M!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