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5月9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叶玉江司长一行来湛进行实地调研海洋育种、海洋牧场、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广东省科技厅李旭东副厅长、湛江市何嘉旻副市长、湛江市科技局赵刚局长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广东医科大学海洋研究院、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负责人及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海洋育种、海洋牧场、海水养殖等科研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我市海洋育种、海洋牧场、海水养殖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需要支持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广东医科大学罗辉副书记介绍海洋医药科研情况 调研组首站考察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该院是广东医科大学与湛江市政府按照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合作共建的独立法人单位科研机构,目前已建成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现代中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工程医学等5大研发中心,搭建起斑马鱼模式动物平台、分子影像平台、活性分子筛选平台、精准医学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海洋医学智能装备与应用平台等5个平台,及1个GMP级的海洋生物制品中试车间。基本建成了以海洋创新药物研究与特色资源开发、海洋医学健康保障与技术转化、海洋科技集成示范与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国家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调研组在湛江湾实验室了解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调研组第二站考察湛江湾实验室,市政协副主席、实验室执行主任欧先伟介绍了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科研情况。湛江湾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于2018年11月获批建设,以湛江市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依托中船集团、中海油集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建设,其立足湛江、面向南海、服务海洋,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设置了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智慧渔业、融合发展等5个研究中心,建立了林君院士、刘少军院士、粤西绿色能源(谢玉洪)院士等3个院士工作站(室)。取得了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全潜悬浮定深柱稳式综合试验养殖平台(海塔1号)、12万方水体游弋式养殖工船、深远海适养新品种人工繁育与良种选育、海洋生物资源高价值化利用、国内首台“扶摇号”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国内首台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试验样机研制、国内首套50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等代表性科研成果。
潘新祥校长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规划建设情况 调研组第三站考察广东海洋大学,潘新祥校长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产业科研情况。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拥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重点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粤海粮仓”。攻克海水稻技术难关,开展智能海洋装备研发,重点突破海洋充电宝、海洋牧场自动投喂机和水下自主作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构建水下“高德地图”,实现“透明牧场”。深入开展海产品预制菜研发,助力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恒兴集团陈丹董事长介绍育种科研情况 调研组最后深入到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了解海洋牧场核心的种业科研情况。“863”基地占地300亩,其中亲本选育养殖面积150亩,育苗水体20000立方米。拥有一、二级藻类培育车间1条,三级藻类池70个,微藻培养基地1000平方米;饲料研究车间5条,面积3200平方米。建有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个,选育水体超过2000m3,选育规模达600个家系/年。育种中心内配备了完善的三级水处理系统和生物安保体系,确保选育环境达到无特定病原(SPF)要求,拥有南美白对虾规模化家系选育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发展我国自主的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调研组考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叶玉江司长对我市海洋育种、海洋牧场、海水养殖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勉励我市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重要论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更加重视海洋育种、海洋牧场、海水养殖产业的科研投入,全力构建海洋大产业、大平台创新发展新格局,以科技支撑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湛江市科技局 图文/江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