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4 a1 w/ V1 A% V
11月23日,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与深圳国际海洋周在深圳联袂启幕。 / g" J/ a/ l$ u9 J: C3 Z" S
1 {) s& x6 C( y9 C% l3 P) }/ V
. m$ M1 ^6 j& f6 B+ F: Z) b
' A1 A9 r3 m* `) W/ G0 o* X 今年是中国海博会第四次在深圳举办,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为什么连续落地深圳?一批海洋“大国重器”亮相、前沿科技研发成果集中展示……海博会释放出哪些海洋经济“风向标”?“海博会+海洋周”两大平台将为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来哪些新机遇? 5 D2 K U( _2 r0 e% G
多项数据指标刷新历届纪录
0 S6 |! o/ r& i! ?; M/ M' o" x 今年海博会有哪些新特点? 3 C. M) d" d1 v( j. ^' R, y ?' T
今年,中国海博会展览面积、展商数量、境外品牌和嘉宾数量等多项数据指标刷新历届纪录。小政注意到,与往届相比,今年中国海博会更加聚焦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渗透,更加关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海未来产业等新引擎,更加突出海洋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更加凸显国际交流合作、深化“蓝色伙伴关系”,更加注重海洋文化建设、凝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向心力。此次盛会亮点多多: 2 J( |& q8 U. ]8 Z6 u) s: E7 L {
一是中国海博会成为海洋“智造”大秀场,科技之光闪耀。中国船舶集团带来我国首制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大型豪华邮轮模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服务杭州亚运会的“妈祖”系列海洋环流和海浪数值模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的新一代混合动力波浪滑翔机……一大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全国领先水平的海洋新技术、新设备让人目不暇接。 9 v! T7 d. ^3 D3 b. x8 X0 A
8 `( K% l! w! B( ?# F 1 D9 j1 ~4 N3 y. b9 _' ]
- b5 q( X% _1 U8 P, r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摄
, U$ I6 g& }6 s W" }5 Z 二是中国海博会涉足的领域不断拓展、场景不断丰富,“中国海洋经济风向标”作用愈加突显。从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与环保、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旅游与文化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延伸。 F7 K9 e8 S5 G/ v! D {
三是更加聚焦海洋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深挖海洋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资源、推动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培育新兴产业领域合作增长点等,推动产、学、研、用、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3 d# X4 d/ n1 z1 Y E5 [ 四是中国海博会“朋友圈”持续扩大,展商“国际范”十足,16个国家和地区的658家展商线下参展,同比增长60%,创历届新高,境外涉海知名参展商数量首次突破100家,进一步提升了深圳在国际海洋领域的影响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3 z. X i3 g# [: t
五是论坛规格更高、“含金量”更足。举办1场被誉为海洋“达沃斯”的高规格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以及超过20场专业论坛,联合国、世贸组织、多国驻华大使、院士专家、跨国涉海企业高管等200多位嘉宾线下演讲,解析新趋势、贡献新思路。
} {6 a$ o3 z 六是更加注重海洋文化建设,全方位打造海博会“超级IP”。本届中国海博会和深圳国际海洋周将联袂奉上超百场活动,打造全域全民全龄参与的“深蓝大Party”。 0 W& p4 P2 a3 M) l
第四次在深圳举办 ( t' W& z( {; ]
国家级海洋盛会缘何连续落地深圳? & O% t* ?1 E: J/ |9 s7 r1 F7 i1 V ?
中国海博会连续第四次在深圳举办,缘于近年来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实力持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突破不断、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扩大。 1 I: \8 T- v) b0 C& R9 v
去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政策,推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5 I0 g; h$ e5 m t; {
深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深圳涉海企业已增加至近3万家,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千万标箱大关、位居全球第四,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累计开行线路35条,南海东部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2000万方油当量,海洋经济持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8 y3 x" P# i- u& k
8 I9 C) Q9 A: V* H9 p' ^) n& i
1 M) I6 ^& V; i" B
3 T7 |* J, U4 G8 {5 g U
巨轮齐齐现身盐田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 n h2 Q# o: n3 a 深圳海洋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已建75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5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建设加快并取得重要突破。
1 @# V6 M: N; K( ^& A 深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壮大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6 ?* L5 @8 {# T4 `
海洋合作不断深化。深圳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区域性海洋事务合作平台,今年以来成功举办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国际渔业博览会等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 d1 n/ N [4 W1 E2 C7 I 海博会+海洋周“双重盛宴”
) C+ z5 g. D1 d: T4 X8 M: u, | 将给深圳带来什么? : b% T6 P- D) {$ W1 b
中国海博会在深圳举办,通过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论坛、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活动,将给深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来新的机遇。 ; d! y+ Z# `5 P. g- n
o7 ^) t. P: T0 R$ q: _
! Q9 O: `, r; ?% a$ S
5 a9 e6 u4 W- O8 t0 G: i P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2 r5 P& L- F. W 在小政看来,首先,有助于深圳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助燃“蓝色科技引擎”,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一批涉海企业和机构、海洋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成果、重点示范性项目在海博会上展示推介,借助海博会这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渗透。
0 y N+ ~+ t, C! ^, F6 U, E& t 其次,有助于深圳壮大海洋产业集群,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中国海博会搭建信息交流、项目交易、资源共享平台,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海洋产业加速集聚,将助力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海未来产业等新引擎,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 R; L, `- u/ H, s/ X4 e+ o 再次,有助于深圳海洋产业扩大开放、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随着中国海博会、深圳海洋周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吸引力越来越强,影响度持续提升,深圳将与更多沿海国家和城市、海外企业结成“蓝色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与国际海洋领域的合作共赢。
' }/ _/ H% S' t3 v6 n9 m& c 第四,有助于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升市民海洋意识。今年中国海博会和深圳海洋周共将举办超百场海洋文化活动,引导市民进一步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依托中国海博会创设的深圳国际海洋周,使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建设形成了相互促进、相映生辉的格局。
/ B& r9 x1 A9 G! M 科创之城、开放之城、海洋之城、未来之城,深圳“蓝色引擎”正在加速,释放澎湃动能,奔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E. C, \0 L1 g9 K1 ~ , m, F0 V$ i$ C! A# R
举报/反馈 % O" B; b9 j* `* r4 d7 f
4 D" `# I8 Z- j5 f! j3 K H2 G( C9 ]4 s: F
1 O% P- O" d2 y ?1 i, z3 I
% c1 s' H4 k2 a+ N( s/ t# F1 b
' O2 s4 o- u: K0 W3 ^2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