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s5 W A* z- ?9 R" O

5 J" d& H# I+ l( t s! Q 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0 k% b( m* M: h8 |9 ^; s" P 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生态环境部海洋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总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建立了海洋环境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度等多项创新制度和举措,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并强化法律责任及监督执法。 ! w6 d6 \# x0 K# w
创新建立多项保护与治理制度 立法守护“海洋蓝” 1 s6 I, |1 h, ^ x5 H. ^) [2 v
建立了海洋环境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度。此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管理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未完成海洋环境保护目标的海域,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区域限批和约谈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措施,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为地方政府落实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措施目标加紧法律“紧箍咒”。
, b) M, [) Z: S* C8 k* j( ]* u 确立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制度。在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践的基础上,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划定国家环境治理重点海域及其控制区域,制定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沿海省市地方制定其管理海域的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治理。这将为巩固前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继续深入实施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改善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6 A3 U( |& W1 n
建立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制度。海洋垃圾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海洋污染问题之一。在部分沿海地区,海洋垃圾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实现常态化清理处置,影响岸滩环境和公众亲海体验,部分海洋垃圾难以降解,还会被海洋生物和鸟类误食并损害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垃圾这一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管理海域的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清理制度,统筹规划建设陆域接收、转运、处理海洋垃圾设施,明确海洋垃圾管控区域,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这些规定体现了系统治理的思路,多环节多举措遏制海洋垃圾入海数量,通过拦截、收集、打捞已经进入海洋的垃圾并上陆处理,形成了海洋垃圾陆海统筹治理的闭环。 3 W) B) P. v0 _( O4 A
严控向海洋倾倒废弃物数量 明确海洋倾倒区规划应报国务院批准 7 s' g, K# c2 z& N1 W& Z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海洋倾废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实践经验与国际履约成果,完善审批与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 @9 X6 @7 h0 h! G 在加强废弃物源头管理方面,继续实施可以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名录制度,以严格管控海洋倾倒的废弃物种类,从源头避免和减少海洋倾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等原则,在这次修订的法律中增加“国家鼓励疏浚物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避免或者减少海洋倾倒”有关规定,严控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数量,统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高质量发展。 # C5 |0 t7 t, V7 l; D/ V8 n% R
在科学布局海洋倾倒区方面,进一步强化海洋倾倒区的科学布局和全局性谋划,增加倾倒区规划制度,明确倾倒区规划应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规划统一开展倾倒区选划,以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我国海洋倾倒区的布局,特别是近岸和远海倾倒区的分布比例,尽可能减少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其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法律规定要定期对倾倒区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调整、暂停或封闭倾倒区等管理措施。
: b. `; y5 h: f- g& L) `2 J 在完善许可及监管制度方面,深化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倾废许可审批层级,明确海洋倾废许可有关申请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海域派出机构提出。强化产生废弃物单位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明确由产生废弃物的单位作为倾废许可申请的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倾倒作业船舶等载运工具,增加安装使用符合要求的海洋倾倒在线监控设备等规定,并强化倾倒作业报告制度,有效提高监管效能。 ( W$ @) Z5 |( q' L y2 K1 e
在强化法律责任及监督执法方面,针对海上违法倾废活动频发、违法处罚偏软偏轻等问题,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处罚金额,增加了一定时间内行业禁止等处罚手段,以及扣押船舶等行政强制措施。新增了连带责任制度,明确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受托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等,同时还建立了信用记录与评价应用制度,对违法活动形成有力震慑。 / K2 A R4 o1 K/ F& w% n! j
信息来源: 9 ]3 B/ x/ z2 ?
每日经济新闻;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康亚飞。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4 O' G& _2 `4 h. I: p" _. V1 Z  1 e' e: N6 ~7 f4 v3 l
►吴立新院士等: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关键领域、总体思路及资助布局主要问题
) r' \6 P; I' J* F* y: ? ►宋金明等著《近海与海岸带的生态调控与环境治理》正式出版!
& O7 ]4 e3 c" r- O* ^% n+ F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正式出版! # A& K# j4 z# s
►《深渊科学:地质、环境与生命新前沿》正式出版!
, p6 b6 u2 S& x3 @/ [3 S; C3 y M ►《水下光学与成像》正式出版!
y9 }6 r/ k G, l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出版南中国海及其周边海域首部海草床生物水下生态图志 % W2 e) o! q" u* O Z/ Q3 w* y
►《海洋牧场概论》正式出版! ' w" g- w% x$ J) M6 E5 K
►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四位一线科考队员倾力创作…… ) W" u# n9 V* u. ] t
►杨红生等著《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展望》正式出版!
$ B) n; s5 e+ R" A7 |; } ►董昌明教授主编的《海洋数值模拟》已正式出版!
, z& S8 O; P9 _5 S' \ ►《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 " C' t) S: D1 |9 [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 @: `# O t/ \* E ►王颖院士主编《数字南海》正式出版! & f# C" U8 k+ i! g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5 [: F2 f1 i9 O# h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著 海! @1 O3 V: N0 d& ^1 H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入选“2022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洋* ^% O# F* {; R9 m1 [& s0 }0 y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书
" x' j; v4 K$ W1 H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屋& s4 k N S7 ^ O- F3 U I1 v
海洋知圈 ! z/ n+ l' e5 t. j, d a& _( Z& j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O/ m- W- |. y6 U2 X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A3 ] T5 \, s6 u$ v  x, g4 S( f: @- I. V0 D; ]
 $ U" N- u/ p9 J$ J2 B6 q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