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季:为海洋微塑料研究不遗余力 - 海洋微塑料研究机构合作

[复制链接]
" z% l( z6 ]0 t

李道季0 ^) z5 j* h/ o6 h( H' j: X2 D

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UNESCO-IOC)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教育专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本文由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口述专访课题组供稿,执笔人:潘真;发表于《民主与科学》2023年第2期。 5 F f/ J* R V! {9 G0 k; T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道季集这些头衔于一身。

. r- w8 I& Q/ S+ d8 |

科研与参政议政之于他,非但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而且被他结合得浑然一体——科研开拓了参政议政的议题,参政议政又促进了科研为人类服务。

0 Z2 G( {0 M# M I, o4 [

李道季职业生涯最动人的经历,围绕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展开。

; C" n4 H7 s- w+ ]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难以分辨,普遍存在于全球海洋。

循着国家战略填报高考志愿因为父亲出身华东三野,曾是华东军政大学、华东三野后勤干校助教和《前进报社》的通讯员;而李道季就读过的中学边上就是驻徐部队司令部,同学中有许多是军人子弟,李道季从小想当兵,可惜部队招飞体检没通过。那是1970年代末,二炮学院刚在陕西的三原组建,部队到学校动员报考,他犹豫着要不要去。他姐姐单位清华毕业的前辈出主意:“叫你弟弟填报海洋志愿吧,海洋一定会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于是,李道季选择了山东海洋学院,1980年从家乡徐州北上青岛,进了这所中国唯一的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海洋植物学专业。这所学院是从曾有“生物学科中国最好,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美誉的山东大学独立出来的。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有些假期也不回家,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埋头读书。父亲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学样,在日记里写道:“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奉献一生!”青少年时代立下的雄心壮志,他践行了一辈子。毕业前夕,适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陈吉余教授到校开讲座、招新人。这位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开口就直奔主题:“招一名海洋生物专业的男生,我们需要出海的!”学校推荐李道季,教授考察下来很满意。就这样,他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干上河口海岸研究这一行”。 " C. M: K- B! i4 _3 T. @3 m

[ R5 M! K. _/ C8 z

2004年,李道季参加西太平洋海洋生源要素循环调查科考

干这一行,出海搞调查真是家常便饭,要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在长江口、杭州湾一带,他都跑遍了。做水文调查、长江河口动力泥沙调查,积累起各种跨学科的新知识。水文、地貌、地质、生物、化学等,单位里每个学科的相关研究他都干过,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多学科交叉的底子。陈吉余教授是九三学社社员。1990年代中期,各民主党派发展年轻人,李道季很自然追随老师加入了九三学社。此后,他当了好几届九三学社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主委,2017年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教育委员会主任,是当时各专门委员会中最年轻的主任。修正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偏见李道季关于海洋塑料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纠正西方同行的错误研究结论。国际上196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塑料,1970年代海洋中已存在塑料污染。我国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才有外国援建的新兴石化工业,主要生产化纤衣料,很少产生塑料垃圾。198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塑料,但当时经济落后,塑料袋塑料纸用过不舍得扔,塑料制品都有人回收。2000年以后,绿皮火车沿线两侧丢弃的一次性饭盒成为“白色污染”,促使国家加大了对塑料垃圾的管控力度。2015年,美国学者Jambeck等在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依据其模型和假设,估测2010年全球有480万~127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基于海岸线5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计算各国排放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排放海洋塑料垃圾量在全球192个沿海国家中排名第一,产生了超过500万吨未合理管制塑料垃圾,进而造成132万~353万吨海洋塑料垃圾。想当然认为超过70%的塑料是中国遗弃的。此后,又有西方学者依据此文的参数和方法进行估算,称中国长江是世界上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最多的河流。凡此种种,先入为主地给世界造成一个错觉: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中国难逃其责。李道季从2013年起就开展对长江河口及东南沿海水体中微塑料的研究了,他的课题组是首个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微塑料论文的中国团队。他当然不认同这样的研究结论,“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利用物质流模型和实地调查数据研究分析发现,中国2011年未合理管控塑料垃圾年产量在56万吨左右,大大低于西方的估算结果。可他又深感无力,“国内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研究滞后,辩白缺乏数据支撑。我们需要大范围、系统性、可靠的实测数据!”李道季当年跟随陈吉余教授,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全程参与浦东国际机场东移的研究项目。陈教授曾致信上海市领导,建议浦东国际机场从海堤内改建于海堤之外,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土地和巨额投资。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促使他在国家急迫需要应对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时,致信中央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开展中国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研究。2015年底,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和科学技术部就开始推进和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项目立项。2 R, G: J6 K- J# \" V8 W5 n

* V! h7 G) U9 h: K

1998年,李道季和导师陈吉余院士在外地考察

三年后,在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上,李道季面对全球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研究顶尖学者,陆续公布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一是建立了中国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输出量的估算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中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量,预测结果与统计值相差小于8%。据此初步估算出2011年,中国塑料垃圾入海量远远小于西方学者估算的结果,有力反驳了“中国是全球塑料垃圾入海量最大的国家”的错误观点。二是依据2017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连续三个季节悬浮微塑料的监测结果分析,估算出长江年输送塑料垃圾更是远远少于西方学者估算的结果,否定了“长江是全球输送塑料垃圾入海量最大的河流”的观点。三是与国际上其他的河口比较,中国河口微塑料的风险也处于中低水平。李道季说:“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与西方人争辩,没用的!”要用实测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才有可能修正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偏见。2018年,李道季出面请一批国际顶尖学者、NGO领导来上海考察垃圾收集、处理一条龙。上海市容管理局了解到此举的重要性,一路开绿灯支持。环境领域欧美最领先了,应邀来沪的环保人士参观中很惊讶,“怎么你们中国人环保做得这么好?”东道主则告知:“中国其他地方会慢慢变得跟上海一样……”这样的活动及国际会议组织多了,使国际社会关注到中国的贡献。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召开联合国第四届环境大会,安排李道季团队向全球介绍应环境署之邀编制的《海洋垃圾热点评估方法》白皮书。随后,相关计划写入了联合国第五届环境大会文件。鉴于李道季在国际上的声望,2021年9月英国著名《自然》杂志刊登了对李道季的专访。在谈到全球消减海洋塑料垃圾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时,李道季鼓励国际社会说:“我非常有信心,我们可以实现SDG14设定的目标,”他说,“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挑战时,我们应该继续前进。”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中国人的话语权——李道季在多个国际组织中任职,发挥国际影响力。他体会到,“在应对新兴问题方面,科学家参与国际事务磋商,我们以前忽视了。有时候,官员说十遍,不如科学家说一遍。” 9 ~% m* A4 m6 i$ a, t

3 e# G2 _4 z5 a

2006年,李道季在东海开展近岸水域营养盐分布调查水样采集

2022年6月,李道季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IOC/WESTPAC)委派担任首席的“减少亚洲地区河流塑料垃圾入海”项目,被正式纳入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项目。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0家科研、政府、企业等机构将共同参与相关项目的实施,为亚太地区河流塑料和微塑料污染的应对提供区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服务区域国家参与制定联合国终结塑料污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促进各国更加深入地参与海洋塑料污染全球治理进程。对于一些科研人员谋取个人利益的做派,他颇有微词,“不要只顾到国际上发文章,协助国家真正解决问题才重要!”他自信,“只有5%的环境方面研究能传导到国家制定政策层面,提出和解决问题,我算一个!”他的团队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所以有关部门领导表示:“后续还要发挥华东师大的领导作用……”作为市政协委员为上海出谋划策当上海市政协委员,李道季同样全身心投入。历年来这么多的优质提案、社情民意,足以佐证。2006年,以九三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名义递交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建议》,提出上海不可能独自治理水污染,必须长三角一体化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去两省一市在“团结治水”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正面临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好时机。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中如何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合作,是目前两省一市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在当前流域水环境恶化的形势下,针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两省一市应相互配合,本着“共防、共治、共保、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提案执笔人李道季根据前期的科研积累和调研提出的这一前瞻性建议,十年后终于付诸实现。前述获中央领导批示,最终促成当时全球投入最大的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科研项目“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正是他2015年11月撰写的,通过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政协送上去的社情民意。/ w; I4 o% X+ e! T$ O4 f% Z# s' u% V" K

0 [$ ?% O7 R/ x, Z# \8 f& K2 f4 B1 @

2020年,李道季在海南三亚出海开展海洋塑料和微塑料调查

2019年,上海政府向专家咨询水资源问题。李道季提交了《关于建设长三角区域“大型战略水库群”》。他提醒道:上海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下游,先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水源地,没有洁净水系统,水源安全取决于上游水源的保护。得不到直饮水,上海人在消费水上付出了多大代价,每家每户都得用净水设备获得直饮纯净水,要么就是购买。水质保护,应该是流域整体环境治理和改善,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过去认为,水质优良的长江水源也与黄浦江一样受制于上游水源的安全和水质质量优劣。目前看来,上海市不断花费在本市辖内水源地安全和水质质量改善方面的努力,始终难以摆脱对水源安全和水质质量的担忧。这将会是以后长期制约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如何破解?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他大胆建议:建设长三角区域“大型战略水库群”。这一蓝图,实现起来并不很难——长三角一体化,浙西北、皖东南一体化,则方圆三四百公里都是上海的水源。天目山、黄山地区有许多水库,上世纪建造的水库,通过扩建改造,扩大蓄水库容,除本地使用外,再多供给上海一年几亿方的优质直饮水足够了!用管道从山上直接把水引下来引到上海,节省大量能源,就可以建成战略性水库群!“长三角一体化联席会议,生态补偿……”李道季说,“世界大型都市供水有范例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及加拿大温哥华等,都是山上水库下来的供水。我们如果能在长三角区域建成完全智能化调度工程的高山水库群,向水质型缺水的上海及周边地区供优质水源,将流芳百世……”7 E$ Z5 K0 N+ E( o/ [, d

9 {$ G9 v0 N/ Q2 q9 s" m

2021年,李道季与学生们考察崇明岛海滩塑料垃圾

前一段时间,又到崇明调研,李道季想起1984年第一次去农场,那里还是光秃秃的荒岛,后续又不断去做科研,“生态岛规划,1989、1990年沼气发电,生态农业规划,第一个是我们做的!”他对现在崇明岛有些过度人工化、不按自然生态的做法,持保留意见。在他心目中,科学研究是“人类发现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大事业,改造过程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9 ^: S* d9 l

& x3 K2 F% i9 f( \. j

( }" F& A* ]" M: Z" L& U. l4 s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民主与科学

, V9 L. h# ~/ v6 N$ `6 S( R( V

《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管主办的时政杂志。创刊于1989年,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服务对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爱国、民主、科学”为宗旨,弘扬科学文化,传播人文文化。

7 M& ^2 }) N6 k9 R2 O- M" \

政治性和学术性兼具

) W; [2 r; \- L4 [" I: O

党派性和广泛性兼顾

6 t' a! E3 I% k; P8 `: L2 \; ^+ N

严肃性和可读性兼备

* P/ z2 S6 A: C5 G7 F

双月20号出版,每册零售价12.00元,全年6期共72元。

2 u. k7 S* ]$ Y5 i; E* [5 s/ \

电话:010-84899122转8007

5 t$ g: O( v) F2 S9 L5 `7 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鼎成路9号世纪宝鼎A1705

, a" u+ J! F/ M& g$ ]9 h5 R

邮编:100101

5 q9 B) M2 k8 T3 [ % X# I% x0 y) o c7 S- ~) q0 Z7 X( i, o/ D' ] $ d' ]9 x7 o# \4 T+ k' w& c+ i; ?1 p7 Y+ ] ?8 w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仙居
活跃在2024-1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