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国工程!同济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踏浪而行,邀你逐梦深蓝 - 海洋科学教育机构

[复制链接]
% i- g+ m2 F4 O! g( d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加强对海洋的认识、研究、利用和保护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海洋地质学科的引领者,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围绕国家海洋和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为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和海洋强国战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海洋科教版图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U/ r7 p O' R0 w
2 S2 A# d4 |8 r$ M( l2 \& g

认识海洋,首先须向大洋“深蓝”挺进

. v5 |/ o4 }* k4 t" W" W2 p5 K$ Z

地处东海之滨,同济大学很早就和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 S. f g- |# Z9 s7 E# A

1975年,同济创立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 {5 i* V; {. g- S) s& [! k$ U! e

1982年,同济在国内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

$ N+ D5 h, f* l, X# q# C

1983年,同济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

$ q" c8 J# O2 w _. _. _* J

2006年,同济建成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k0 n3 j4 F& D8 u1 f& n

2017年,同济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领衔建设“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大科学工程;

5 o; R9 O5 B6 {6 T* ~' Y. r5 e

……

! S' v0 u. W% x
2 ~/ ]% B5 T7 z! [3 Z+ J+ {

学科发展的背后,是以汪品先院士、马在田院士、翦知湣教授、刘志飞教授、杨守业教授、周怀阳教授等一批批“海洋先驱”为代表的同济海洋人数十年的坚守与付出。在他们的深耕下,同济人探寻海洋的征程愈加广阔,步履更加坚定。

# u4 {3 X# o5 d. a2 j+ s

1999年,由同济大学领衔的ODP 184航次成功实施,宣告了中国海洋地质学乃至地球科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1年,美国加州岸外水深900米的MARS海底观测系统上,同济研制的“中国节点”对接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深海海底观测技术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2013年,同济大学周怀阳教授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中国南海海底进行了观察和取样,此系我国“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

1 D8 b, a% ^8 w& r; y8 j( b

还有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基础研究计划,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唯一在建的大科学工程“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我国首个有缆的海底观测网小衢山试验站……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里,都能看见同济人的身影。

) @4 k1 F' n( }' i) |

纵览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独特且深刻的“同济烙印”清晰可见。

, U' v: w( m1 M; }) s' a& ^7 E
* W2 q% S9 J9 q) q
4 t: W: C) u/ U

如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围绕“气候演变热带驱动”和“西太平洋地质演变”两大长期学术目标,形成了“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深海沉积学”“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大洋岩石圈演化”和“油气资源与勘探”等5个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

: }% z% E! Q k* F! ?+ M

面向未来,学院正在朝着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领域不断掘进,力求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面向深海、以海陆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 o+ B4 L; P6 Y) ^+ S

拥抱海洋,青春力量扬帆正当时

N+ T/ A, K: a: q! O ?

承续着数十年的科研情怀,满载着先行者和建设者的热切期盼,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在育人的航道上也乘风破浪,从未停歇。

) p4 [% _( L/ s1 R7 x3 |

作为海陆结合为特色、与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突出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特色,现有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球物理学专业和海洋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 M1 {- a$ r% a

学院特色的育人措施激扬起后浪学子成长成才路上的朵朵浪花,在此基础上,一年级学子按大类培养,后续按专业、专业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本科阶段海洋科学专业目前设海洋地质学、海底资源等专业方向,地球物理学专业设固体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工程地球物理等方向,海洋技术专业设海洋观测技术、海洋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在不同方向的浪潮荡涤下,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出惊艳的光芒。

/ r, ~7 w/ R7 j w
- _$ h- G- ?( S( N1 {

学院实施同济大学“基础学科(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计划,秉承“个性发展,性格塑造,独立思考,探索实践”的培养理念,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大师级师资,通过提前接触科研前沿和国际前沿的培养过程,旨在为培养未来海洋科学的“大师级”人才奠定基础。

; W; P0 i) K9 k/ F* a/ g. T

在对外交流方面,学院已与德、法、英、澳、荷、加、美、日、俄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层次、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包括与法国里尔一大的理学双学士、双硕士项目,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2+2双学士项目等。多年来,学院许多优秀本科生都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联合毕业设计,70%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过国际学术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成才之路上,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5 h W h* Z& A% b
0 e& W/ N; X. Q. {

学院还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学子的成长成才插上翅膀。成立于2006年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与国际接轨的深海基础研究为特色,重点开展西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化研究。在这里,学子们可以依托大洋钻探和海洋观测系统等平台,尽情探索地球圈层系统和海陆相互作用中的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 v4 A. `: Q0 B4 _6 ]. _
- }! Z( U6 B" b2 L* Z

在学院的倾心培育下,近半数的学生可获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少数优秀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部分学生通过考试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者出国深造;学院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信息软件公司、海洋工程公司、专业领域跨国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政府部门,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研发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 S( c4 O' p6 _1 _8 s0 o! R
f3 x9 `4 g8 ~7 D

近半个世纪的踏浪而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始终肩负着实现海洋强国梦的使命与担当,持续奋战在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前沿,在蓝色国土上倾情抒写着奋斗故事。洪波涌起,星汉灿烂,同济人探索海洋的脚步将永不停歇,在蓝色国土上继续怀梦远航。

, f; u- v S8 Q( b

2023年,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期待与你一起逐梦深蓝,钩深致远!

p! h' K5 W$ n D7 p! d

欢迎关注“同济大学招生办”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1 _ O H+ y* Z/ `+ h

部分素材来源: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官网、同济海洋

' r8 }0 m7 @" b: N ! {: y( R4 v: E7 D6 r& [ ; b. L$ h0 E7 K- H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这天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