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 X- q- I2 x1 F; _7 ]0 J, y  & B% e% H p( c \# V
10月9日,全国流量计量技术委员会液体分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流速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各计量机构及相关人员征求意见。 : }& H T& D: K9 I3 s
流速仪是用来测定水流流动速度的计量器具,是一种专为水文监测、江河流量监测、农业灌溉、市政给排水、工业污水等行业明渠管道流速/流量测量的一种便携式测量仪表,是目前各水文仪器检测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9 j R/ L7 G. A1 I, l4 _1 F8 _ 流速仪的种类主要有机械、电测和超声三种类型,机械型以转子式为主,有旋桨式和旋杯式流速仪;电测型有电磁式流速仪,超声型有超声波时差法和多普勒法流速仪。 + z7 P4 ^6 X& j8 k4 J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流速仪的计量性能检测受到高度重视。有关流速仪的制造、检定、校准、检测等方法,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目前现行有效的主要有:GB/T 11826-2002《转子式流速仪》、GB/T 21699-2008《直线明槽中的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校准方法》、GB/T
5 y, [8 l& T" _# l 24558-2009《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JJG(水利) 001-2009《转子式流速仪》、JJG(交通) 030-2004《水运工程 超声波流速仪》、JJG(交通) 031-2004《水运工程 旋浆式流速仪》。 - p6 z9 d; o$ A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转子流速仪和超声波流速仪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并有着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在计量检定上只有交通部和水利部发布的行业检定规程。但是,如果其它使用单位(不是水利行业或交通行业)要对本部门使用的流速仪进行计量性能校准,将没有响应的校准依据,即没有国家层面的计量校准规范。
S' `2 d2 Z* M- K 因此,制定《流速仪校准规范》这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 o/ x* J- K% r& D L8 f3 g
本规范根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进行编制,将流速仪的计量性能作为计量校准的主要项目。本规范所用术语,除在规范中专门定义的外,均采用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 {4 j% H# l' g4 t5 V3 d( j 本规范参照国际标准ISO 3455:2007 Hydrometry — Calibration of current meters in straight
1 u; I7 a8 E4 X0 l q open tanks(《水文测验—直线明槽中流速仪的校准》)和国家标准GB/T 21699-2008《直线明槽中的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校准方法》、GB/T11826-2002《转子式流速仪》,并结合国内各类流速仪的生产、使用和校准现状进行制订,主要的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一致。由于流速仪种类繁多,校准方法也多种多样,本规范特别对校准范围进行了限定,流速仪范围限定为转子式流速仪和电磁式流速仪,该限定和ISO 3455:2007相一致。
, E- \) S! N; [ 本规范所用术语,除在本规范中专门定义的外,均采用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 u0 M2 E% A/ ? |
本规范引用的文件有GB/T11826-2002 转子式流速仪;GB/T19677-2005 水文仪器术语及符号;GB/T21699-2008
( Q2 Z/ x% x4 o: U 直线明槽中的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校准方法;ISO 3455-2007 Hydrometry — Calibration of current meters in
+ T/ }" k, O" M- L straight open tanks (水文测验—直线明槽中流速仪的校准)。 # q" _% A% c* D a
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本规范在组织架构上包括引言、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计量单位、原理和结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流速仪校准、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和附录几个部分。
7 U1 e3 u4 c. {6 }. r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适用于直线明槽中转子式流速仪和电磁式流速仪的校准。(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3 u1 T0 F7 L9 d: ], e 
- d* i/ O/ o1 n# L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 h4 U1 S9 e1 O2 X* ^" y# [$ e
《流速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1 J, t( Y+ Q u' |& Y1 u8 f7 |

; j" T1 y5 o' x5 w0 }4 {- W' z. k6 n! Z
) ]. l# m" Y- q
2 k2 T5 R( o3 a, B0 N+ l9 ~3 P( A2 o" M K8 F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