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海洋 门户 海洋圈 海洋历程 查看内容

北极之争|揭秘中国在百年之前签订的一份“惊喜”条约

leejiafu 发布于 2022-5-1 21:07 171 0

分类专栏:海洋历程

1999年,中国“雪龙号”破冰首次驶入北极,“雪龙号”这次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回属于中国的主权,而这一切,还要从我国不久前偶然发现的一份北极条约说起……雪龙号这是一份被中国遗忘了整整66年的主权条约,这更 ...

1999年,中国“雪龙号”破冰首次驶入北极,“雪龙号”这次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回属于中国的主权,而这一切,还要从我国不久前偶然发现的一份北极条约说起……

雪龙号

这是一份被中国遗忘了整整66年的主权条约,这更是一份让中国绝处逢生的捡漏条约。这份条约究竟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又是什么?它究竟为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好处?今天就给大家揭秘中国在百年之前签订的一份“惊喜”条约。


一块无主之地,纷争将起

17世纪开始,北极附近的陆地以及岛屿基本上已陆续各有其主,可是,有一座群岛却是个例外,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又同时属于数十个国家。而为了这座群岛,世界诸国也曾差点燃起战事。

这座群岛在16世纪末由荷兰探险家巴伦支首次发现,按照国际惯例,若想获得某块土地的领土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除了“首次发现”,还要具备“有效的行政管辖”。可是巴伦支在发现这座冰封群岛后,还没来得及向国家汇报,就死在了北极的严寒中,不过,他却给这座群岛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斯瓦尔巴群岛,就是“寒冷的海岸”之意。

巴伦支

可是,随着英国探险家哈得孙和芬兰探险家登肖尔德的先后抵达,原本安静的斯瓦尔巴群岛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纷争。群岛上大量的鲸群和海象让西方的“强盗们”两眼发红,而岛上丰富的煤矿以及其它矿产资源更是让这群“劫匪”为之疯狂。

一块无主之地,一笔取之不尽的利益,西方列强就像是闻见肉味的鬣狗一般,疯狂地在此地捕鲸、采矿,甚至有不少西方国家还直接在岛上建立了矿场。可是随着捕猎和开采的国家越来越多,利益的分配也越来越不均匀,摩擦、纠纷,甚至是武装冲突都在所难免。为了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列强们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斯瓦尔巴群岛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以及法国等18个国家正式开始就“斯瓦尔巴群岛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会谈,最终在所有国家的一致决定下,18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规定:

斯瓦尔巴群岛是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军事地区,该群岛主权归挪威所有,但是条约国的公民不需要挪威签证,都可以到群岛上从事科学考察以及正常的商业生产活动,并且可以享有永久居留权,岛上的矿权以及捕捞权为各条约国平等享有。

为了让《斯瓦尔巴条约》更具有国际色彩,也为了让这份条约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政府条约,更为了提高自己国家在这份条约下的话语权。1925年,美国、英国以及法国等几个大国纷纷开始发展同盟加入此条约,所以《斯瓦尔巴条约》在1925年又进行了重新签订,除了原有的18个国家之外,又新加入了苏联、德国、芬兰以及中国等33个国家。

斯瓦尔巴群岛位置

当时的苏联以及德国都正身处大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却刚刚从封建时代脱身,正面临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局面,可为何中国会成为条约国之一?当时的北洋政府又为何会对3000公里以外的一座小岛如此重视?殊不知,为了一份屈辱条约,我国有5万人战死在了欧洲。


不怀好意的邀请,鲜为人知的条约

这是一份用5万国人性命换来的屈辱条约,也是一份对中国发展功不可没的英雄条约,可签订之后,这份条约却为何被我国整整遗忘了66年之久?

1925年的中国,军阀四起,战乱频仍,而就在如此动乱的背景下,北洋政府却突然收到了法国的邀请,法国希望中国派代表前赴巴黎签订《斯瓦尔巴条约》。与其说是邀请,倒不如说是一种胁迫。

《斯瓦尔巴条约》签订

当时的条约国里,英美两国的势力最大,而为了与之抗衡,法国也开始四处拉拢“同盟”,可法国之所以找上正值动荡的中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次大战中的战胜国之一。1917年8月,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正式加入协约国,可是,以当时的情况,北洋政府根本无力派兵前往欧洲作战,最终北洋政府决定采用“派遣劳工”的形式为协约国提供战场支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北洋政府先后将超过30万的劳工送往欧洲战场。

中国劳工为协约国建房修路、修建工事、运送弹药以及伤员,甚至有不少劳工被编入队伍,送上战场。整个战争期间,近5万中国劳工死在欧洲战场。可是,作为战胜国,我国最后却落了个“战败国”的待遇。为了安抚中国的情绪,法国才会邀请我国签订《斯瓦尔巴条约》。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

第二,为了加强条约的合法性以及在全世界的公认力度。第一次签署《斯瓦尔巴条约》的18个国家里,有80%都是欧洲国家,整个亚洲只有日本是条约国,这无疑就大大削弱了这份条约在亚洲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当时法国在上海有着多达一万五千亩的租界,法国企图用《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权,换取中国的拥护,从而提高法国在欧洲以及亚洲的地位。可法国没想到,他们的如意算盘却很快就遭到了北洋政府的拒绝。

自从清朝末期开始,中国签署就陆续了无数的丧权辱国条约,一听到“条约”二字,整个中国都胆战心惊,毕竟在传统认知里,一旦涉及条约,那中国必将损失大量的金钱与土地。

当接到法国邀请中国签订《斯瓦尔巴条约》后,北洋政府当即表示了拒绝,毕竟当时北洋政府的船连日本到不了,更别提3000公里外的斯瓦尔巴群岛了。这块“鸡肋”般的土地,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累赘。

当时北洋政府的执政者段祺瑞

尽管北洋政府拒绝了法国的“好意”,可是,在法国坚船利炮的威胁之下,北洋政府根本就没有任何话语权,最终只能满怀屈辱地签下这份条约。为了避免触及国人对“条约”的敏感神经,北洋政府在签下《斯瓦尔巴条约》后,并没有进行任何宣传,所以这份条约也就少有人知。

不久之后,北洋政府轰然倒塌,中华大地迎来了数十年的南征北战,而当年的那份《斯瓦尔巴条约》更是早已在战火中被损毁殆尽,毕竟当时全国人民连饭都吃不饱,谁又会关心中国在3000多公里外的那块地?可没想到,这份被全中国遗忘了的屈辱条约,却在66年后给中国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96年前的屈辱条约,96年后的意外之喜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科考事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而就在所有科考人员一筹莫展时,一个意外的发现,顿时让全国一片轰动,更是让世界诸国羡慕不已!这个意外发现到底是什么?它又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巨大惊喜”?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和科技发展上,对两极地区丰富矿产资源的探索以及国际战略部署成了各国的重中之重。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在追赶着世界发展的脚步。

长城站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正式落成,不久之后,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也开始投入使用。可是,望着这两座气势磅礴的南极考察站,我国科考人员却是满面愁容,因为此时,中国的极地科考事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无法在北极建立我们自己的科考站。

虽然北极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可是早在很久之前,北极的陆地就已经被美国、俄罗斯以及加拿大等北极外围国家彻底瓜分,我国要想前往北极,那就必须跟其中一个国家提前申请,建立中国自己的科考站更是天方夜谭。而就在我国对北极丰富的科考价值望洋兴叹之时,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1991年,我国探险家高登义在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叶新的邀请下,参加了由挪威、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四国联合组织的北极科考活动。在活动结束之际,叶新教授送给了高登义一本《北极之南》,而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具体内容。

高登义

当翻开条约国名单后,“中国”两个字立即击中了高登义的神经。直到此时,高登义才知道,原来中国不仅可以探索北极,还有权利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科考站,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消息传回国内,我国顿时一片沸腾,科考界人员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激动之余,我国相关部门立即作出指示:尽快与挪威政府取得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中国科考站建到北极。

1999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雪龙号”两次破冰斩浪抵达北极,不仅采集了大量的科考数据,而且还掌握了不少重要资料。可是要想在北极进行长期的科考以及研究,那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立足之地。

2001年9月,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发来邀请,希望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进行考察并建立中国科考站。接到邀请后,我国立即开始了科考站的筹建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全面建成,这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以及中山站之后,在极地拥有的第三座考察站,而我国也成为了全世界第8个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科考站的国家。

黄河站

北极黄河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一带科考研究提供了一个持久性的平台,为我国观测高空大气物理、建立气象观测站以及GPS卫星跟踪站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96年前,我国不经意签订的一份条约,却在多年之后,为我国带来了超出想象的意外之喜。不过,中国如今的强大绝不是凭借运气,而是因为我们有像毛主席、周总理这样伟大的领袖,有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百万雄师,更有无数赤胆忠心的中华儿女。世界东方的那头睡狮,已经挺起了他高昂的头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一图读懂202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