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自2016年1月起,福建地区投入建设福建海洋地震监测工程,计划在5年时间内建设若干个浮标式海底地震观测站、海岛地震台,建设1个地震仪器测试研究平台,建设1个福建海洋地震监测中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论证福建海洋地震观测网建设的必要性。 - Q* H& F' N ?; H; S' e" K: i
一、福建及近海地震分布特征
, ?2 @, t3 O3 _% x! b 福建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最活跃的地。根据福建省地震局整理的资料,区内公元963年~2017年10月的破坏性地震(M≥4.7级)和1970年1月~2017年10月的小震(4.7>ML≥2.0级)分布如图1所示。 1 H, g4 w7 }3 L9 X, h/ U5 U$ ^
F1:滨海断裂带,F2:长乐-诏安断裂带,F3:郑和-海丰断裂带,F4:邵武河源断裂带F5:南平-福州断裂带,F6:沙县-南日岛断裂带,F7:永安-晋江断裂带,F8:九龙江断裂带,F9:上杭-云霄断裂带,F10:沙县-连江断裂带,F11:漳平-莆田断裂带 , H, o5 q" D w) n
图1 福建及沿海地震分布图
9 O) B/ C" f* M9 f% `3 s5 H 由图1可以看出,福建及沿海地区地震分布很不均匀,总体呈现从西北往东南,由内陆向海域逐渐增强的趋势。破坏性地震分布呈条带状,主要集中在北东向的滨海断裂带、长乐-诏安断裂带,北西向的九龙江断裂附近,以及断裂带交汇部位,在海域及沿海地区成带性特别明显。小震分布与破坏性地震分布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北东向的滨海断裂带、长乐- 诏安断裂带以及政和-海丰断裂带南段,北西向九龙江断裂带附近。 # k3 Y: i" R5 v, u; h; l5 F$ Y
区内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1604年泉州海外7.5级地震、1918年广东南澳东南7.3级地震和1600年广东南澳海外7.0级地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福建近海的滨海断裂带上,对福建境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福建近海曾发生过多次6.0级以上地震。 6 t( e f! \& w5 A' P8 n' A# ~. q/ g
根据福建及沿海地震分布的特征,可以看出加强海上地震监测,对于福建境内的地震安全十分重要。 5 L3 x# w8 k% A+ W. O) P0 B6 q
二、福建及近海地质构造情况 ; A9 a. Q( g5 O2 X* X
福建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浙、闽、粤隆起带中段的东侧,属于我国东部活动大陆地壳的组成部分,东部经岛弧——海沟系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在构造单元划分上,福建西北部为闽西北隆起带,西南为闽西南坳陷带,北东向的武夷——戴云隆起带贯穿福建,以东为闽东火山断坳带,海域紧邻台湾海峡沉降(图2)。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总趋势是在总体抬升背景上伴随间歇性升降运动;晚更新世以来陆地活动微弱,而海域则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 / o3 _4 {2 k. g6 U
图2 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9 i1 }. j' c% Q6 o4 ?8 Z- s9 J 福建境内及周边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各自平行而相互切割的断裂,呈网络状展布,把区域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图1)。其中滨海断裂带(F1)是一条发育在大陆边缘的规模巨大的断裂带,它是华南沿海一条最强的活动断裂带。根据中国近海海洋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在板块构造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大陆深大断裂活动控制了我国近海海洋地震分布,地震活动受区域构造和断裂活动的控制,近海强震多为不同断裂构造带的交汇。因而滨海断裂带及其与北西向断裂交汇的地方为福建近海地震高发的风险区。从构造背景看,福建近海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发震条件,有必要加强海上地震监测工作。
- V, U! ~5 P+ x+ j5 U* ] 三、我国及福建省海洋地震观测网现状 # Y2 I: l- p d% ?- V: s, \: c& k% k
我国发展海洋地震观测的起步时间,基本与国际发达国家同步,但由于海洋地震观测涉及到技术复杂、投资大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目前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迄今为止,我国地震监测基本上局限于大陆,尚未建立海域地震观测系统,不能对我国沿海地震,特别是具有破坏性的强震进行有效监测。作为沿海省份,福建省的陆域地震监测体系已初具规模,建成了数字地震台网、地壳运动观测台网等,但海峡地震观测手段仍是空白。从国际地震研究趋势看,未来全球地震观测从陆地走向海洋势不可挡,福建省地震系统应利用地理优势,将海洋地震监测作为重要的事业发展方向。此外,福建省目前已建成地震预警信息社会服务网络平台,省级发布中心已初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经过“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设,将具备本地地震预警、灾害性地震预警、警戒性地震预警和远场大震预警能力。作为沿海省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常态,福建省亟需将海洋地震监测纳入预警系统之中,以增强地震监测范围,提升地震预警效率。
. u2 U K# o; D+ J& F% Z5 N7 m 四、结论与讨论
/ D7 V3 x' e, K+ L6 O) u 福建近海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地震震中沿滨海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晚更新世以来福建海域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活动,滨海断裂带及其交汇地区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风险性,因而必须加强海上地震的监测工作,福建海洋地震观测网的建设需求十分迫切。另外,福建海洋地震观测网建设也是对福建省现有地震监测体系的补充,能够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地震预警能力。福建省海洋地震观测网建设是我国地震监测迈向海洋重要的一步。 , k8 G0 s3 F6 R" Q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王遹其 林鸿杰 李文惠 方伟华,杨毅 江涛 柯俊 陈汇资,均来自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第一作者王遹其,1985出生,男,福建厦门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震观测研究工作;文章来自《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第2期),参考文献略,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作者及出版社共同拥有,转载也请备注由“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整理。  
3 L% w$ O, A( z6 s 相关阅读推荐 # O- |/ p- `/ o' @ p/ B+ d
新闻追踪▏福建省地震局与中电科海洋院签署“电科1号”共建合作协议 + j! ^* |6 P1 M# g( D! o
院士讲坛▏金翔龙院士:海底探测与海洋权益 1 L7 ]& d8 ~$ h
技术前沿▏日本海洋实时监测系统DONET简介 # d& I' {2 V) B# Q
科技动态▏各国地震海啸预警监测案例及其中的传感器应用 - j* ]/ C2 a. x- P
新闻追踪▏同济大学:新型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计划启动,填补我国空白  
7 E$ w& j1 _5 d: o9 D5 F% [ 公众号
7 B0 E w' t- ?$ j7 M8 r 溪流之海洋人生
8 N' O* `! m- D& { 微信号▏xiliu92899 : u j' e/ d% X/ A4 g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 W0 D0 G6 o+ R" c3 s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6 c0 u1 W* v1 I8 y4 A. x- R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 j9 }7 ?& m" e
( ~, G$ q. M# }" `8 s' `& s
/ v/ w3 T8 m* ^" \) v,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