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海底“植树造林” 推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男性50岁之后眉毛突然变长,说明了什么?医生:多数人被蒙在鼓里 - 沿海生态系统保护法

[复制链接]
2 B7 j& l0 B5 L# W6 r

央视网消息:珊瑚礁的覆盖面积虽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栖息环境,被喻为海洋生态状况的晴雨表。此前,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区域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亟待修复。近年来,我国沿海多地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推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近日,记者就跟随着海南海洋牧场的工作人员,深入海底体验珊瑚移植。一起来看。

* |; K ]' S* W" F" z0 x8 J& X' Y" ~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我现在位于海南三亚蜈支洲岛,在我身旁的这片海域就是我国的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这段时间,海洋牧场正在进行珊瑚移植和调装鱼礁的工作。我们带着水下摄像机,跟随着工作人员一起进入海底,体验在海里如何“植树造林”。

, ]4 @' G* l+ c
) \5 h- d5 B$ z A9 Z& ]6 @9 }9 D

移植珊瑚也被比喻为在海底“植树造林”,主要工作就是在培育出“珊瑚幼苗”后再移植到种植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潜入海底,在选定适宜移植珊瑚苗的位置后,将珊瑚苗固定住。为了确保成活率,需要将珊瑚苗与下面的礁石紧紧贴住。海里浪大流急,穿着潜水服的同时还背着30多斤的设备,动作非常吃力。记者在尝试了两次后,将珊瑚苗成功移植。

$ j. S S! W& h& ~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0 g. K+ I) K5 V7 X; L
×
3 A8 f/ [9 p: a( G5 E, A/ F. F
# O1 V" W" X7 `) O) }8 M: h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在海底“植树造林”和在陆地上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随着深度的增加,能明显感觉到受海底压力以及周边环境复杂多变等带来的影响,在努力控制自己身体的同时,还要把珊瑚准确移植到指定位置,难度可想而知。这样的一敲、一绑、一剪这几个动作,工作人员每天要重复上百次。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目前蜈支洲岛海域已移植珊瑚3.5万多株,修复珊瑚礁面积近5万平方米,形成了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

6 U* X5 x7 n4 h8 o5 v
! |' y+ F( `5 K7 c; i0 x, f

据工作人员介绍,珊瑚对海洋温度的波动十分敏感,一般适应水温大约在23℃—28℃,温度变化超出1℃—2℃,就会逐渐“白化”。如果高水温持续几个月,珊瑚礁将慢慢退化。

3 ?# N: b$ t/ n' }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海底“植树造林”并不像陆地上那样直观可见,这些珊瑚在海底移植后长势如何?它们又会对这片海域的生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答案就在这套海洋牧场信息化系统中。

" o5 ~9 G* t% `' G

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工作人员 王丰国:我们设置了7个点位14个水下摄像头,对水文的数据,像水温、ph值、溶氧、浊度这些都会实时监测。我们这些视频影像资料,包括这些水文数据,(可以)向科研单位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 M8 ?4 r2 Y! J. c& A3 y2 @4 Q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S# E8 U: Y# E+ L8 ^; {" N1 ^
×
/ Q/ J O( ]+ Y' q) W
: }0 C- Z+ c% O& H% V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海南东海岸、雷州半岛西南沿岸、西沙以及广西北海等地的活珊瑚种类数较上年稳定或有所增加,4个珊瑚礁生态系统均呈健康状态。

2 T3 U4 w9 A" Y' K) G, J. F$ e7 d) A0 }" W# l % g3 u X, K G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大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