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6 i, G! N0 ], F, A3 `$ u 近年来,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风力发电发展迅速,东部沿海地区得益于丰富的风力资源,越来越多的风电场选址这里。在离海岸数十公里的海上,一座座风机整齐排列,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s7 I7 j9 z" X1 r, H
2 q# O; T) R* b/ t' Y: b/ T
那么,海上风力发电只要风机不停的转动就可以了吗?并不是。风机的转动只能产生电,如果没有渠道把发出来的电顺利送出去,那么风机就只能停机断发。有风却不能用的痛苦,大概只有风电人才懂吧。
' \5 q- J/ W9 G! O9 K 海上风电是怎样送出去的呢? ( G% g( K1 e+ k8 D- O) P! B
其实,海上发电和陆地发电输送方式基本一致。
, G9 A( g* G# V1 e* G) X' A- ] 举个例子:中国绿发的江苏东台海上风电场,风机转动产生690V的电,经箱式变压器将电压升压到35KV,通过8条集电线路到达海上升压站,升压站再次将电压升压到220KV,通过海底电缆送到陆上集控中心,最终通过电网调配就成了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的电了。 ( O# P- [4 N% Q( L
+ _3 ]+ L; {5 w 刚刚说到海上风电场通常距离陆地有数十公里,与陆地上动辄数百上千公里的输电线路相比看似轻而易举,但是在海面上又不能立杆架塔,电力输送就只有一个方法:铺设海底电缆,通过一条看不见的“大动脉”把海上的风电输送到陆地上 1 b0 Y+ ~% x g
海缆输电有那么困难吗? ' w: e- ? C$ o0 g9 P; \; q$ g
答案是很困难,江苏东台风电场位于江苏省东台市,东沙和北条子泥之间的江家坞水域距离海岸有36公里。从海上升压站到陆上集控中心,单根海缆长度达到34千米,总共需要铺设3根海缆,连起来可以环绕北京五环一圈。
" K1 ~1 q: [6 A; \* k, b* ]: V ( J" H* N0 W9 p6 A3 k) ~! X
海缆里面集成了传输导体、光纤和钢铠保护层,还需要包覆防腐绝缘材料,单根海缆外圈直径达到141.7mm,与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相当,1千米海缆重量就超过40吨。
8 |" `* J' M' p4 v 0 L, ]( B- Q# _, [; V* e
由于海缆对生产工艺要求十分高,加上受风电场所处海域水深限制、运输船载重受限,东台海上风电场的每根海缆都是分成17千米的两段,运输到海上之后连接在一起。
% D" p7 r: U( D 在海上潮间带区域,海水水深随着潮涨潮落波动起伏,施工船舶只能借着涨潮期间水位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开工,每天的作业时间非常有限。
: L- e1 U/ T# w, j& J5 D$ e o) R + P( ?1 B E7 ^/ u* V
海缆铺设的过程就如同播种小麦一样,施工船舶通过海缆埋设犁在海床划出2-3米深的缆沟,将海缆放进缆沟,然后再将海缆埋好,如此一来,海缆铺设就完成了。
7 r- w2 ]8 p5 R- O ( n* Z* G- W& p) D7 o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缆埋好就不用管了。一方面,东台海上风电场的海缆铺设在海床复杂多变的潮间带,潮沟与沙脊交错,分布着许多可移动型沙坡,在海水的流动冲刷作用下容易造成海缆外露和悬跨,存在海缆破损的可能,影响海缆输电安全。 & K9 D+ T- b0 v5 D' X5 \
4 ^0 Q; w. s5 c
另外,这里渔业生产以及施工活动密集,船舶过往频繁,船舶抛锚、渔业活动也很容易破坏海缆,一旦海缆被拖拽、挂断,会严重威胁海上风电的安全稳定运行。 / M& K N9 ^. C6 s9 T2 U
要知道,风电场有50台4兆瓦风机,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每天可发电量约150万千瓦时,一旦海缆发生故障,抢修大约需要15天时间,将造成2250万千瓦时的电力损失,这些电可供近8000户家庭使用一年。
$ R4 L f) f( Z' G2 z4 H8 Z3 |8 P 怎样保证海缆的安全?
) G$ m7 C- `4 r7 t! [+ N 为了解决海缆的安全问题,研发出一套海底光电复合缆悬跨及入侵事件自动识别系统,很高大上是不是,那具体是怎样回事呢?
* A% k, ?. [9 T3 B) D8 i 东台海上风电场利用BOTDA光纤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海缆状态。BOTDA指的是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原理就是光纤的布里渊频移和光纤应变或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通过光信号的传播与接收,就能知道哪个位置的海缆出了问题。
1 Q+ X6 L8 b4 T& ^ 没看懂是不是?下面继续看:
; B- W; ?- x. j+ X
$ b/ u( y9 |, y1 }2 w 这个系统可以形象的理解为:海缆里有一条光纤跑道,光信号在陆上集控中心起跑,如果海缆遇到外力或悬跨产生应变,或者温度发生了变化,光信号就跟着飘了,不知不觉中多跑了一段路。
! C8 a+ e X# V. t% s 根据光信号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差,就能够计算出光信号是在哪里“出事儿”了,再结合海缆和海图的经纬度信息,工作人员就能定位海缆发生故障的位置,精准度可以达到1米以内。 ) Z0 p6 E$ E/ Y+ ?: t: _; \# M& x
那么,海缆要是出问题了怎么办?抢修人员就要立即前往故障区域进行排查,如果是悬跨问题,就要及时人工冲埋,把露出来的海缆重新埋好,不然海缆的使用寿命会大打折扣。如果发生更严重的破损,整个风电场就只能停机断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缆修复好。 $ K3 o4 O) x) x- d7 q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绿发”,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 t6 E, h) @: |$ P- Y7 [7 e* p
; o* T0 v, k0 ]# l! I7 p& R+ _) `0 C) N. B9 j) K& f$ M: B
L8 ^8 ?0 Z* o( X& U
' w1 U- G& D'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