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 E6 ~! l$ ]: M/ i
最新调查数据表明:广西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的特有值在全国排名第一;广西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均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广西已知野生维管束植物9494种,占全国总数的31%,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居全国第三…… 0 \: `1 t" \& E. K) V
广西以特有物种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不胜枚举,其中大多在全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三强省区中,唯独广西除了陆地还拥有广阔的海域,陆地和海洋两界生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N9 {/ K# d9 P/ ~) Y9 }2 S. X
植物 - z/ w7 L' P% z! L+ n' \) T. C
兰花金花竞艳 银杉冷杉重见 % m9 G4 u) l. F. D
在广西境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332种。其中,德保苏铁、元宝山冷杉、狭叶坡垒等仅分布于广西;观光木、金丝李、金花茶等近百种植物属于珍稀或濒危植物。据统计,分布在广西的濒危植物共有113种,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
5 i) u C+ t3 m; n* q. q 在五光十色的植物王国里,最让壮乡人引以为傲的当属兰科植物。广西境内分布着兰科植物300多种,其中特别珍贵的兜兰属植物有12种,占全国50%,占全球18%。 9 l& P8 n7 {5 ]
位于百色市乐业县境内的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其为重点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目前已知兰科植物160种,约占全区一半。世界上最大的带叶兜兰、莎叶兰、台湾香荚兰三大野生居群,在保护区保存良好,令人叹为观止。近年在保护区发现雅长山兰、雅长玉凤花、广西羊耳蒜、天贵卷瓣兰4个新种,为地球兰科植物家属增添新成员。雅长保护区还是贵州地宝兰的唯一分布区,堪称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集中区、基因库。
( K/ k8 x* |$ y& R9 J- n' G; @, ? 20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十万大山首次发现金黄色的山茶花,当即引起世界瞩目。 + j# d- }" [& `+ O/ z6 P9 q$ O& Z
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是金花茶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在这里,1986年建立金花茶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防城港将金花茶定为市花,并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目前,以防城港、南宁、崇左等地为优势产区的金花茶产业初具规模。 - i- }* C! ?+ M
1955年,中国植物学家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龙胜花坪林区考察,发现当时认为地球上早已灭绝、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1979年,同样被认为早已灭绝的“资源冷杉”,在中国广西资源县被发现而命名。
, u1 v5 d2 p( R4 a) c7 Z7 f
( U, B8 S( a. a 银杉
! u2 f, Q( s3 r" ~7 s7 k 近年又在防城港等地发现一种“膝柄木”,目前仅幸存15棵,是中国十大濒危树种之一。2022年国庆前夕,在钦州市钦南区一座水库边山坡上,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新种下1000株两年龄、齐腿高的树苗,让国家一级保护的膝柄木首度成批量回归野外。
@) [. _) z. \8 p 像膝柄木一样,我区林业部门积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工作,2022年在百色市右江区将50株德保苏铁、在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100株元宝山冷杉、在马山县将1000株蒜头果分别进行野外回归。
( _! C# W0 B" c+ e& P 动物
+ C. B* I2 a; ] 猴猿白头黑冠 儒艮有望再现 + Q1 }8 C, T. a, J4 s& {- f" u
根据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广西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3种,占全国27%。 野生脊椎动物种数位居全国第二的广西,也是灵长类动物分布最为集中的省区之一。
# l: ~9 }' v* [ 白头叶猴是广西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国外不仅没有白头叶猴活体,甚至连标本也没有,其研究价值不亚于国宝大熊猫。其散居的崇左市喀斯特山区,1982年划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数十载的努力,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2003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的1400多只。 1 p0 i* T7 p5 X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8 ^6 e! y' H& d; b
×
) q$ }7 Z& y2 }2 L, A. L" w : u o+ W2 [, k' n5 G
白头叶猴与幼崽。图源自治区林业局
' Q6 `( G0 [: E/ I 一度认为已经灭绝、2006年在边境邦亮林区重新发现的东黑冠长臂猿,经广西与越南及时建立跨境合作保护机制,已由发现之初的19只增长到目前136只。位于靖西市境内的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黑冠长臂猿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
0 z7 [' D3 I; I/ P8 h! p2 M 瑶山鳄蜥在野外一度处于极度濒危状态,10多年来,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人工繁育。2022年新增118条,使人工繁育鳄蜥总数超过700条,成为全球最大的鳄蜥人工繁育种群。2019年5月,保护区进行了世界首次鳄蜥野外放归;2020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野外放归,两次先后放归鳄蜥35条。据监测,目前保护区内野生鳄蜥共有500多条,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鳄蜥乐园。 ) h: o4 v* O, A
广西江河纵横湖库密布,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淡水海水质量一流,已知淡水鱼类290种、海洋动物158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中华鲟、儒艮、鼋4种。 % P( A1 x: H" _2 z6 W$ d% [" ?
儒艮被称为“美人鱼”,20世纪在合浦海域时有出没。1986年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有4条较大的潮流深槽,一般水深8—10米,是儒艮活动和栖息的主要场所。保护区设立以来,着力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对儒艮喜食的海草进行重点保护和人工扩繁。2022年,保护区内中华白海豚、中国鲎、各种候鸟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虽然已有20多年未有儒艮现身的直接证据,疑似儒艮的发现报告及问卷调查表明,保护区海域仍有儒艮分布和活动的可能性。
* Y, ~) X5 J! t9 Q, C 环境 / w% A: T a8 g' b, c/ W
生态生境两利 生物生生不息
, ^) x" r# {7 t! X' |2 T# x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北回归线居中横贯而过,给八桂大地带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全国最优的绿色植被。全国最优植被涵养出全国最优水质,连年来全国城市地表水质考核结果一再显示,广西城市集群不仅稳金夺银抢铜,而且在前十名城市中占据大半席位。近岸海水质量和城乡空气质量在全国也长期保持一流水平。 广西拥有全国最富硒的土壤,默默地为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提供着“长寿元素”。
; S; m! F1 s, x 广西生态系统有森林、灌丛、农田、湿地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气候型和土壤型,例如在广西森林生态系统中,天然植被就包含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5个植被型组、14个植被型、26个植被亚型、301个群系。
" ] H0 U5 `5 J+ x 好山好水好土壤,好林好草好空气,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广西,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包括天平山、八十里大南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萌渚岭等在内的南岭山地,地跨防城港和钦州两市的十万山区,都被列入我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中。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被列入我国17个优先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中。同时,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南岭山地、沿海等地区被列入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中。 ; E" e2 p8 I3 E1 U# O) \
广西碳酸盐岩裸露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0%,喀斯特地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分布最集中、表现最典型、景观最美丽,其中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湿润热带亚热带峰林地貌,有“世界岩溶天坑博物馆”乐业天坑群等独特岩溶地貌。
3 x- w, v3 E) N v( U. F* G( B- G + A; i# B0 c& t* ~
壮观的喀斯特地貌——乾龙天坑飞瀑。通讯员 李忠波 摄 2 X( g. G; m; i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双层结构,还形成独特的地下石灰岩生态系统,孕育出十分独特的生物类型,如栖居洞穴中的蝙蝠和地下水体中生存的罕见盲鱼,不同地方各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类型,这些珍稀物种多为当地特有,是十分宝贵的遗传资源,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和全球性意义。
/ |9 h3 f! h8 z7 y0 ] 记者 袁琳 通讯员 韦晓 / g9 O% T$ o4 l- {0 F6 f. z
(光明网) y+ {8 I) ^' |7 ]4 X; r* n
. N" N H# { N/ T$ {# ?- l3 G! p" ^$ b2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