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气候效应”创新(培育)团队在碳中和研究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 海洋地球化学循环

[复制链接]
9 k* Q9 G# w0 B: C, a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气候效应”创新(培育)团队在近岸养殖温室气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fed mollusk mariculture: A case study of a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farming system”为题发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中科院一区top)。该研究揭示了缢蛏养殖过程中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和二甲基硫的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估算了缢蛏养殖的综合温室潜力,为进一步评估贝类养殖系统的碳源汇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 a) ?* k% H% M& `3 H5 v) ^6 i% x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其中缢蛏养殖产量占全球软体贝类产量的4.9%。尽管养殖解决了食物危机,但对养殖过程中伴随的温室气体交换和碳源汇潜力的了解仍然有限。团队基于现场观测数据,获得了缢蛏养殖池塘内外多种温室气体浓度、碳酸盐体系各部分组成含量和其他环境参数等,发现人工缢蛏养殖池在光照充足时可以吸收大气CO2,但非CO2温室气体(CH4和N2O)的排放不仅抵消了其碳汇作用,还贡献了超过75%的综合温室潜力(百年尺度)。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模式与养殖环境和养殖策略有关。因此,建议通过改善单一的养殖结构和调整养殖模式(如循环水利用)的方式来达到增强碳汇的目的。另外,还建议未来在评估养殖碳源汇中充分考虑非CO2温室气体的作用。5 R6 R0 x' ^' e+ L

4 {, C' a6 R( H1 z% o! e6 a* G4 {

为响应国家碳中和远景目标,海洋三所海气重点室与工程中心于2021年初开始联合开展近海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源汇潜力评估研究。经过文献调研、现场勘察、充分讨论后,选取了以福建省漳州市紫泥红树林养殖区为代表的养殖温室气体试验点,开展了以贝类为主的多参数综合观测实验。该研究成果表明实验室致力于碳中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下一步,实验室将继续深入探索典型养殖品种(如大型藻类等)的碳汇潜力,为综合评估我国渔业碳汇水平提供科学支撑。

9 l$ f, a3 Z) n

海洋三所创新(培育)团队成员叶旺旺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团队首席科学家詹力扬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其他作者包括创新(培育)团队其他核心成员和工程中心徐长安研究员。该研究受到所基科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N6 B0 J$ V* @% f0 x+ B$ G

论文来源:

# Y* H5 N4 q2 f0 P. o u2 r5 n

Ye W., Sun H., Li Y., ZhangJ., Zhang M., Gao Z., Yan J., Liu J., Wen J., Yang H., Shi J., Zhao S., Wu M.,Xu S., Xu C., Zhan 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fed mollusk mariculture: Acase study of a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farming system. 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22, 336: 108029.

1 o3 J+ }! |% \

论文链接:

2 t4 [4 N& V$ Q! B, e, U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880922001785

END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大家都在看 . @6 ?) a) A) F6 k3 m

0 j# u# a/ G2 \+ d, c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作《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d3 t4 N$ n1 {4 A: M4 t. {1 @2 b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盐城出席“浒苔防控工作专题座谈会议”

9 w# s- R) Z" i" V" s% [8 S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 s$ `( Z7 O0 ]- z5 O2 [

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水产类)公布!

. F5 d+ ]: `9 R) U7 B) ?( m1 i( b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 J2 b# j( Q* G* ?# \. W. \# _

►《海洋数值模拟》正式出版!董昌明主编

# i( K# G9 [1 b) D: [0 |* z6 c

► 《渤海、黄海和东海沉积物类型图》出版!石学法等编著

: [# T) [+ O8 K" S

填补海洋气象学领域空白!《爆发性气旋》专著出版

+ R7 w. \, |4 ], M! R$ f

►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2 i1 E4 w1 A% x5 X

►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 ^& y- h9 M) |( M8 b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著

8 i1 @0 X. y) X: f, W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 J. d) G+ Y: q* W# b& e2 F9 y7 q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 o% c5 A; N, 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 y7 Q' |$ I0 H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 R5 V( n. @( O* @7 u$ H5 F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4 Y# \& J& g0 m4 m+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4 |" W3 G, I/ j' n* m* V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 Q9 `7 ^$ I1 V9 i6 Y( X U* F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K/ M) |$ }( \. E+ Y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 j4 P& o- Z! Y- P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3 F+ w- E3 W3 Y! O' c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 s. s F$ S# ]1 p6 F1 M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演变遥感监测》出版

; P. ^& | T7 i& c* v2 U! f

, \5 X) k5 T" n7 K

海洋知圈

! Q2 Q* y0 w* g7 v3 U$ e6 n/ f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K; ?" m6 {: b! K4 K n. P$ v* H1 V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2 [4 Q( ]6 Y4 V, S9 @

4 X& I7 w% K( z& X% `

, O* E, R/ k! {7 q v* A6 P# m3 v$ @0 H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