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年来,史宏达秉持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的初心与使命,在育人育才、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上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记者 高雅洁 通讯员 王猛 润物无声 愿做学生成才的梯子 史宏达教授的课堂总是呈现这样一番景象:讲台上,他激情洋溢,侃侃而谈;讲台下,学生全神贯注,如痴如醉。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彼此都觉意犹未尽。 多年来,史宏达主讲的《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被中国海洋大学的工程学子誉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王牌”课。这门课程之所以圈粉无数,皆源于史宏达的精心打磨、倾情讲授,他的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不断补充前沿认知,提升思维层级。史宏达还善于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将知识“讲故事似的”娓娓道来。 史宏达主讲的研究生课程《随机海浪理论及应用》,虽大部分是数理公式,但他总能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推导来历、讲解本质,有时可以连续板书两个小时不停歇。原本满是数学公式的抽象工科专业课,却因为他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我愿是一架梯子。”史宏达经常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诠释,“梯子不仅自己能够到高处,还心甘情愿地让别人踩着自己登高望远。我们应该有成就,更应该成就学生。”史宏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以工兴海 探索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从事海洋工程科技研究工作30余年来,史宏达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科学研究,在一开始看似是兴趣,越研究你越会发现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史宏达始终谨记科研报国的情怀,在绿色智慧海岸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攻坚克难。 早在十多年前,史宏达便带领团队开启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之路。在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东部黄海中,有一座名为斋堂岛的小岛,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和潮流能资源。2012年,史宏达带领团队在这里建起了我国北方首座海洋能示范基地。 2014年1月15日对史宏达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史宏达带领团队在斋堂岛海域成功完成了“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的投放,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痼疾。 史宏达团队还在斋堂岛建成了国内首座海洋能多能互补海岛电站,2013年10月投入运行,示范了“海能海用”的理念。“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技术能复制到其他海岛上。”史宏达说,“用绿色能源点亮蓝色海洋”是他和团队坚持不懈的梦想。 身体力行 着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史宏达还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围绕国家海洋工程发展需求,聚焦工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史宏达积极倡导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我国首个“海洋能利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从教30余年来,史宏达一直坚持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教育学生。史宏达的高尚师德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及时帮助;是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把责任与困难留给自己的担当;是他谋海济国,执着追梦的坚韧不拔;是学生毕业多年依然铭记在心的美好回忆。 史宏达一直有一种信念:“所有跟着自己学习的学生都需要培养成才,一个不能少!”按照这个标准,他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57人,为5000余本科生授课。史宏达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海洋工程事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