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v+ d. H) y8 J8 C* y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 v. B% {2 P$ y
5月27日下午,青岛“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在青岛市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以“AI赋能海洋 场景催生新质”为主题,设置主办方致辞、人工智能大模型推介、场景介绍、研讨交流等环节。 3 u8 r2 l" Z! M J; J' I
这场对接会可以说汇聚了国内海洋领域的主要科研单位、企业。参与会议的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科技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山东海事局,华为、腾讯、抖音、科大讯飞、国实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30家头部企业技术提供方和中船集团、海油工程、山东港口等海洋领域50家重要企业应用场景需求方进行精准对接,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帮助更多大模型创新应用快速落地和市场化、产业化,共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1 [/ [# |" H* d. g3 i( l5 l
 ! d% l1 z0 A7 A9 [' _; z
时代命题
: S& m$ D: M( ~ 如果说2023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那2024年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爆发之年。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6 ]% C( t9 j% t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承担着启动新一轮长波经济周期的重任,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深刻重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 ^# d9 `( ^) j0 }$ ?
当下各地正在抢抓风口、加快布局,大模型领域已经呈现“百模大战”态势。
6 S" T2 E; @4 u0 |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印记。
! h5 p* x/ k6 Y( c5 y 作为我国海洋发展的重镇,青岛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三,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来引领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我们也迫切需要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来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岛海洋发展的独特优势和领先地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说。
, J# S0 n8 ?) b$ g8 c4 Q 而海洋发展具有广泛综合、跨界融合、多维联合等特性,“AI+海洋”能够全面赋能应用场景创新,精准推动相关海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领域相互融合、交叉催化,实现革命性地聚变嬗变。 $ [) p \8 L3 G1 Y
那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和海洋相结合,建设海洋大模型成为摆在青岛面前的一道全新命题。对此,青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青岛市海洋特色资源和算力、数据、应用场景等优势,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推动青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走在前列。
/ E1 I+ y+ w9 N 从世界范围来看,尚没有通过建立系统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赋能海洋发展的先例。可以说,青岛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填补了全球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产业赛道、发展模式、组织形式等领域的空白。
& m" ?7 \* |7 z" r$ [$ S8 Q* {! u 突出优势
9 g1 R# C. A3 F, w' q; `! y 说到构筑“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就不得不说发展海洋大模型的三大核心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
0 |+ z( i% u& [$ A4 n, s! `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青岛市已初步具备打造领先海洋大模型的坚实基础和先发优势。 " Z3 j. k, J( `* C/ R4 f) X, m
算力方面,目前全市算力总规模超过2300P,预计2026年达到1.2万P,拥有全国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规模最大、性能最优、支撑重大专项最多的国产超算集群。 8 s2 \: \9 _' L+ c2 z' l% h* j- q( m, u
算法方面,青岛充分发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作用,率先培育了“瀚海星云”“琅琊泊”等一批通用大模型和海洋特色大模型,初步具备了在海洋综合治理、海洋气象预报、海洋防灾应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 j! }( U& s6 Y/ ^
数据方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海洋大数据存储体系、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能够为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 K T; M' q# Q 目前崂山实验室拥有目前全球海洋科研领域运算速度最快的P级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最快可达2.6千万亿次,并构建了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百G超宽网络、百公里毫秒级超低延时超算互联网。借助崂山实验室的平台优势,青岛建立了国际首个海洋化合物三维数据库,将新药苗头分子筛选阶段的研发时间由2到3年,缩短到半年以内。这无疑是青岛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海洋领域的最好例证。
$ f% ` R( V1 A8 f0 T 此外,青岛还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近3000亩(2918亩)的人工智能产业园,目前已聚集了20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023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逐步建成AI创新高地和算力基础设施支撑高地。上述条件、基础和优势,必将为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 A8 J5 s/ D0 A0 [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在致辞中说,青岛具备发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良好条件和突出优势,当前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努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中走在前列。 " j+ e/ e6 u: D* i: W5 S# B
所以,构筑“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时代命题,也是发展必然。 ; @9 e0 Q, Q& ~
开启先河 7 F f; a/ @9 |; g" J+ J d2 P# V
愿景有了,还需蓝图。
# f6 J# e2 U9 O! L4 ]4 a& D1 c, f4 E 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推介了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的指导性文件——《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对青岛抢占人工智能新领域新赛道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青岛将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生态优化地五个目标,实施五项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 r1 v5 |2 {, c
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大模型产品和场景的集中发布和推介,这在全国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尚属首次,有力促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相关领域的耦合融合、聚变嬗变和迭代升级,推动海洋领域实现深层次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 U1 C9 l! N: \+ A/ g5 ?
会上,来自华为集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青岛国实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对“盘古”海洋大模型、“AI-GOMS”大模型、“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问海”大模型进行了推介,展示了各自在海洋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前景。 / L4 D* F8 R7 N g: p" l9 x! _. r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开发的“羲和”海洋预报大模型,在海水温度剖面、盐度剖面、海表流场、海平面高度等评测要素上,比当前世界主流的业务预报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单块GPU卡上平均仅需3.6秒即可完成1到10天的全球海洋环境逐日预报,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快1000倍以上,该模型具有性能高、速度快、时效长、架构新的特点。模型可生成长达60天的海流预测结果,且准确率优于世界先进的海洋环境业务预报系统PSY4的10天预报结果。 2 O7 B; `; U1 ]. t7 g& b% c
青岛的本土科研单位也在本次会议上大放光彩,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成果进行了展示推介。由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开发的“问海”大模型通过融合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海洋动力学理论,以全球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结合窗口注意力机制算法,显式嵌入了大气对海洋的驱动作用、地形对海洋的约束作用以及海水运动的缓变特性,相较于数值预报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极大地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能源消耗。 " k- K! v) w3 ]
会上,还进行了海洋人工智能场景推介,国家气象中心、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智能集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围绕各自需求进行了大数据场景发布,多家大模型开发方和应用方对面交流对接,共同探讨数据模型开发应用合作。 2 L3 h+ \" d, M. y6 L, F# a& \
可以说,此次大会向全球海洋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企业发出了号召,同时,也开启了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供需对接的先河。 ) h/ B; [. @0 F$ u7 b' \
“智产融合”样板 7 F7 Q: H& ^; M& K# L) U2 m# u" W
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将海洋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开展精准招引,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成了一批合作成果。 . t1 `* I1 ?: q; V5 e+ N" Q
在5月27日上午举行的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上,“蓝色循环”项目等13个重量级海洋项目成功签约,涉及海洋食品、海洋装备、海洋生态治理、现代航运服务、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多个领域,青岛海洋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
$ m! c( \/ u) e1 |( B2 m" n1 S 新签约的“蓝色循环”项目,将在青岛设立“蓝色循环”全球执行总部,落地“北大—蓝景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并以此为主体培育上市,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园”,生产制造“海洋云仓”、海洋塑料废弃物高品质再生粒子、海洋生物制剂“互花米草素”、AI远程医疗眼镜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又比如,鸭嘴兽集装箱数字化平台项目,将在青岛设立鸭嘴兽北方业务总部,逐步整合旗下驳船、涉外海事、资产管理、卡车销售、新能源充、换、储运营等一揽子项目落户,并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集装箱检测机器人,实现集装箱智能化监测。 / {- N5 ?& D1 s5 A( v2 h* x
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成为海洋人工智能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实写照。 # Y# o+ p$ T4 B1 o8 k/ v. z9 x( h
建全国首个海洋产业大脑 - f* p6 T! b8 S
此次对接会是一个节点,也是一次开端。未来青岛要做的是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发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赋能海洋“千行百业”。 2 ]6 W: _7 \9 B1 R" x' ~
青岛将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生态优化地,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重点企业集聚、典型场景构建、人工智能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在国内国际上的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进一步加强。 ; m+ T6 N3 J6 u' g; T- g$ G( J# S: P
首先,加快大模型研发建设。整合数据、算力、人才等多方资源,组建攻坚团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海洋大模型基座研发建设,推动“问海”大模型、港口大模型等垂直大模型早见成效。 % r$ M( L7 X! R4 c! D1 }8 Q
同时建设全国首个海洋产业大脑,制定产业规划、组建产业联盟,梳理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产业链生命树”,聚力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服务机构。 / r* t" a9 C1 ^/ v- N1 r9 f# a5 Z' L
持续拓展应用场景。聚焦海洋气象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智慧港口建设、海洋信息智能感知等垂直领域,建立应用场景库,助力海洋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切实体现出大模型的应用价值。 A, Y/ c9 e, u' @' S# }" ]
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也向国内外海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他指出,下一步,青岛将用足用好现有的海洋产业基金,研究设立海洋大模型产业基金,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团队、个人参与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诚挚欢迎国内外海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关注青岛、支持青岛、投资青岛,共同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高地,为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5 H# j) \/ O- D- |% m5 Q
4 h6 ~. |5 {8 \$ m, ^4 I5 d- G
责任编辑: ( {3 O! @% S0 [7 @
8 j% V6 p. }9 E6 a7 W$ Z, |
- s& O$ ^7 r2 M4 v) e$ @& r4 b6 `+ p8 _/ v
: a. c* f. e- J: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