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5 `; l, o3 o9 }7 u) t 4 x* z3 C' t% r# J( G" I( W3 T5 v* g
(一)内海:一国领海基线以内海域
/ w/ m" t z6 S5 a4 ^( n
1.领海基线:一国领陆、内水与领海的分隔线,海洋法中划分其他海域的起算线
4 G4 X9 W# x6 b3 G
2种划定:
1 Z( ]$ M* g" p% _' [
(1)正常基线(自然基线):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低潮线作为测算领海的基线
! u6 F+ R# M& l ]7 b3 c (2)直线基线(折线基线):
. A. \# G- V9 {
①连接海岸、近岸岛屿的最外缘上所选的基点的直线作为领海的起始线
- {0 P/ ?& G3 {/ u7 g& w ②中国规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 y) p/ t6 ?+ w# T) j, ^
2.法律地位
R% h) ~# P \* S6 ^
(1)与国家陆地领土具有相同法律地位
$ L8 n0 M) w% L7 }8 F
(2)国家对其行使完全、排他主权,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驶入一国内海
" u" {; t. s( e& M, O* b" y 3.海湾:海洋深入陆地而形成明显水曲
' M& M* ~% l% Y: \
4.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水道
; C( h5 [& l3 N7 X8 |8 V, N 按法律地位分类:
' v. n4 ^ E) @! E# N (1)内海海峡:处于一国领海基线以内海峡,如我国琼州海峡
( C8 P/ U8 z# v8 h- c% p
(2)领海海峡
" J0 ^6 |$ O: ~; D9 r/ E
(3)用于国际航行海峡
9 B& \3 _4 }! q4 t& d/ `+ B 5.港口制度
d# L( Y/ k: {4 x" `7 t/ @4 v (1)进出港口
3 i9 M: I2 c5 [
①外籍船入港应在其预定到港前1周向我国有关机构办理申请手续
/ k( x9 |* x0 P9 E+ R3 m! D f
②如获准入港,须在抵港前24小时报告其预到港时间及船体前后吃水情况
3 c+ t& B3 u" c1 U0 A
③出港时也须提交报告书及有关文件,经查验后方可出港
3 s4 C0 d$ h4 h0 |+ K2 W' W
(2)管辖权
1 q$ c+ v9 h* ?1 a$ r# `& \) k
①根据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国家对于位于其港口的外籍船舶具有管辖权,但是实践中,国家一般是在不介入船舶内部事件的基础上,采取沿岸国与船旗国管辖相结合的方法
2 F. j/ F8 w! v! j: W ②在刑事管辖方面:沿海国通常只有对扰乱港口安宁、受害者为沿岸国或其国民、案情重大、船旗国领事、船长提出请求时沿岸国才予以管辖
& U8 ?* N+ B7 F0 F' I
③在民事案件方面:对完全属于船舶内部管理、工资、劳动条件、个人财产权利等事项,各国通常不行使管辖权
% Q8 W7 g& I0 t7 f- g
④当案件涉及港口国公民的利益或其他船舶以外的因素,或涉及船舶本身在港口内航行、停留期间的权利义务时,港口国才予以管辖
& {7 r3 {" p! B7 A4 _" D (二)领海
% P" @' A1 ]$ W3 v4 d5 o
1.界限:邻接国家领陆、内水、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 {' u2 R) s: P+ s& G' Y
2.中国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
4 }% P3 o7 f. d& m4 [5 n+ b, [0 T
3.法律地位:完全主权,但其他国家的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2 W( X J3 m/ N
4.无害通过:在不损害沿岸国和平、安全、良好秩序情况下,无须事先通知、征得许可而连续不停地迅速地通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自内水驶往公海而通过领海航行
* E8 w& N2 X# ^, R( ]- \+ W 限制条件:
! {+ t2 ~) Q6 a; `8 N: p (1)我国不允许军用船舶的无害通过
& L7 m. r+ z, E1 Q
(2)连续不停迅速通过,除非不可抗力、遇难和救助
. p2 p* \, K' _" H) W (3)潜水器须浮出水面并展示国旗
" d8 y( ?, f) @ A! W+ o. t$ Q8 Q
(4)通过必须是无害的
7 N; K1 Z5 f! C" U8 |. j* N 5.国家在领海范围内司法管辖权:根据国家的属地优越权,各国对在本国领海内发生的刑、民事案件均具有管辖权
7 v- t' ~, k1 V 沿海国在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行使刑事管辖权情况:
- t% E$ y/ @7 J9 I% z+ ?* w
(1)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
8 _1 e& z( L% E# ~9 j
(2)罪行属于扰乱当地安宁、沿海国良好秩序性质
, ~$ x# D, h4 h
(3)经船长、船旗国外交代表、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
$ P" J6 ], | W; B" `4 U
(4)是取缔违法贩运麻醉品、精神调理物质所必要的
, g) `5 `4 ^2 t; s
(三)毗连区
0 K% v* ?4 R# ]5 A) s: ^3 p
1.界限: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制而设置的区域
- r ?- M! B* [' z- [& R6 Y+ a3 t9 `
2.法律地位
; i0 u3 x1 D. I (1)不同于领海,沿海国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在毗连区行使某些方面管制
5 C2 Q: C; L! @( y/ r9 i0 P
(2)没有独立法律地位,其地位取决于其依附的海域,或为专属经济区或为公海
# S% e: `! S5 ~4 O5 K% p1 X: `( O! A
(3)沿海国可管制行为
2 T9 g+ b# @+ _9 e. T
①防止在其领土、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法律和规章
$ R% U/ d8 a( H2 B/ s( G
②惩治在其领土、领海内违反上述法律、规章行为
1 \# ~. Q3 e; g2 ^3 I3 a$ L$ }
(4)我国声明了对毗连区可因国家安全行使管辖权
4 u) D' g! O1 R; w- H (四)专属经济区
6 F& t6 ]4 t. z, K; S- T+ D' _; g 1.界限
X9 S9 A/ E; g/ H0 l7 z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
5 H4 ? ?5 s" ], X
2.我国既声明了毗连区,也声明了专属经济区
2 R4 f' U8 _5 @2 _9 c
因此我国的毗连区依附于我国专属经济区,即我国毗连区是双重身份的海域,其既是毗连区,也是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
1 _4 D' r6 R9 |6 v# ]
3.法律地位
L8 r( O1 o: x& b5 }
(1)受国家一定管辖、支配海域,沿海国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对该区域内以开发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活动拥有排他性的主权权利、与此相关的某些管辖权,由此对其他国家在该区域的活动构成一定限制
$ O# v* N1 u# N (2)管辖权限制
( a h1 p P3 l! ?+ ?4 I
①有权拘捕违反上述专属权利的外国船只及其船员
4 Z- [0 }2 R [: ~
②迅速通知船旗国
' J/ T# `3 l* i8 [ ③有担保迅速予以释放
# h$ o/ y$ V- _2 A5 g9 D ④仅违反渔业法规的,不得对船员监禁、任何形式体罚
0 c2 o h5 Y1 ~4 ] (五)公海
+ e" t3 K. m6 l" ?) n4 k 1.界限
# v7 G) }! h' f6 Z: y8 }) I/ x
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群岛水域以外全部海洋水域
2 X% T5 c9 f4 Y! W) G& ] 2.法律地位
9 X& N6 y8 E: u( r( f3 F+ e& |
(1)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也不在任何国际法主体管辖之下,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和主要原则是公海自由
2 K! p8 L; ]4 P (2)公海自由6项内容:
8 `& C0 h7 P# }" [0 S! [4 O ①航行自由
' l x3 k; S" O3 _ ②飞越自由
0 s! n3 T* H9 _# _/ \- P- F+ T) o
③铺设海底电缆、管道自由
! \. v0 O0 _6 M4 q8 `2 R/ d ④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 p! L! @, x! r* F3 x/ S' j ⑤捕鱼自由
6 q0 g; w4 @; Z s" z
⑥科学研究自由
- _) f; Q) ^/ H) |
3.管辖权
; |4 A* E' @3 F# w! ` u- s
(1)船旗国管辖:一船一旗,否则视为无国籍船和可登临检查的对象
! L! r2 p4 L) O& ]7 B( Q; G (2)普遍性管辖:海盗、非法广播、贩卖奴隶和贩卖毒品
, S# u' f2 p0 b+ S! g' g
4.实现管辖权2措施
) H0 a% }. ^: M3 A# w: X& z (1)登临权(临检权)
# n* _4 g' t( I; p/ R. I" p 一国军舰、军用飞机、其他得到正式授权、有清楚标志可识别的政府船舶、飞机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军舰等享有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时,可靠近、登上该船进行检查的权利
. _: G$ Q, l! _+ n0 _, K
(2)紧追权
2 d3 ~4 J8 G' y. g
沿海国军舰、军用飞机对于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违反了该沿海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至公海仍可继续以期拿获的权利
5 h" |1 w) t( e: z- c5 E5 }
5.比较登临权、紧追权
; ~/ Z& x4 K4 {" z# l- O; X9 ^ (1)同
; B3 Q: ?' C' _ ①主体:军舰、军用飞机、经授权且标志清楚的政府公务船舶、飞机
" H! W" F1 v6 v/ O b
②主体原则上不能是被登临、被紧追的对象
$ c* v% G7 h4 c+ d (2)异
# {# O! r5 k8 _7 d7 f ①登临权:在公海上直接提起管辖权
! T# J7 ?) U& C- c1 Y ②紧追权
8 b! s# n! F- o
A.在其他海域提起管辖并将管辖权延伸至公海
; G8 g( r0 e' f. _5 B! { Z
B.紧追权特殊限制
8 M! h4 E- ^1 V a.紧追权须发出停止信号
+ B, V; a* Y1 J2 J b.不能中断
( P. D a& J4 c& }! T& ~4 F& y c.当被追船舶进入其本国、第三国领海时紧追权终止
( {5 G! S5 a, R6 C. R
二、海洋底土划分及沿海国权力
8 W3 h! \2 I8 @7 `
(一)内海、领海下覆底土:国家领土组成部分,国家对其享有完全主权权利
% ]6 o# D N6 M4 T, S8 J2 m) G
(二)大陆架: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底土
# \1 B; x3 i# F3 p) F6 A
1.界限3种情况
5 V) N4 A3 F, g- p
(1)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可扩展到200海里
% C: g. u- A7 i! O0 k9 D% m (2)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为200—350海里之间,为其实际宽度
6 H- e* c8 q) o) S
(3)如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超过350海里,大陆架在海床上外部界限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二者以较近者为准
$ m- b, H3 s6 L$ H* H, r0 R7 r
2.我国声明
* F0 W8 ?7 D& |$ A* D0 l, H9 A
领海宽度为12海里,若大陆架的外缘为领海基线以外320海里,则大陆架的实际宽度为308海里
; L% W( M( Y: ]0 _
3.法律地位
! o; k9 \0 ~+ Y" x, q8 R
(1)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非生物资源)专属开发、管辖权
$ i& e! Q, d' W: B2 L; H- e% r! @
(2)大陆架权利的产生以提交科学信息、证据资料为依据,不以占领、公告为依据
/ r) y5 {! }" m2 X/ r/ L6 U (3)沿海国开发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底土的非生物资源(如开采石油),应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实物,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条件下可免缴
6 f* @( Q8 I0 k8 O (三)国际海底区域: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底土
* X7 ?4 l( E/ }6 ~ 平行开发制:勘探者、国际海底管理局平行开发
& m$ V/ q' i6 X 三、群岛水域
3 z# O u" K( v9 q+ A, ?6 B
群岛水域:群岛基线以内,河口、海湾和港口封闭线以外的水域
# c6 }: m! W5 R, x8 z
(一)内容
& s6 U2 ]8 ^- v# h. a, ~( J
1.群岛基线: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构成的直线基线
1 P' B$ u, ]7 O5 S" }
划定时应符合《海洋法公约》其他具体规则限制:如基线不能明显偏离群岛轮廓,不能将其他国家领海与公海、专属经济区隔断等
0 b: f: O) W/ R& z0 \2 S
2.群岛内水:群岛国可以在各个岛上河口、海湾、港口处按照正常的基线规则划定一条封闭线,这条封闭线以内的水域
. }& l$ B" d0 V; y" J3 ^! Q7 U (二)法律制度
& Q' O" h6 P4 T9 T# z
1.领水,完全主权
0 @; [1 |0 W! b7 J( A0 j- l 2.其他国家的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H* l- l c9 J1 t
3.群岛国可指定适当的海道、其上空中通道,以便外国船舶、飞机连续不停地迅速通过或飞越其群岛水域及其邻接的领海
# k5 M! M; f4 J0 {6 `8 l& C; _ 四、国际海峡
! R8 }& n+ {0 j8 y2 B" Y
国际海峡:两端连接公海、专属经济区的海峡
, L4 g, a% R1 C0 `$ g (一)法律地位
! ]9 c8 r! f, A2 g% S- E# I 1.海峡沿岸国依公约对海峡享有的任何主权、管辖权不受影响
# `% C* x0 ]! H
2.海峡沿岸国可指定海道、规定分道通航制,但事先须征得国际海事组织同意,并应将其所知的任何危险情况妥为公布
3 @* K- I7 ^" q4 G# X2 h% n
(二)通行制度
: j4 K8 o1 |. n, c+ |0 ~
1.过境通行制度(国际海峡最主要通行制度)
" r% G" z# U7 l( O5 k4 Y% j
外国船舶、飞机享有以迅速过境为目的、连续不停(不可抗力、遇难除外)地航行、飞越权利
5 r9 p; C/ I% N/ f2 {* c" X 2.无害通过制度
$ D3 z' J* W+ c. o (1)外国船舶享有不经许可、连续不停航行权利
7 H n1 n- ]( f) p/ p- ?. N# P4 A (2)适用于由一国大陆和该国岛屿构成的国际海峡,且和该岛屿向海一面有方便航道
" S; K! @/ \* ^1 e" M1 Y
3.自由通行制度
/ o W: Z& S \3 ^" P2 N& c! l 适用于国际海峡中有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航道
$ a6 _7 J/ w# a' [. v- }' @ 4.特别协定制度
/ K1 F# ~" Q" _& ]
签订有专门的公约规定通行制度
- M9 H* d% v: b( y7 w ]& ~8 |# X (三)其他制度
4 F9 z [: B1 M1 V" T @
1.无论国际海峡适用哪种通行制度,海峡沿岸国对此海峡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底土依公约享有的主权、管辖权不受影响
. x- _/ |: x) J* k3 j
2.海峡沿岸国在必要时可以指定海道和规定分道通航制,但事先须征得国际海事组织同意,且不应妨碍过境通行,并应将其所知的海峡内、海峡上空对航行或飞越有危险的任何情况妥为公布
# z1 m3 x! v9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