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m. g/ Z2 W( [ 
8 b! a. Y9 Q7 a n, @; G 2023年第27期 总第234期 4 B3 W! G" `3 {! E# ^& \( c9 [
2023.7.15-7.21
( E# O9 P5 l$ q1 z/ k/ E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
8 h: z& Y, E6 e 
' c8 }" V7 j% P2 g. x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 _0 T! v( Q% [4 _0 a2 t+ I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海洋政务】7 O( y# h" a; r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海底区域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发布 ' @3 n, l2 R: J. x9 M
◆《202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正式印发
5 X$ @; j9 i- B4 X$ x- O 【海洋产业】 1 d/ ?9 Y8 M0 b% n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万吨油气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 s/ E; h# Q U9 i# c! s ◆浙江省舟山市首笔海洋碳汇项目交易意向签约 【海洋科研】
* L* L+ M' W5 w- ]9 B; N2 F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航空校飞试验正式开展
0 D. }4 o3 q; | ◆我国首套深海质谱仪诞生并成功海试 9 H) q8 L+ @" y; p1 b% w/ {3 P9 A
◆第六次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航次返航 0 |1 H' d3 m% y
◆“海水提铀”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D" Q5 s6 I5 ~2 \! ^ ◆北极海洋微塑料研究取得进展 【学术论坛】
- i8 j0 f& G$ {- ~" A7 S ◆第七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在宁波举行 / [& v) \* q! t! g/ c, l6 @, @2 M
◆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在宁波举办
& ^2 [; z5 |. P n# Z8 c ◆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 g* x: l# Z1 D) s ◆全国海洋中药传承创新论坛在青岛举行 2 `6 w O0 o* W7 z& w+ s: k! o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换届大会在江苏连云港召开 " J# c% o" v' k7 a A9 d; K
【海洋教育】
4 I. ~+ k/ M% v& W/ I4 a/ c; [: ~ ◆首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在青岛举行
& J i% x- @# ~- Z: K" Y S" x ◆第三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成功在大工举办
0 |0 N! M. g. h$ Q V7 z. |6 E# R ◆202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活动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 【国际海洋动态】$ N9 F( T* z( a$ _2 c# [* q
◆东北大西洋生态系统服务核算启动 5 W7 c% T, F" `1 H. I
◆《2022年全球公域管理指数》发布
% I& v3 _4 V% c& Q; d3 u3 \ ◆全球海表温度创下有记录以来新高 海洋政务; G7 F; s- h! e6 D/ h$ H+ g. f0 H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海底区域
0 M' Y g, B) D3 n7 p8 s 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编写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总则》(ISO 2278∶2023)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这是我国主导制定的首项国际海底区域海洋调查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为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生物调查提供了一般性技术建议,几乎涵盖了国际海底区域所有生物类群,涉及调查站位和调查测线设计、采样策略、调查项目、调查和分析设备以及样本保存和分析等内容。该国际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为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调查提供指导,有利于促进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合同承包者之间海洋生物调查方法的统一,提高调查数据可比性,有效促进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生物调查的国际合作,也将推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的开展。
$ o! x/ _7 x0 m& v" \4 b. K4 r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X+ m6 G' j! D, z% ?% k 《202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状况报告》
. Y. w w! z U7 E5 ~* k8 v+ V 正式印发 # J4 L" _& A0 r, y6 t
近日,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组织编制的《202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正式印发。《报告》以山东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海洋生态基础状况、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海洋生态灾害与风险四个方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山东省海洋生态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2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状况总体良好,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滨海湿地面积广阔,海水及沉积物等生境条件良好,河口、海湾、海岛、海藻场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状况稳中向好,赤潮、绿潮、水母灾害暴发情况相对较轻,互花米草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
$ w- y: `& j( r/ e' H6 M# E+ | (来源:山东省海洋局) 海洋产业
3 ^9 N$ ^* K$ y4 F2 E6 g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万吨油气平台
+ G' ?4 @4 R- y 完成海上安装 ; j+ V8 x' C8 X2 L$ g6 h* N
7月19日,随着重达12000吨的上部组块与导管架精准对接,由海油工程青岛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的渤中19-6气田中心平台在渤海中部海域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中心平台完成浮托安装,渤中19-6气田一期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已经超过了85%。预计年内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华北地区用气短缺问题,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该平台所在的渤中19-6气田,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质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
7 \! {; W0 g9 J (来源:大众日报) * W. V' d: X) ]- O: r+ @6 H
浙江省舟山市首笔
H: p+ ` t/ _, S5 V5 H 海洋碳汇项目交易意向签约
* |6 d" W. M+ p5 I, K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首笔海洋碳汇项目交易意向签约,卖方为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买方分别为舟山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此举开启了舟山市构建蓝碳富民的新路径。 本次交易双方就未来贻贝养殖项目减排量开展认购。所得收益将用于贻贝养殖技术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贻贝产业发展,惠及518户贻贝养殖渔民。交易产生的碳汇量将中和企业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发电等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 / F* Z" i- p' q: {# `# R$ F) ~9 c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7 m6 N& M% ~% _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航空
1 \/ [& _. J. o 校飞试验正式开展 4 c* V% b# a: o9 q
7月15日,两架“大棕熊”固定翼飞机陆续由山东省烟台市栖霞航空飞行基地跑道呼啸升空,标志着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航空校飞试验首次试飞正式开始。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是我国首颗计划用于观测海洋盐度的探测卫星,将作为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的组成部分,补充海洋动力环境的探测要素,更好地为海洋环境预报、中尺度海洋环境信息的提取等提供服务。本次航空校飞试验任务将参照数据处理结果,验证星上载荷观测模式、星载数据预处理方法、反演方法,并通过机载校飞数据反演结果与同步测量手段获取的参数进行精度对比和评估,最终为卫星在轨运行奠定基础。 ) [2 f) L3 j' a6 L3 Q
(来源:海洋卫星) ) M+ B* n8 w3 t" J
我国首套深海质谱仪
! ^5 J- @# o4 h" J# h; B 诞生并成功海试
) s7 g/ E; P& \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陈池来团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试。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深海气体原位检测的水下质谱仪的研制与应用》为题发表在《中国分析化学》上。该工作填补了国内在深海质谱仪研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深海、深渊探测战略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为后续寻找海底油气及矿产资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奠定了原位质谱探测基础。该技术不仅可用于深海探测,同样可用于内河、湖泊、近海水下溶解气信息获取,为水体环境污染和生态评估提供重要数据。
+ O( o- z# V# N0 X# n/ \ (来源:中国科学报) " d7 f' f8 V* l$ e, ]
第六次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
; C) [! D, \4 S' K 科考航次返航 ' S k7 d! Q/ s0 _! L: f/ @2 P
7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组织的“第六次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该航次历时20天,航程3500多公里,考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航次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环境DNA收集。经对考察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本航次目击到的鲸类动物至少包含15个物种。该航次结果进一步证实,考察海域拥有较为丰富的鲸类物种多样性,有大量深潜鲸类及远海型海豚动物栖息生存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鲸类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动物和指示性生物,对于保护南海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J$ I: s2 \ l9 O# A: x7 d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O& ^( i! ]9 q8 O “海水提铀”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 E" v: ]) I6 I: g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陈长伦研究员课题组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偕胺肟复合材料用于海水提铀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应用表面科学》接收发表。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偕胺肟化纤维素材料可以显著提升铀酰离子在低浓度情况下的富集。研究人员表示,此创新方法可为制备改性海水提铀吸附剂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 D) o$ u# T$ \: C0 X4 C# F+ ~ (来源:科技日报) 0 w0 [/ _. s/ u& L
北极海洋微塑料研究取得进展 % g: ?: y: n7 C' s) p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资环中心科研团队在北极海洋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研究白令海黄线狭鳕摄入微塑料情况,提供了预测微塑料对鱼类种群影响的基础数据,并为系统、科学制定生物微塑料污染监测方案提供了参考。此次发表的研究首次引入鱼类年龄特征参数,解析了白令海黄线狭鳕摄入微塑料的特征以及鱼的年龄效应,并结合海水微塑料数据初步推断了黄线狭鳕可能的迁移路径。此外,通过研究黄线狭鳕摄入微塑料的特征与海水中微塑料特征的关系,发现黄线狭鳕摄入的微塑料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推测高年龄段的黄线狭鳕可能曾到过楚科奇海,与生态学调查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北极生物体内微塑料的认知,也为北极微塑料风险防控奠定了基础。 ) o7 R F, Y, l( x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学术论坛
$ p5 I3 p: C. Z6 F8 A 第七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
, m( ?7 \/ o- N" O4 V& B( O 在宁波举行 ! Z' e. g; }% d
7月17日至19日,为期3天的第七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论坛以“共时代·共丝路·共强港”为主题,旨在立足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全球港航界共同应迎时代,共谋时代之机、时代之核、时代之链、时代之翼的理念与愿望;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新起点,体现全球港航界传承丝路伙伴精神,推动国内外港航交流合作向更广泛更深入方向发展,建设开放型港航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景;立足于共建世界一流强港的新动能,体现全球港航界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的目标追求。论坛设置主题板块、联动板块和场外板块。其中主题板块为1个主论坛、1场高层圆桌会议、4场专题论坛;联动板块与主题板块同频共振、互相呼应,以体现开放办会;场外板块设置各类场外活动,含参会单位自行举行的洽谈会、推介会和文化传播活动等,并组织“甬上行”活动等。在各大板块,与会嘉宾通过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把握全球港航最新发展趋势,凝聚开放合作共识,谋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贸发展。
' _3 H8 B7 n( N9 Y/ E, R# I (来源:中国日报) , @0 F/ P7 d; c1 B6 W
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
" g5 G6 E; X8 S- u 在宁波举办 # H. X H$ }) |5 K
7月18日,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以“发展蓝色伙伴、助力海洋经济”为主题,围绕海洋法治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蓝碳经济与绿色发展、航运风险减量管理与安全保障增量供给、国际邮轮经济与供应链建设、海商事争议解决与营商环境优化等议题进行交流合作。除思想碰撞外,论坛现场还促成多项成果落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理算中心宁波办事处正式揭牌,中国贸促会海损理算与海事服务专家聘任仪式顺利举行,东海“好运”平台开发项目、ICS人才培养项目及可持续转型及碳中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同时中国《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推介活动也圆满举办。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网络面向全球直播。来自有关政府部门、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商协会以及中外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线下参会,40余万人线上参会。
2 e6 {; X" z+ L. ` (来源:中国水运网) # v" N$ v% X; {" c" u# ]& k
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 . s8 @1 t& b2 d5 }0 y0 W1 [0 ?
7月18日,中国(宁波)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博览会以“蓝色丝路 链接全球”为主题,展会框架为“1+10+3”,包括1场展会及开幕式、10场会议论坛、3场交流对接。展商来自中国、巴拿马、德国、法国、马来西亚、美国、挪威、瑞典、泰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来自新加坡、丹麦、Marintec pavilion、航运创新联盟等12个联合展团组成,共计超过300多家展商亮相,海外参展企业近30家。此外,展会为期三天,期间组委会还精心筹划了2场国际峰会以及十余场专业论坛,主题包括绿色船舶、环境及社会治理、零碳航运、国际物流、船舶交易与管理、投资等。 (来源:央广网), e3 o/ |5 x8 y. d, X. t
全国海洋中药传承创新论坛
8 M/ w/ v8 }' f8 N6 w7 }% M8 d+ H 在青岛举行 * j/ z! R( x9 a+ r* r! \' g
7月14至16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药协会和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共同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中药协会海洋中药分会、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承办的全国海洋中药传承创新论坛(2023)暨中国海洋学会海洋中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青岛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杜冠华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山东省卫健委中医药科技教育处处长马强,山东省科技厅海洋科技处处长郭怀芳,山东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二级调研员苏庆猛出席并讲话,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武继彪致欢迎词,校长李可建主持会议。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海洋中药学学科、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揭牌仪式,山东中医药大学与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新书发布会同步举行。 7 _9 E3 F# {/ D1 e8 I9 g% e, E* |! K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 Y# g: m- q9 N+ \& H: i( J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换届大会 % T- ]! Z# k6 ^
在江苏连云港召开 ) p" l9 B3 I: W3 A
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换届大会在江苏连云港召开,其间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了2023年联合学术年会。来自全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相关单位的2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本次学术年会围绕水生态安全、海洋环境保护与“双碳”目标等主题开展。会议邀请厦门大学林森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赤潮机制探究-从生态模型到分子模型”和“海洋微塑料源汇过程、风险与应对”的特邀学术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水环境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在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被推选为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当选为主任委员。会议收到论文摘要91篇,组织了6个大会报告、52个分会场报告和16个青年学者报告,参会人员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研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海洋教育( @$ I; T& q$ |% i' L5 p
首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 ' I+ R9 A* i. d- H; k+ ~5 Q
在青岛举行
6 Y/ q4 `& ?1 W- G! L+ {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在青岛开幕。本次培训会吸引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学员及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科学家参与,是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实践。学员将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学习潜标布放、回收以及数据处理等。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本届会议主席、“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计划主席王凡表示,本次培训班将通过文字和视频教材、海上现场操作等方式向学员传授潜标设计作业和数据处理技术,共同推进全球海洋观测研究的发展,助力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此次培训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起并主办,于2019年获得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组织(POGO)的正式立项,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推迟至今举办。 8 |3 _ m' p% e, S d! w- V
(来源:中国新闻网)
4 K) v i; e+ b/ Y 第三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 2 f% P5 W. w0 ?9 _. v9 y6 f }1 @
成功在大工举办
/ A w8 K' G/ S# r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环渤海区域赛)暨第三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在大连理工成功举办。本次大赛以“探索蓝色智慧,助力双碳战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共16所学校和单位的184支队伍、644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各显神通。通过现场答辩、实物展示、实地操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船海学子热爱海洋、锐意拼搏、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与向海图强、开拓创新、技术到家的专业智慧。
) m! ^: y- ^6 b2 E, P1 I( ~0 h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 g0 J' Z% v1 |+ @2 s( F) n# o( B
202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2 |% V' `/ N# y5 z8 i 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活动
D1 K% d/ F. n n% U6 X 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 % h! l% O/ I t+ A& Y/ j
7月8日-20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活动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浙江海洋大学的师生代表共232人参加活动开幕式。在两周时间内,232名师生将围绕“海洋生物与生态海上综合调查”“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三个模块开展实习工作。学生们将登上“浙渔科2号”科考船,学习大型Seabird 911Plus 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海洋调查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和浮游生物调查的基本调查方法;前往桃花岛开展潮间带泥相、岩相和沙相调查,学习潮间带定量定性调查、样品采集、物种鉴定等方法;在朱家尖岛开展海岸带地质调查;参观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舟山市博物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水产研究所等。 \8 L' H( b8 `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 国际海洋动态
: p1 C8 n/ j$ d3 _% T6 o 东北大西洋生态系统服务核算启动
, F) X% ]; T! m# u 近日,《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OSPAR)秘书处对2012~2019年东北大西洋生态系统服务和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包括捕捞量、海洋碳捕集和封存价值等。主要结果包括:捕捞量在810万吨~930万吨之间波动,2018年达到峰值(932万吨),2019年最低(810万吨),货币价值估计在17亿~28亿欧元间;2012~+ |6 s2 a0 E* L
2015年期间,水产养殖产量稳定在212万~215万吨之间;2019年,沿海盐沼和海砂等海洋生态系统碳捕集和封存价值为160万欧元;2012年,沿海地区的户外娱乐服务价值为2.53亿欧元。OSPAR秘书处提出多项措施以加强生态核算,通过共同方法和工具,促进OSPAR缔约方之间数据共享和标准化。
3 ]$ d0 w: \4 l+ N9 h8 k( J5 m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7 \( {. `) ?6 t5 d3 K, ^
《2022年全球公域管理指数》发布 1 y( `+ s$ H' ^" Q
近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SDSN)发布《2022年全球公域管理指数》报告,提供了各国对全球公域(冰川、陆地生物圈、海洋和臭氧层等)的影响信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对水资源和营养物质循环的破坏。报告指出,气候系统、陆地和海洋生物圈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须尽快采取行动。
' B: | c+ V* H/ m$ Q* o$ O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9 G" m# W% Z1 |8 w4 ^
全球海表温度创下有记录以来新高
' U: H1 X8 q, H" `$ W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全球月度气候报告和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6月全球海表温度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新高,全球海表温度异常(海表温度与长期平均温度的差异)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6月全球海冰范围比2019年6月创下的历史最低值还少33万平方英里(约合85.5万平方公里)。7月初,陆地和海洋温度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南极海冰面积创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新低。
( @7 c( e/ P8 H8 k5 c. e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 H( D/ M3 C0 I1 }, [ 海洋快讯 | 7.8-7.14 : X: r2 ]0 t; o% U5 L2 \
海洋快讯 | 7.1-7.7 2 H; Z. y, i9 I" {! Y3 [1 n
海洋快讯 | 6.24-6.30 * E( M+ F* a' S3 P6 X3 C
海洋快讯 | 6.17-6.23
' `. Y w9 H# w) W6 | 海洋快讯 | 6.10-6.16 & K0 Y7 ]) L: g& e+ A1 e7 G9 m
海洋快讯 | 6.3-6.9 5 |4 h% u5 a/ @2 J, W( D! u
海洋快讯 | 5.27-6.2 3 U6 x% G( j+ ?% I
海洋快讯 | 5.20-5.26 5 E6 D8 p v# ~
海洋快讯 | 5.13-5.19 ; |% N7 w# L; p6 `7 K( E
海洋快讯 | 5.6-5.12
' {' Q7 s! G4 ?. J/ H0 v9 Y1 @ 
- a/ t# C5 c- _/ @- [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
# {+ R7 Z# H. ]0 O4 A; m  " L" E {8 V! N8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 l' p2 E g' ?& O' a5 h* ?0 Y7 K
, T# s" k( t5 V1 E! c% L. J; k6 Z5 ~
& j$ i0 |% B& _7 W$ y& @1 u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