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A2 z* K) H0 U/ j 日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宣贯与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第一卷《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森林、草地、海洋、湖泊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以及总则与数据管理共13册技术规范。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海洋领域编写组组长由所长王凡担任。 : |# g2 \( `2 r# t
 6 D* M* X( ~4 m& W- U1 ?3 Y
(请在订单备注处注明发票抬头和税号) 9 l- ^% _3 u% n$ M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第一卷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Z. w8 w: N7 i# Y# }) _  * E* T+ `" J6 f ]
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 ' h: P* q p0 g( y4 p% X
科技部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司副司长黄灿宏,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刘晓晨、副主任王瑞丹,中国科学院主管业务局副局长卢方军,自然资源部及生态环境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编写组成员与野外站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6 T/ M2 h1 [3 Y) k- y$ n 海洋网络观测管理中心主任、胶州湾国家野外站站长孙晓霞研究员以编写委员会成员受邀参会,并作为海洋领域编写组及野外站代表接受了赠书。 ( N+ T4 X( _: @. l/ Q: Y

0 L. ?2 G, ?0 C8 ^" ^3 K8 d 孙晓霞研究员作为海洋领域代表参加赠书仪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供图) & T; |& f! i* Q" R l: T* R1 s
《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生态系统观测的任务和内容、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场地系统的设置以及观测指标的观测技术方法等。本规范的发布与宣贯,将进一步促进海洋野外观测研究站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通过长期观测、系统研究、示范服务,为健康海洋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8 n0 @) z% G7 f! b4 P$ Q, i( D/ z
4 w& A5 F2 w r- A. v: e) d- a) A1 V 责任编辑: ! o: d C1 o# o. `
; ~( |0 g# }! q! S& \- y& u, Q+ ~1 Q2 u) o
- Z8 v2 e2 @5 K/ l
/ J$ \+ Q7 S* k8 R C8 ~2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