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海洋蕴藏无限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建设海洋强国”。近日,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上,这一议题引发热议。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提升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表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蕴藏着重要的战略资源,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表示,在能源、粮食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方面,海洋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我国海洋原油占全球原油产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21.4%提升到2021年的27.6%。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全球第一位。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运行时间保持世界领先。 同时,我国海产品供应持续增加,海水养殖规模保持增长,海水养殖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每天186万吨,相较2012年增长了140%。 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至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产品类目的将近30%,海洋糖类药物研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宝藏库。海洋信息化建设实现大跨越,海洋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构建了天、空、岸、海、浅一体化海洋应急通讯网络。 何广顺表示,我国世界造船大国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2021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的47.2%、53.8%和47.6%,海洋工程总装进入第一方阵,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2021年,海洋工程装备交付、新接和手持订单的金额分别占全球的44.8%、42.2%和44.6%。 与此同时,我国海运船队的运力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21年底,达到3.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港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我国的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 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轨运行的海洋卫星已达10颗,海洋星座正式建成。以“蛟龙”号、“奋斗者”号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潜龙二号”填补了我国在基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首套自主研发的潜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取得了国际认证。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此间发布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114.1,比上年增长3.6%,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海洋油气增量占全国八成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潘新春表示,过去数年,我国油气增量绝大部分来自海洋,2021年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达到4864万吨,同比增长了323万吨,增幅7%,海洋石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近80%。 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的警戒线。2021年,我国石油产量1.99亿吨,石油消费量7.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保障能源安全成当务之急。 取得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向海洋深水进军。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和世界大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水。 潘新春表示,我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南海,绝大部分油气资源隐藏在深水区域,过去由于技术和装备能力限制,我国深水区域油气勘探程度十分有限,随着科技进步和装备能力建设,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已经拉开大幕。 据了解,2000年以前我国深水油气产量基本为零,2012年占比仅为8%左右。但随着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深水气田群、首个深水油田群,以及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等深水油气田的陆续投产,目前我国深水油气产量已达上千万吨。 10年来,中国海油已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共计勘探开发油气田11个。2021年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而气田的“心脏”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这个能源站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了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进入“超深水时代”。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增储上产前景广阔。当前,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3个盆地总体探明天然气储量近8000亿立方米;在珠江口盆地先后发现多个深水油田,实现了我国深水原油勘探重大历史性突破。 未来机遇挑战并存 何广顺说,当前海洋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创新驱动日益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海洋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特征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对技术的要求比陆地经济更高,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创新来驱动。 他表示,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主题。气候变化、环境恶化使得世界各国纷纷改变过去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减少海洋开发活动,并更加注重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量。 与此同时,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态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海洋传统产业受市场空间的限制逐步萎缩,海洋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业态、新产业萌芽发展并不断壮大。 有关专家认为,对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洋产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海洋产业升级压力大、海洋领域投融资支撑不足、海洋资源与环境生态约束加大等现实问题。 为此,应统筹规划推进海洋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涉海部门的作用,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实施好“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加大国内海洋油气勘探力度,壮大海洋清洁能源,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加快现代海洋服务业协同发展。 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节约集约,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出台海洋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陆海统筹推进资源整体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海洋带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布局。 潘新春则表示,受形势所迫,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海洋产业通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完全可以实现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未来,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绿色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等海洋产业将大有前景。”潘新春说。(记者 黄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