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k } Y8 s! L @

5 w7 N; [! F5 `" ?4 i; A7 |/ ^! d 2023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洋预警监测规划》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征求意见公示。其中提出,到2028年,建成全域感知、智能预警、防灾有效、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南沙区建设成引领湾区、面向全国的海洋防灾减灾示范区。到2035年,广州海洋预警监测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F4 c" D4 x6 D1 K 广州市海域已布设海洋观测站位37个 0 @2 X" I* P) y/ ]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综合观测网,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广州市海域共布设海洋观测站位37个(5个浮标观测点、15个岸基观测站、17个高清海况视频监控),实现对广州市海域内海洋、气象、水质等多种要素的全天候自动观测。观测站基本覆盖广州市海域,岸基观测站平均间隔10公里,海况视频站平均间隔9公里,可为广州市精细化海洋预警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精准的观测资料和有力支撑。 . w+ L% h5 g+ T& |- S/ x
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海洋灾害事件频发,海洋防灾减灾面临严峻挑战。广州市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影响。2017年“天鸽”台风和2018年的“山竹”台风多个潮位站最高潮位超过红色警戒,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防御风暴潮等极端海洋灾害,需提高海洋观监测的时空密度和预警预报的准确性。
. G0 T' n( x/ R! b( Z C 此外,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度应用,为提高海洋预警监测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新兴装备和新技术手段在海洋预警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可为广州市预警监测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 h. N# p* {3 s 南沙、黄埔各新建一个海洋观测综合示范站 " F; A- @4 f4 U8 k
规划提出,到2028年,建成全域感知、智能预警、防灾有效、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海洋预警监测体系。海洋观测网全覆盖的海洋监测感知网络,具备空-天-地-海相结合的一体化监测能力;海洋预警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警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多渠道发布;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创新海洋防灾减灾机制,海洋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南沙区建设成引领湾区、面向全国的海洋防灾减灾示范区。
9 R7 R$ R7 k; c. s7 x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海洋预警监测现代管理体系,产品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融入广州的各涉海领域,海洋预警监测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C4 X, N% y! _5 e( l3 { 监测网络方面,整合广州市现有观测设施,结合第一次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优化完善海洋观测网。重点考虑在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人口集聚区、无居民海岛、重点产业园区、沿海重大项目海域等新增观测,借助先进海洋观测技术手段,以建成“海域全面覆盖”为目标,打造广州市“空-天-地-海”立体智能综合观测网。
7 I; |! A* |& |% J 在南沙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黄埔的海洋高端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各新建一个海洋观测综合示范站。弥补广州市综合观测站点的空白,开展气象、水文、水质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观测,为珠江口海平面上升提供高精度的观测数据。 ! A. [7 M Y; o
同时新建智能潮位在线观测。为保障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龙穴岛、万顷沙)及重点保障目标(南沙港、小虎石化码头),在龙穴岛、万顷沙、小虎石化码头(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新建3个智能潮位在线观测系统,进一步提升潮位观测密度。
2 d+ ^/ l+ W- g: O" K 针对咸潮问题,建立咸潮动态监测系统。在增城、番禺、南沙自来水厂取水口新建 3 个咸潮动态监测系统,分别位于新塘水厂(东江北干流)、番禺水务公司水厂(沙湾水道)、榄核水厂(榄核河)取水点(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 c* s3 x" a O
同时新建视频监控系统。新建海况视频监控系统 8 套,重点关注无居民海岛、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等海域监控;新建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视频监控系统 6 套,实现对海洋灾害重点隐患区的实时监控。 " O% _% v3 I4 I& [
提供智能个性化预警报服务 1 [3 j2 M' e0 U5 K
规划同时提出,聚焦智能服务,提高海洋预警预报水平。
& ?$ x) Q ?9 X+ s2 ~8 D9 ~$ [& a 搭建高分辨率的海浪、天文潮、风暴潮、海温、海表盐度、海流等基础海洋环境要素数值模型。围绕满足涉海企事业单位和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建立灵活覆盖短时(1 天)、短期(3 天)、中期(7 天)多种时效无缝衔接的海洋环境数值预警预报产品体系。
7 a( h! N$ X. H5 u6 X- d 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针对性和普及性服务产品。依靠大数据支持,精准识别不同群体对灾害防御和应急的个性化需求,多元化、差异化地供给预警报信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 5G、物联网等手段,以信息为产品,为海上航运、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开发等企业、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提供智能个性化预警报服务。 " I2 N: L0 {1 p, u5 O
 ' ^ i6 y0 {$ D- P
信息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1 H5 z4 U0 `- X* p/ g' y* H% I
 ! ~# \4 }5 M0 `. p
6 y7 z5 j1 M0 u6 t- s: ~
9 n9 {( i( t* W0 l. t0 N4 Q0 l3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