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6 i6 l" o! F- z% H1 g/ \; a
在蔚蓝的大海中捕捉地球的“脉搏”,这是一份独有的浪漫。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江苏省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江苏海洋地震监测工作进展。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江苏海岸线近千公里,海域面积广阔,黄海海域地质环境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相距盐城海岸线20-30公里育有苏北滨海断裂,全长达270公里。江苏近海海域地震不容忽视。有记载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6次,其中南黄海1984年、1996年分别发生6.2级和6.1级地震,造成较大影响和一定的灾害。那么,海洋地震目前监测状况如何?海洋地震为何会影响大陆?为什么南京河西地区震感较为明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0 W2 _5 L7 m* D( w1 \1 G
2018年至今,江苏陆地及海域发生有感地震134次
1 P* W3 v* E4 s( v Q 江苏省地震台台长郑江蓉介绍,江苏的海洋的地震高于北、渤海及南海。2018年至今,江苏陆地及海域发生有感地震134次。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对减轻海域地震灾害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加强海洋地震监测意义重大。但长期以来,受经费投入、观测条件、后期运维等因素限制,海洋地震监测仍是地震监测的一大难题。
! A' n$ Q9 O+ |8 E 2021年,大丰海域发生5.0级地震,三峡集团大丰海域风电工程位于震中附近,地震曾造成风电系统受损。江苏省地震局与企业多次沟通,最终达成协议,与长江三峡集团江苏分公司开展合作,利用海上风电工程开展海上地震监测,共同推进海洋防震减灾工作。2022年11月,江苏省地震局海洋地震监测工作组成立,工作组由7名专家组成,其中4名研究员。在距离大丰海岸线45公里的海上风电场,工作组对观测环境、通讯网络、电力供给以及运维保障等情况进行了勘察,并在风电平台和风力基桩分别安装了地震计和强震计,获取了连续观测数据,进行了背景噪声、监测能力等计算分析。11月14日,射阳海域发生3.8级地震,被相距75km的风电平台上的地震计比较清晰地记录到,基于海上风电平台开展地震监测的可行性得到了实际印证。 M' N5 D! X) l- Z: e) y
目前,江苏省地震局已建成7个海上风电平台观测站点,与该省原有的3个海岛观测站点一起,组成了包含10个观测站点、16套地震设备的海洋地震监测网。组网成功后,江苏省海洋地震监测台网孔径向海域扩展70公里,海域地震定位精度由四类提升至二类,大幅提升了海洋地震监测能力,实现了江苏省海洋地震监测站网的业务化运行。未来,江苏省地震局将构建海洋地震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海上风电工程安全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地震安全服务体系,打造江苏海洋地震综合观测系统。
) H: z0 @" G2 h) U- K 江苏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图
; I5 d. I+ P- M2 r4 z 海洋地震为何影响陆地?南京河西为何震感较强? 8 v: w0 h: E+ N: i4 y! ?/ S6 A
此前台湾省花莲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不少网友表示南京河西地区震感强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场工作人员解释,一是地震发生后,会有各种频率的地震波产生,其中部分地震波频率与高层建筑物的固有频率接近,容易引起高层楼房的共振反应,所以住在高层的人们震感更加强烈。其次,河西软土层较多,巨厚土层结构对远场大震地震波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扬子晚报记者从中建八局三公司了解到,目前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通过基坑支护、土方开挖、超高层结构整体施工等多方面,保障软土层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比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是成槽和钢筋笼下放,其中垂直度控制和泥浆护壁是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应用BIM建模(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精确控制导墙线性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复杂异型地连墙成型质量。”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建筑的抗震级别的高低不在于是高层还是多层,或者什么样的地貌,而在于根据地质情况进行的抗震设计级别的高低和施工质量的好坏。 : S: ~5 Y" q- H- O$ f
射阳海域3.8级地震波
) f% C: m h) S3 S 实习生 王信辰 $ z% [5 m' F) R! m8 K- t, T- g8 p8 s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 o* x a- _6 c' ^
校对 陶善工
- \5 ^& H: x( R! F5 I! z o0 P; c7 d8 L( L
( w5 a4 Z* E5 b$ L0 H) A) t
! q- C- O3 S: @7 }+ J+ t( O) F- e* U* K) U3 S$ Z3 ]- s+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