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广东茂名博贺附近出现强降雨。博贺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博贺基地”)茂名海上综合观测平台新安装的测浪雷达运行稳定,成功实现对平台所在海域海浪和水位的实时、精确监测,为预报预警和保障海上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博贺基地是我国首个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景色,更是气象科研人员与极端天气“斗智斗勇”的前沿阵地。面朝大海 填补我国海洋气象观测空白2005年以前,博贺基地所在地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滩。2006年7月,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带所”)、茂名市气象局按照“边建设、边观测、边完善”的原则,克服了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观测技术与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开始建设博贺基地。热带所海洋气象首席专家黄健回忆:“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先例可循,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摸索。”博贺基地主要包括岸基观测站、海上综合观测平台、大型海洋气象浮标等,构建了由近及远的海上综合观测网络。其中,海上综合观测平台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唯一一个海洋气象专业观测平台,自2008年建成以来,经受了多次超强台风的考验,获取了大量海上气象资料。博贺基地还建有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是我国气象部门三大海洋广播电台之一,为南海海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2018年,中国气象局将其确定为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博贺基地逐渐构建起完善的南海海洋科研业务体系,基本实现对季风背景下多尺度海—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的综合精细观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欣然为基地题词:“海阔天高 自由创新”。这既是对博贺基地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春暖花开 敞开大门搞科研聚人才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海域中,博贺基地以其独特的科研地位,吸引着众多科研人才的目光。聚焦海洋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海—陆—气相互作用,博贺基地依托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成功构建了一整套立体、连续、全天候的观测系统,覆盖了海洋到中低空大气要素的全方位观测。台风一直是博贺基地的研究重心。多年来,团队对30余个南海台风开展了深入的综合观测试验,为揭示台风、海雾等海洋灾害性天气的边界层过程和致灾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其中,热带所参与研发的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果应用于中央气象台等业务单位,支撑改善台风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博贺基地还勇于探索国际科技前沿和热点问题。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获取了台风期间近岸浅水区的飞沫实测数据,为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开辟了新视角。2010年以来,博贺基地与国内外24家科研业务及设备研发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对我国海洋事业以及各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乘风破浪 打造全国首个“气象岛”在粤西辽阔的海面上,大竹洲岛这座曾经孤寂的无人岛,正迎来勃勃生机。2021年12月,大竹洲岛获批“海岛使用权证”,正式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气象岛”不动产证的无居民海岛。大竹洲岛距离内陆最近约5公里,具有无高大地形阻挡等特点,便于更直接、更全面地捕捉各种海洋气象参量的变化。同时,岛屿的陆地和海岸线,为各类观测仪器布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2023年,大竹洲岛综合观测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博贺基地的延伸项目,大竹洲综合观测基地被纳入中国气象局海洋Ⅱ期气象保障工程和广东省“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将建立起完善的海岛平台海洋仪器设备测试体系,推动海洋气象观测技术和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仪器装备测试提供有力支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这里将继续筑就海洋气象科研的高地,成为抵御海洋气象灾害的坚固屏障,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信息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赖建明 王天巍 李子平
/ J X$ G1 J8 H! R* C& k" [' g1 Y9 l, C& ^5 u& Z, G3 z
4 F+ X: K1 T3 `
# @ B' \, v: k0 d3 h0 b)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