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d1 [3 j2 K$ P 记者 杨璐 , k$ D5 \, W0 L6 I# d2 K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批复明确,烟台市要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F: z! y' S8 o6 L
5 W" Z! }5 G1 ^8 u3 z
( F/ d3 N; B" }$ X" _1 `! N3 `
- @6 u. V3 k5 @! C1 M# Q 构建“一核五极、一带两轴”城镇空间布局
) `/ j. [; j f- v0 x. } 《规划》是烟台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到2035年,烟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69.1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00.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69.13平方千米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4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8%。 & |* _' q( v% ?. x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0 E; v5 z, h$ W: j6 l/ b: Y
按照《规划》,烟台市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构建“一心两片五廊”的生态、农业空间布局和“一核五极、一带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 i( R4 g) a$ ^( l: J 其中,保护沿海养殖产业带、粮食保障种植区、特色林果种植区、海水增养殖区等农业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高质量推进长岛国家公园设立和建设,保育鲁东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和沿海生态带等重要生态空间,推进海岸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等生态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芝罘、莱山主中心和蓬莱副中心要素集聚能力,培育北部滨海发展轴、南部滨海发展轴和中部城镇发展轴,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发展。
- @0 ?5 _( K+ Q( P 强化烟台主城区与蓬莱城区一体化发展 7 E% r. w9 D8 P5 X/ M6 s
烟台市将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布局,强化烟台主城区与蓬莱城区一体化发展,完善烟台黄渤海新区功能,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沿大沽夹河、辛安河、沁水河、鱼鸟河等形成中心城区骨干生态廊道,提升滨海景观带、山体公园、郊野公园生态功能,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
3 v! Q" m) | V* Z I, m: D7 H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小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常住人口相适应,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同时,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 l6 a' N- x/ P; Y( T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1 w8 L! y+ Z% N6 s9 G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 ' _' \ E3 o$ u' P4 x/ ]2 i% f
按照《规划》,烟台市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保护好烟台历史城区、蓬莱历史城区,奇山所城、烟台山-朝阳街、戚继光故里等历史文化街区,融合明清海防、近代开埠等多元文化,加强活化利用,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城市设计和乡村风貌引导,依托山海岛城格局,塑造以中部生态绿心为核心、南北滨海岸线和多条景观廊道为支撑的城市特色风貌,彰显仙境海岸国土空间魅力。 ) \' B& b3 N$ y4 S( r
此外,推进沿海通道建设,提升烟台港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以机场、港口等重要枢纽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复合高效利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保障金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开发,推进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E' E* M8 ^6 D
; |9 f" T0 L# n% V) |# Z 举报/反馈 : C7 ]: G2 h$ Z+ I6 L
5 k( l# ~5 a% M0 f# C9 c0 }3 l5 c, _/ \) `$ ~1 _" `, O6 X
4 T, b' n" ~7 M!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