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确“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复制链接]
! t0 x# V6 Z, f8 {) o5 w# J; _2 f
2020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2万亿元,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三大制造基地,海水淡化工程日产规模37.14万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前,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正在齐鲁大地蓬勃兴起。7 }8 \. p6 f4 Q& w9 m6 A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期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山东确立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以青岛为引领,以烟台、潍坊、威海为增长极,发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作用,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山东海陆高效联动、协同发展。
' h# ^+ x! _  v" z[size=0.24]多措并举全面突破* L5 a; B- T( W; \4 I* F
据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介绍,《规划》主要包括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深入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推进海洋安全发展等8个部分。7 [+ n8 E/ E2 [% @4 \/ \9 p( @
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山东将优化提升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海洋化工、海洋矿业等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涉海金融贸易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推动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P1 E  p4 y7 n在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方面,山东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突破海洋核心关键技术,健全完善海洋领域标准体系,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海洋领域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型涉海企业,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区。
1 h% v2 P2 f$ N5 n+ b/ J  i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方面,山东将瞄准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一流”目标,做大做强山东省港口集团,加快从运输港、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建设高效协同、智慧绿色、疏运通达、港产联动的现代化港口群。1 ^3 O* \& Q) D2 u$ p, q4 u$ A
在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山东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2 I, w, G+ R7 `
在深入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方面,山东将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涉海开放合作领域,充分发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大会等各类涉海高端论坛展会,推动山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对外开放合作。& [3 ~( s) V* L! |4 e
在推进海洋安全发展方面,山东将加快推进验潮站、浮标、潜标、雷达、卫星、志愿船等综合观测设施建设,实施海洋预报数字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8 d% h3 w9 B5 b4 \" `[size=0.24]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7 s3 Z& S& @. ~5 E
“《规划》体现出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海陆统筹、坚持开放合作5个特点。”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英表示,通过《规划》实施,山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将再上新台阶,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洋港口迈向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洋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9 |1 g& }' M. L6 ^0 Y
张中英认为,《规划》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后,山东省将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Q/ K4 _9 V  z! y* I
在经济效益方面,山东将基本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强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到 2025年,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洋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 `" D  ~& q% x& L/ u$ `在生态效益方面,山东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效益巨大。到2025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域、海岛和海岸线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陆源污染物排海达标率和排海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率显著提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步提高。
+ g5 P% D# B* l' T. W7 r" _' e在社会效益方面,山东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沿海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民海洋意识明显提高,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X1 t: y8 y3 c; N3 V) T[size=0.24]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P0 _, {# @3 j
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沿海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5 C3 m- n/ J1 ~+ q8 F
山东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处长段建文表示,按照创新驱动、市场导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山东确定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布局。3 r8 y6 U9 `$ D+ r( c' M
具体而言,“一核引领”是指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聚力增强海洋开放门户枢纽、海洋要素资源全球配置、海洋科技创新策源、海洋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三极支撑”是指以烟台、潍坊、威海市为骨干,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两带提升”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全省协同”是指创新海陆统筹发展机制,加强沿海与内陆规划政策协同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巩固提升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物流链、生态链,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海陆高效联动、协同发展。
& s. u& z( q& J9 k' I[size=0.24]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 j9 X: G5 ~, R7 T9 Q7 ^: s  }《规划》赋予了青岛“一核引领”的重大使命,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龙头城市引领作用,助力山东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开放合作先导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7 k& Z, J. Q- l" J6 t1 X9 ?) c《规划》强调搭建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塑强海洋科技创新“核心力量”。其中,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海洋经济板块、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等多家位于青岛的创新平台被“划重点”。5 g, Z' x9 L' H$ J) ^
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海洋港口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青岛在这方面的引领作用也被反复提及。山东将重点推进青岛港董家口等港区建设,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冷链物流基地,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强化青岛港等港口枢纽节点功能,支持青岛建设国际原油集散分拨中心,打造青岛国际航运服务示范区等。
/ O- Z1 K) M. }& E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焦明伟表示,青岛将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海洋信息技术、涉海金融、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现代服务业,谋划发展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
1 E2 A7 X9 l% A+ u/ s5 t青岛还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和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打造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1 u) F: Z+ l% h- G6 t% B焦明伟表示,《规划》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推动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因此,青岛必须勇担重任。: l+ r6 ^  N6 p5 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 ?* K: O4 Q2 n& S$ u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