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 M+ ]9 Z J 绿色“塑”说直播系列由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起主办,由传声有解承办。每期直播将邀约国内外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业大咖,与我们对话塑料污染治理以及循环经济废弃物管理等相关议题,共同探索塑料价值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道路。 2 |+ @+ W8 P; W3 X3 J5 u$ o
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正在危及世界上所有海洋的健康。包括微塑料在内的塑料现已无处不在。它们是当前地质时代“人类世”的标志,正成为地球化石记录的一部分。塑料让一种新的海洋微生物栖息地被命名为“塑料圈”。 , Q0 h8 j# C- J4 Q) p
尽管目前有各种举措和努力,但海洋中仍然大约有7500万吨至1.9亿吨塑料。据估算,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干预,到2030年时,进入水生态系统的塑料数量预计可能会比2016年的每年约900万至1400万吨增加近两倍,到2040年这个数值预计将达到每年2300万至3700万吨。 ) g9 D& ~/ Z$ t
2022年11月26日,“绿色‘塑’说”第五期邀请到了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微塑料专家组成员武江越博士,以一对一访谈模式,围绕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从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状况及海洋环境风险、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进程、海洋碳汇、微塑料污染治理等角度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6 m8 j6 a; V: y+ T# |& {
0 v& F8 I8 I, X/ p4 L, }% d 1► 海洋生态系统包含的模块和领域及与SDG2030的链接高杨:您如何定义海洋生态系统,系统中应该包含哪些模块和领域?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030)的链接在哪些方面?武江越:根据《GB/T 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的定义,海洋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海域内生态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功能并能自我调控的生态单元。
1 t* E8 y5 ^+ W; v1 b0 t9 V 一、海洋生态系统包含的模块和领域
+ e6 z, y) ^9 d) G7 @; I
5 S6 m& r) q$ ^8 D; h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了水下海洋哺乳动物、大型鱼类、饵料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也包括了水体的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鸟类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单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典型生态系统:
& b0 N9 @8 Q. Y: X1 J5 l; ] @* U 01 红树林生态系统 5 a0 a1 k" k& y
3 s5 K {* ~. L- y* d) m3 q! Z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o& E4 E/ U8 ?0 \. X- S) K% v
02 盐沼生态系统
3 Z7 O2 I8 `6 U9 @; { / L8 }; @" ]4 z3 E
盐沼生态系统,是受周期性潮汐运动影响的覆盖有草本植物的滨海或岛屿边缘区域的滩涂,包括了上部沼泽,高沼泽区,低沼泽区以及淹没区。简单来说就有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其中,海滨盐沼分布在河口或海滨浅滩,由海水浸渍或潮汐交替作用而成。像江苏沿岸、上海以及苏北浅滩,包括崇明岛、外滩,都是属于盐沼的生态系统。
: D9 l5 K; ^5 `, P$ g 03 海草床生态系统
" c3 O! N+ I) a) C
2 I" I3 s( y) V. u. b" J9 W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在中低纬度海域潮间带中、下区和低潮线以下数米乃至数十米浅水区海生显花植物(海草)和草溪动物繁茂的平坦软相地带,这块儿是生物多样性比较富集的一个区域。生产力相当高的海草床既是重要的渔业育苗生境,也是众多鱼类、贝类和大型海洋生物如绿海龟、儒艮的觅食地和庇护所。
0 Q2 w3 h4 {+ n q( z+ o' | 04 珊瑚礁生态系统 9 r0 r( i/ c9 W
0 u* q3 ~, j8 J, P4 x2 f2 J8 I! n, N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由活珊瑚、死亡珊瑚的骨骼以及其它礁区生物共同堆积组成的聚集体。珊瑚家族本身丰茂而灿烂,是小丑鱼、海鳝等上百种海洋生物的家园。珊瑚礁还是天然的海岸屏障,具有防浪护岸和环境调节的生态功能。
; f8 k. O% C$ r- q6 B 除了上述这些生态系统,还有河口与海湾等一些近岸海域,河口包括我们熟悉的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海湾包括辽东湾、大鹏湾、大洋湾;以及牡蛎礁生态系统和海藻场生态系统等;深海大洋区域包括了深海热液区、冷泉、海山以及极地等生态系统。 4 u$ k( \8 F% F# j4 b" w
二、海洋生态系统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链接 * N' s/ e0 ^. W% Y, u! q0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015年9月由130个成员国正式通过的一项决议,共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涉及到海洋生态系统的是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海洋驱动着多个全球系统,让地球变得适宜人类居住,我们的雨水、饮用水、气候、海岸线、多种粮食甚至供我们呼吸的氧气,从本质来讲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调控的,因此,妥善管理这一重要的全球资源对建设可持续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优先考虑保护海洋,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战略目标。
- y, v. |6 n8 B 2►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现状 $ G2 j' e8 S# Y, [! q8 M
高杨: 海洋问题一直都是联合国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无论是生态系统本身、水源、生物多样性还是气候变化,都息息相关。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 1 g c4 J) i! M; O+ p7 ^ i/ z
武江越: 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的一半氧气来自海洋,同时海洋也吸收了大约四分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但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海洋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衰退、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海洋面积看似广阔,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不应在开发利用中忽视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保护。 $ i- r& p3 O7 z3 O/ ^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2019年发布的报告,受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指标正在迅速恶化,已波及全球近三分之二的海域,值得注意的是,如今40%的海洋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中对超过14000种海洋生物进行了评估,其中11%的海洋物种被认定为受威胁。目前对海洋生物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导致了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同时,过度捕捞、污染和栖息地破坏也导致生态系统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深极端气候变化天气的产生,也会造成生态系统的恶劣。
! z8 M$ ~1 Z2 L5 S" [ 3►我国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努力及现状高杨:目前全球整体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是气候变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以及污染和固废,这三块与海洋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回到国内,今年我国发布了《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也召开了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那么请您结合您的工作和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以及现状如何?
" l4 `7 G* p/ B) B6 M# v% t 武江越: 首先,要了解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就要对全国的海洋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国的海洋基本属于半封闭性的海区,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漫长,岛屿辽阔,海洋生物种类丰富,达到20278种生物。同时,我国海域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占国土总面积13%的沿海地区承载了全国40%的人口,在全国GDP中的比重达到了6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产值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03年首次突破亿万元。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90385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以上数据均来自自然资源部《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 r* p# ?3 d- P( @0 x: M2 h7 f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8 @/ ]! k. ?. w2 L U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总体良好;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1世纪以来,海洋环境形势更加严峻,部分近岸海域污染十分严重。目前,我国近海以外海域海洋生态保护状况基本良好,但近岸海域的形势不容乐观,典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生态灾害频发、近岸海域功能受损、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仍在存在。在健全政策法规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海洋保护法》为龙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 / C4 I2 F1 I7 S& x6 {
在加强污染防治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包括:第一,严格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海洋倾废的核准和审批;第二,组织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第三,应对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溢油事故导致的环境灾害;第四,开展围填海工程听证制度,及时公布审批情况;第五,核定废弃物海洋倾倒收费标准;第六,成立海洋工程核准委员会实行评估论证与形成审查相对剥离。在保护修复工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强化海洋保护区域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在蓝色海湾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在预警监测方面,通过遥感监测能力建设、无人机监测能力建设、海上监测能力建设、水下监测能力建设、岸基监测能力建设、评估监测能力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天-空-海-岸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立体监测能力。可以说,我国对海洋治理保护工作相当重视,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9 f9 J3 Z0 x+ |5 t& s, r( t! B' A) ~
4►海洋塑料污染的定义及表现高杨:我们了解到在过去十年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国政府也在出台相关的政策预防和治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在今年从6月份的全球海洋大会到近期在乌拉圭举行的旨在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届会议,都能看出这个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那么先请您定义一下什么是海洋塑料污染,主要有哪些表现?
0 z3 f$ T( ]/ b5 h1 E 武江越: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海边的编织袋、塑料袋和泡沫等都属于海洋垃圾,一些学术文件中也将其称之为海洋废弃物。实际上它是海洋垃圾的一体双译,从海洋的角度来看,它属于海洋垃圾,从人类的角度则称之为海洋废弃物。事实上,它们的特性都是相同的,也即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
4 g/ ]1 c! d( l- j6 B* \! D2 G 全球海洋垃圾污染状况严重,数量惊人,统计资料表明,每天就有大约800万件垃圾进入海洋,从而形成海洋垃圾,日积月累在海上形成了巨大的垃圾岛、垃圾带(数据来源,《从污染到解决: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全球评估报告》UNEP,2021)。
7 ]5 J8 i7 D0 o) Y 6 I1 N% S. I; z& k, w/ [. p
IPRC 2008公布了一个全球海洋垃圾分布的数值模拟。全球海洋垃圾主要有五大聚集区,包括北太平洋环流区、南太平洋环流区、北大西洋环流区、南大西洋环流区和印度洋环流区。其中,第一大环流区北太平洋垃圾带总面积达到了809.5万平方公里。海洋垃圾的表现主要是产生危害,它的危害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影响景观的视觉污染。在海边旅游的过程中看到你海面上漂浮着塑料泡沫、塑料袋、食品盒,游客会产生不好的心情。第二,影响生态系统健康。海洋垃圾漂浮的过程中也会携带大量的病菌和污染物,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在食物链中进行向上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第三,威胁航行安全。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报道,船舶的螺旋桨被一些废弃的渔具和大体积垃圾缠住,对航行产生威胁。
& p$ I" m5 e5 j! B# @# V 高杨:请武博士为我们再细分一下陆源垃圾和海洋垃圾。武江越:陆源垃圾主要是指从陆地进入海洋的垃圾,包括海滩、入海河流以及人们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海源垃圾是在主要是船舶行驶过程中船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比如海洋牧场上的一些筏架、泡沫浮球等。数据表明,陆源垃圾约占比80%,海源垃圾占比20%。 0 l# }) p2 b: A( t- J C! D$ L* \( h
5►我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与治理的现状高杨:我国目前海洋塑料污染与治理的现状如何?武江越:我们引自《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在城市方面,已经对99%以上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对垃圾无害化的处理也达到了97.74%,这些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垃圾填埋厂和垃圾焚烧厂。农村的处理方式包括收集、转运和处理。 1 ]3 G4 h0 Z# I/ {8 o
( ]5 I$ {8 x/ U+ g
+ p7 C4 R O% F8 n- F0 z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垃圾的防治工作,2020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的通知,对塑料垃圾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政府层面,亚太经合组织于2018年组织召开了海洋垃圾的研讨会,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等我国海上邻国提出倡议,在近海区域对海洋垃圾加强管控和防治。同时,我国也和周围国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包括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框架下的海洋垃圾领域合作以及开展联合的航次监测工作等。 % }) W0 i& X9 R
6►微塑料的定义、危害表现及治理手段高杨:在近几年,从全球到国内,微塑料这个词频频被提到,包括今年国务院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也把微塑料正式纳入到新污染物。那么请您先从学术的维度给微塑料一个准确的定义,以及您认为微塑料的危害表现和治理手段有哪些?
# \* o- K3 _, W, ~$ [ e 武江越:美国环保署(NOAA.2009)海洋和大气局对微塑料(Microplastics)的官方定义是:一般定义为小于5mm的塑料颗粒。
& Q% ^2 X; |8 D# s3 o3 Q. u 微塑料是非均匀的微塑料颗粒混合体的统称,成分上主要是包括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形态上有纤维、颗粒和薄膜等。我们所说的微塑料包括两个分类: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有目的地制造的小块塑料颗粒,比如家用鱼池里作为海砂的小型塑料颗粒。次生微塑料主要是在海洋和陆地上较大的塑料垃圾通过海洋的分解力分解形成的小块塑料垃圾,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垃圾在物力、生物、化学、光化学的作用降解下也会破碎到肉眼无法观察的粒径。 % a6 i! h5 O: X# {
" n- N- ]. _4 [
微塑料通过河流进入到海洋环境中,通过大洋的环流进入到海洋不同高度和深度,在食物链的过程中也会进行传递,通过浮游植物、低营养级的捕食者和高营养级的捕食者进入顶级捕食者,最终进入到人体体内。微塑料的生态环境影响也是近几年关注的重点,其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造成栖息地的破坏、对海洋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 K' G/ i8 i( m. O* e& i" X/ g6 I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微塑料的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每年都会业务化开展近海区域微塑料的监测工作,并依托大洋、极地科学调查工作,开展走航式监测。我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业务化开展微塑料监测工作的国家,在微塑料监测工作技术积累层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t7 r. h# c9 N* |6 d/ H
观众提问
. A1 P' c5 e1 Y4 M0 ~, C* G Q:武博士您提到的关于海洋塑料污染和海洋的数据基本上是2017年左右,近期的数据是还在统计中吗?还是说这些数据会有一个统计周期? $ ~3 Q3 N; l: V& B: O: |6 @# G
A:考虑到近几年疫情下非常态的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无法真正代表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采用了前几年的数据以作参考。 9 q- f8 ?$ U9 l- F
7►“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行动及相关政府部门分工安排高杨:今年,我国也发布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请您和我们解读一下在“十四五”期间关注的重点行动有哪些? ( s% b( [# j& P0 b0 N" C
武江越:2022年的《“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有几大特点,突出了五个更加注意:第一,更加注重公众的新需求;第二,更加注重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第三,更加注重示范引领和长效机制的建设;第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第五,更加注重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这里主要讲的就是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这也是国际舆论比较关注的地方。
2 q3 W3 }; s' F$ T; a+ w4 I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精准治污,持续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第二,保护修复并举,提升海洋系统生态质量和稳定性;第三,防范海洋环境危险,有效应对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灾害;第四,坚持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长效机制;第五,加强协同增效,提升海洋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第六,深化陆海统筹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第七,加强基础支撑,着力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尤其是深化开展基础现状调查,摸清海洋环境的基础底数,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举措;第八,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4 d6 V* C9 C6 J" ?4 n( C3 M 高杨:接着上一个问题,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各个部委目前的分工和协作是如何安排的?
2 F% `3 @% ^0 e' [ 武江越:现在在做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是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发改委统筹政策引领,在一些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部的职责主要偏向于海洋环境保护污染的治理,也会做相关的监测和保护修复工程;自然资源部是从落实“两统一”职责,主要是围绕海洋的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角度开展相关工作。以海洋垃圾为例,生态环境部会做每年的海洋垃圾监测的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会从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角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海洋垃圾问题,同频共振,齐心努力地开展相关的工作。
* n, o# ^( h3 y( G 8►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经济效益高杨:在我们探讨今天的话题的时候,其实不仅仅从环境效益的角度,也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我们经常提到蓝色经济,今年也发布了《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所以也想请您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谈一下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意义。 / [8 \, {: a. B" r8 ]! F
武江越:海洋废弃物是指废弃丢失的渔具,包括渔网,鱼线,绳索,渔篓,浮具,笼具和集鱼器等,是指被渔民遗弃、丢失,或以其他方式抛弃进入海洋的渔具。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报告,过去50年里,全球水产养殖经历了大幅增长,达到了总体消费的50%左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供应商,我国供应了约60.5%的水产品。
) y& }+ b/ f% p' ~# z 但由于海洋垃圾会吸附一些污染物和废物,通过食物链进入到鱼体内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废弃渔具的聚集会对海洋经济,尤其是养殖类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相关政策,对铁质渔具加以限制,也已经开展了一些新型渔具的研发和应用工作。
e" P2 |& a2 O/ Q8 f% M5 I 9►如何利用好海洋碳汇高杨: 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不遥远,对于中和的手段来说离不开多种碳汇手段,而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汇其实是海洋碳汇。请您也介绍一下海洋碳汇是什么以及如何利用好这样的手段?
$ V: {2 Y) [. k7 \) I; E. h/ ] 武江越: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 m& b; N" F4 k! a$ l
/ d2 @- D: X& f! W 上图展示了二氧化碳进入浮游植物中,再通过一些浮游动物进行排出,整体来看,海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碳库,起到碳汇的作用。有数据表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等温室气体方面被公知作用巨大,海洋覆盖地球面积70%,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据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3%为陆地植物所吸收,35%被海洋所吸收,其余部分暂留于大气中,其中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
1 K+ d/ S! z. c) h* D 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效应方面作用巨大。海洋的固碳能力高达4000万亿,年新增储量能达到5到6亿吨。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广阔的海域也拥有河口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各种海岸类型以及红树林,海藻和盐沼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辽阔的陆架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雄厚的海水养殖业和扎实的海洋碳汇科研实力,表明中国拥有较大的海洋碳汇发展潜力和现实基础,也为我们未来真正的开展海洋碳汇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 e; g4 r7 N' ~. o* a9 k4 G 10►国家如何部署海洋碳汇助力碳中和目标高杨:从政策和标准层面,国家将如何部署海洋碳汇助力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 + P+ W8 t- W9 d4 `+ M; _
武江越:海洋碳汇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中和碳达峰双碳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前期也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这些都会为我们真正形成海洋碳汇领域的政策法规文件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海洋碳汇行业标准研制的过程中。未来,会再经过一些试点区域的验证和更深层次的完善,让更多的公众熟知这块工作。同时,十四五期间也可以看到一些标准和政策的出台。
$ x) \* h) O4 `6 {1 O4 G 观众提问
/ p" v. M( e7 j, D$ F Q:我们国内目前有海洋碳汇项目吗?
- D8 c5 Z% L* z6 d& m A:国内现在主要还是在做一些研发类的项目,其他类项目还属于探索和研发的性质。
% c. V" b+ `5 f/ R' g3 u 11►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路径建议高杨:最后请您从多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来给出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路径建议。 4 k$ T7 ?0 Y; G5 n3 Y
武江越:首先,从废弃渔具和渔民的角度,主要是鼓励在地渔民转产转业,发起新业态的替代行动,加快推进沿岸岛礁栖息地的修复行动。促进产业升级,建成自然教育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渔民有更多选择岗位的机会,从而改变原有的网际结构,控制缩小影响范围。从国家政策层面,我们更多的是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问题,第一,注重培训普及公众的教育;第二,设置废弃渔具污染的防治环节;第三,确定旧渔具等垃圾回收的范围;第四,完善渔具垃圾接收与转运的配套设施建设;第五,政策引导,探索垃圾渔具、废弃渔具处理的市场化;第六,推荐更多可选的一句标识和可追溯系统;第七,,推动渔船预留空间作为它们捞起垃圾过程中的一个临时存放点。
) w5 l2 N. t" f0 l* ]3 p, j 观众提问
) f9 d, n6 |* S. x' y* Y( d Q:生态影响评价和污染治理的区别是什么?
$ g0 _/ q& p f( a6 c. ` A:污染更多的是一种现状,就是某一种污染物进行的一个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可能更为宏观一点,会包含很多评价指标,比如说海洋垃圾的污染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对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些都会形成一个具体的指标和数值。因此,对生态影响评价我的理解可能更趋向一个数值化的结果,污染更倾向于是海洋垃圾对海洋进行污染的一个现象。
1 P/ l) X1 \' k+ [. ]) c9 i8 p Q:我国的海岸、河流微塑料的丰度数据是从哪里获得的?
; b3 {2 m" ?% ^3 ], J' Y6 x A:这是很专业的一个数据,国家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这是中国政府最官方的对外公布的数据。 ! f8 ?0 e& D6 j" Y/ ^, e6 l
. g; A5 f6 r. O/ H1 i
! E$ V( N: g1 u5 e6 Y6 M) u)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