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三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极地海洋声学与技术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论坛上揭牌成立。 据介绍,极地海洋声学与技术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面向极地海冰区环境监测与保护、极地海洋资源勘探与利用、水面水下航行与安全保障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极地海洋声学基础理论、极地海洋特殊环境、极地海洋声学技术、极地海洋观监测系统构建等科学与技术重大难题,着力解决我国在极地海洋声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卡脖子”核心技术,以提升极地技术与装备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极地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促进极地海洋声学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能力。 极地海洋声学与技术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为推进极地海洋声学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为探索极地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以“冰上丝绸之路”“极地战略新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集中打造针对极地海洋声学研究方向国家级高层次科研创新合作平台。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殷敬伟介绍,该校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极地方面研究的高校之一,参与了包括中国最新一代科考船“雪龙2号”和全球首艘极地甲板运输船等几乎所有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制工作。该校与俄罗斯克雷洛夫国家科学中心、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在冰区船舶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现已成为我国极地装备技术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表示,中俄两国是“冰上丝绸之路”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中俄双方在开展极地海冰区条件下的声学特性和水声信息技术的合作研究为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俄罗斯玛林内特行业中心监事会主席亚历山大·平斯基表示,使北极成为一个适合人类永久居住和经济活动的地区,是将人类的栖息地扩展到新的地区,同时不破坏该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没有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无法应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树立一个真正开放的科技合作榜样。” 据悉,本次论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玛林内特行业中心、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以及俄罗斯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中俄近40家单位、百余名专家学以“极地声学探索 深蓝信息融合”为宗旨,聚焦新时代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科技,共同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极地声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