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7 \3 }' L3 T; p3 P5 I, K6 y
3月1日,大众日报以《威海全域建设美丽海湾》为题,对威海市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在美丽海湾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报道。 # S8 `7 T6 W d9 o3 ^
目前,威海北部海域已全部建成美丽海湾,生态环境部门正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以精致为底色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 + T8 o! [6 M {: a2 \
作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威海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不仅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先后出台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聚力打造城海相依的宜居海湾、绿色低碳的宜业海湾、山海相融的宜游海湾,有效提升美丽海湾综合效益,把美丽海湾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效益。
4 e7 D6 c8 V' w, N; L9 Z3 N" r 具体报道如下——
! M' q2 k4 {+ V- a5 K* l& S 水清滩净湾美宜居宜业宜游
/ Z, X% U, E, c$ Y) y& N0 i3 W3 y 威海全域建设美丽海湾
3 |: e2 u, y$ l1 {" P3 F □记 者 陶相银
# G' R/ G1 n( d) M3 e" n+ V 通讯员 梁 静 报道
' k' v( K# f* O4 @* p* b( g3 ] 本报威海讯 上万只越冬大天鹅令桑沟湾呈现出“万顷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诗意与灵动;在阴山湾——马栏湾,处处蓝天碧海鸥鹭飞,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最美背景板;火炬八街、猫头山、大相框等处游人如织,双岛湾——威海湾的旅游从年头火爆到年尾……如今,威海北部海域已全部建成美丽海湾。 / u/ g4 `. w/ W% O
作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威海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不仅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先后出台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聚力打造城海相依的宜居海湾、绿色低碳的宜业海湾、山海相融的宜游海湾,有效提升美丽海湾综合效益,把美丽海湾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效益。 1 S2 H8 R' m0 T$ }
在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威海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系统治理,构建了建设、治理、修复、监管四个体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桑沟湾以“美丽海湾建设的精致模式”为主题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获评首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6 a# Z) M; K/ q1 ?. }, ` 优化规划布局,构建美丽海湾建设体系。威海不断加强沿海陆域、流域、海域协同联动,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转变。针对全市27个海湾类型和特点,“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治理。 6 Y& {$ m9 `! c9 p
加强陆海统筹,构建美丽海湾治理体系。威海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近岸水体—入海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追溯监管,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整治、执法、监测、备案、信息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对4855个入海排污口分类建立“一口一策”整治台账。以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陆、岸、海洋垃圾的常态化污染防治。 7 H: z& k7 h& Q" h C' Y* V
开展生态修复,构建美丽海湾修复体系。除开展增殖放流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的活动外,威海从科研攻关、机制探索、价值实现等方面着手发展海洋碳汇,设立全国第一个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和国内唯一的海洋负排放院士工作站;吸引社会公益资金6100余万元,启动全国首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实施“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51个修复整治项目,恢复植被40.9万平方米、投放藻类2万立方米,修复受损岸线超过100公里、年固碳量近千吨。
B4 o& [" p# z 持续综合用力,构建美丽海湾监管体系。威海对全市150个近岸海域分区分类实施环境管控,对所有人工渔港、渔船集中停泊点和有渔船停泊自然港湾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同时,动态更新涉海环境风险源清单,持续强化对涉海风险源的监管,开展近岸海域联合执法活动,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5 [# W0 j: p# u) J% r 下一步,威海将依托这四个体系,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以精致为底色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8 H6 m7 M( ~0 a. @% c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梁静) 2 R# S2 I, c# L. B: q* C9 N
) N8 O' J$ G. W5 {
" |! l1 g; r. O$ u( c) D. M& c; O3 X2 I9 m; b* V
$ D* i+ {, o4 W3 L. V#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